于 淼
(浙江科技學院藝術學院,浙江杭州 310000)
茶藝的表演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茶道的出現(xiàn)最早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因為當時的文人墨客很多,崇尚瀟灑的魏晉風骨,文人騷客喜歡在茶坊飲茶,自然而然也就帶動了茶文化的發(fā)展,茶道的興盛是在唐朝時期,唐朝是盛世,經(jīng)濟繁榮,人們生活安居樂業(y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人們就慢慢開始追求起精神文化生活,于是飲酒茗茶讀詩等一系列精神文化活動,在唐朝都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在宋代,茶文化的發(fā)展更是登峰造極,在賣茶人之間也會形成一種競爭,賣茶人之間也會互相比試技藝高低,這樣就慢慢形成了“茶百戲”[1],既然稱為戲,當然就可以看做是一種表演比試高低的形式了,這說明茶藝表演在中國古代的茶文化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苗頭。
茶藝表演的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但在學術界普遍認同的一種分類是,茶藝表演可以分為民俗茶藝表演、仿古茶藝表演和其它茶藝表演,民俗茶藝表演主要來自于民間,來自于民間的老百姓當中,民俗茶藝表演主要取材各個民族和各個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取材于特定的民俗和民風,將各個地區(qū)的飲茶習慣,飲茶方式加以總結加工,在通過藝術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西湖茶禮”、“彝族茶舞”和“白族茶道”等等一些茶藝表演都是在民族風情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最后也是以表達民族風格為主,仿古茶藝表演的藝術源泉主要來自于歷史資料,通過查閱相關的茶藝文化的資料,在腦海中還原古人飲茶的神態(tài)和行為舉止,在經(jīng)過藝術家們的修飾和加工,形成了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舞臺上的茶藝表演,如“唐代茶道表演”和“韓國仿古茶藝表演”等,其他的茶藝表演雖然沒有特定的主題,但也都是選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經(jīng)過提煉和藝術的加工美化,也是為了表達出一種特定的民族主題,這三種茶藝表演的分類可以說是總的概括了茶藝表演的形式[2]。
茶藝表演和其它形式的表演有所不同的是,茶藝表演所需要的,東西是非常多的,需要的東西列舉起來主要有茶水,茶道具,演員的服裝,音樂,場地和其它的輔助道具等,我們先從表演服飾談起,茶藝表演的服飾是多種多樣的,不僅款式形式多樣,風格也是多變的不同的表演主題要選擇不同的表演服飾,同時,也要求服飾大體得當,端莊美觀,符合大眾審美的要求,例如“唐代茶禮表演”中,就要選擇唐代的服飾,“彝族茶道”中,就要選擇彝族的服飾,再然后,茶藝表演場地的選擇和環(huán)境的布置也是茶藝表演能否表演好的關鍵和前提,表演的環(huán)境要做到安靜,無雜亂喧囂的聲音,同時,窗臺室內要干凈和明凈,環(huán)境要有情調,適合人們飲茶,例如,日本茶道在表演時,要打掃庭院,在室內懸掛簡單卻又有意境的書畫,為茶藝表演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再者就是表演的音樂了,表演中的音樂起渲染氣氛的作用,所播放的音樂要和茶藝表演的主題相匹配,就想服裝要和茶藝表演的主題相契合一樣,優(yōu)秀的音樂可以提高人們對茶藝表演的認可,可以給觀賞人一個更美好的體驗和感受,比如,“西湖茶禮”要用江南的溫婉的音樂,“道教茶藝”要用道教獨有的音樂一樣,最后就是表演的禮儀了,中國向來都是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所以在表演過程中,禮儀是必不可少的,在茶藝表演中,茶就是禮儀的載體,表演者可以通過一些茶禮儀,以小見大,向人們傳達禮儀之邦的禮儀,受茶藝的影響,中國到目前為止,仍然有給客人敬茶,來表達尊敬的意思,在茶藝表演中也要特別重視茶的擺放,順序和位置。
茶藝通常是指泡茶和品茶的技術,是一種高雅的娛樂活動,在古代多是一些文人士大夫或者文人騷客的娛樂活動,在如今,也是一些文化人或者具有高雅情操的人所進行的一種活動,而茶藝表演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將茶文化和表演藝術緊密的結合了起來,既可以提現(xiàn)自己的修養(yǎng),也可以起到一種教化作用,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茶藝文化已經(jīng)開始慢慢出現(xiàn),并逐漸的發(fā)展起來,在唐代甚至出現(xiàn)了茶坊、茶宴和茶會等形式,文人墨客在喝茶時也會作詩,所以,茶文化上也沉淀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茶藝表演的形式,也引起了人們對茶文化的認知和興趣,傳達出了茶文化的美,喚起了人們對茶藝的興趣,這也有利于茶藝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也有利于茶藝表演走向更大的舞臺,走向世界。
服飾具有非常豐富的風格,民族風格是相較于其他風格的服飾而言的,比如說,都市風,古典風,嘻哈風等,民族風格的服飾主要是因為它具有民族的印記,服飾上匯集了整個民族的特色元素,使人們能夠一看見這件服飾,就可以很直觀明顯的感受到這是哪種民族哪個國家的服飾,具有很明顯的標志性,從形式上看,民族服飾常常借助的元素主要有:民族符號,結構特征和造型特征等,民族風格的產生與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發(fā)展和信息的流通脫不了關系,正是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科技進步加劇的信息流通,使得人們的民族意識越來越淡薄,對本民族的文化越來越缺乏認同感,人們受外來文化的沖擊,漸漸忘記了本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所以,為了加強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使各個不同民族之間相互了解,加強各個民族之間的認同感,增強各個民族之間的團結力和凝聚力,在服裝中加入民族的印記,可以使人們不忘民族文化,同時,民族風格的服飾體現(xiàn)的也是一種情懷,當然也是一種時尚,因為現(xiàn)在在服裝界和設計界很流行復古風和民族風[3]。
舞臺服裝是舞臺表演藝術中的關鍵,與生活中人們所穿搭的服飾不同,舞臺表演所需要的服飾要注重整體性,要和所要呈現(xiàn)的舞臺效果相匹配適應,就茶藝舞臺來說,在茶藝的表演中運用到民族風格的服飾的地方非常多,在民俗茶藝的表演中,表演者必須穿特定的民俗服飾來進行表演,這樣才能傳達出表演相關民族的民俗民風和民情,例如在表演傣族人民敬茶這一動作時,除了禮儀的要求之外,還要有特定的服裝相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還原傣族人民在茶文化上面的風土人情。在仿古茶藝表演中,表演者也要穿特定朝代的服飾,因此,在進行服裝設計時,也要充分了解表演朝代的歷史信息,不能在表演中出現(xiàn)歷史知識的錯誤,要將服裝的設計與當朝的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在服裝設計時加入能充分表現(xiàn)當朝特點的元素,讓人可以分辨出舞臺表演所表演的朝代。為了充分展示舞臺的表現(xiàn)力,就需要在服裝面前多下功夫,舞臺服裝設計也包含著其他設計的原理和理念,比如在比例,色彩和平衡等方面可以借鑒一下其它藝術的美學元素。舞臺服裝的美源來自于各個方面,比如面料,款式和結構等方面,在進行服裝設計時要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靈感,并且加入一下現(xiàn)代元素。舞臺服裝與其他服裝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舞臺服裝是屬于精神范疇的,是以審美為第一目的的,在整個舞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縱觀整個茶藝文化的發(fā)展歷史和服裝的演變歷史,茶藝舞臺表演和民族服飾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茶藝表演與民族風格的服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民族服飾為舞臺表演提供效果支持,使表演者的表演效果能夠發(fā)揮到最大,而茶藝表演也使民族服飾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人們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傳統(tǒng)服飾的美,擴大了傳統(tǒng)民族服飾的流傳范圍,在茶藝舞臺表演中加入民族風格的服飾,是一種創(chuàng)新,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民族風格的服飾的加入使得舞臺表演服飾也越來越豐富,同時,由于茶藝舞臺表演的不斷發(fā)展,也對民族風格的服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迫使設計師們不斷的進行研究創(chuàng)新,不斷的設計新的具有民族風格的服飾,總而言之,民族風格的服飾在茶藝舞臺表演中的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可以充分發(fā)揮民族風格服飾的價值。
[1]馬唯.淺談舞臺服裝的色彩設計[J].美術大觀.2008(5):67-73.
[2]張曉菊,王秀麗.湄潭翠芽舞臺茶藝表演創(chuàng)作初探[J].廣東茶業(yè).2015(5):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