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杰 侯宇 王麗斌 于敏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腦卒中類型, 約占腦卒中病例總數(shù)的60%~80%, 且患者的復發(fā)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 因而抗凝治療、改善循環(huán)、保護神經系統(tǒng)、抗血小板等均為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常用治療方法[1]。丁苯酞是一種近年來新興的急性腦梗死治療藥物, 從以往的醫(yī)學實踐結果來看, 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且有助于患者生活能力改善, 修復缺損的神經功能[2]。本研究對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神經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50例。對照組中男29例, 女21例;平均年齡(62.6±10.6)歲;平均病程(37.5±18.6)h;高血壓癥40例,糖尿病19例, 心臟病15例, 高脂血癥21例。實驗組中男29例, 女21例;平均年齡(63.9±11.2)歲;平均病程(38.7±19.6)h;高血壓癥40例, 糖尿病19例, 心臟病15例, 高脂血癥1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合并癥等一情況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會議頒布的診斷標準[1], 且首次發(fā)病, 頭顱磁共振成像(MRI)或是CT檢查確診, 存在明顯的神經系統(tǒng)定位體征;②對于臨床研究過程完全知情, 報備醫(yī)院倫理委員會;③發(fā)病時間在72 h以內, 未接受溶栓、抗凝和抗纖溶劑等藥物治療;④NIHSS評分在0~21分[3]。排除標準:①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②研究藥物過敏史或無法耐受的患者;③發(fā)病前2周內有手術史的患者;④合并腦部器質性病變或腫瘤患者;⑤肌酐>104μmol/L的腎功能障礙患者以及丙氨酸轉氨酶(ALT)>40 IU/L的肝功能障礙患者;⑥有出血性傾向疾病的患者;⑦合并心功能衰竭的患者, 即房室傳導阻滯疾病及心率<50次/min。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于急性腦梗死發(fā)病后72 h內接受神經內科常規(guī)治療, 靜脈滴注100 ml氯化鈉注射液, 2次/d;口服0.1 g維生素E膠囊(浙江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 國藥準字H20003539), 3次/d;靜脈滴注30 mg依達拉奉注射液(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280),2次/d;口服10mg瑞舒伐他汀鈣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0240), 1次/d, 睡前給藥;口服100 mg拜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30078), 1次/d。實驗組在常規(guī)基礎上給予丁苯酞膠囊(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299)治療,200 mg/次, 3次/d口服, 丁苯酞膠囊與其他藥物給藥時間間隔在30 min以上, 空白期間靜脈滴注100 ml生理鹽水, 2次/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兩組患者治療第1、8、15天時接受尿常規(guī)、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和血常規(guī)檢查, 比較兩組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shù)。統(tǒng)計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肝功能異常、血常規(guī)異常、腎功能異常、凝血機制異常和尿常規(guī)異常。依據《1995年中華神經科學會全國第四節(jié)腦血管病會議》[4]頒布的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 分析兩組臨床療效。基本痊愈: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91%;顯著進步: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46%;進步: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18%;無變化: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17%;惡化:治療后NIHSS評分升高>18%??傆行?(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Barthel指數(shù)和NIHSS評分比較實驗組治療第1天NIHSS評分為(8.54±3.86)分, Barthel指數(shù)為(44.64±20.43)分, 治療第8天NIHSS評分為(7.24±3.89)分, Barthel指數(shù)為(51.94±22.43)分, 治療第15天NIHSS評分為(5.92±3.31)分, Barthel指數(shù)為(60.79±24.78)分;對照組治療第1天NIHSS評分為(8.50±3.45)分, Barthel指數(shù)為(41.49±22.82)分,治療第8天NIHSS評分為(8.02±2.88)分, Barthel指數(shù)為(44.59±26.23)分, 治療第15天NIHSS評分為(7.16±4.75)分,Barthel指數(shù)為(51.39±24.23)分;兩組治療第1天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治療第8、15天Barthel指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 而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實驗組患者中基本痊愈3例(6%),顯著進步40例(80%), 進步6例(12%), 無變化1例(2%), 惡化0例(0), 治療總有效率為98%(49/50);對照組患者中基本痊愈1例(2%), 顯著進步4例(8%), 進步28例(56%), 無變化15例(30%), 惡化2例(4%), 治療總有效率為66%(33/50);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實驗組患者中發(fā)生肝功能異常1例, 無血常規(guī)異常、腎功能異常、凝血機制異常和尿常規(guī)異?;颊?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對照組患者中發(fā)生肝功能異常1例, 無血常規(guī)異常、腎功能異常、凝血機制異常和尿常規(guī)異?;颊?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膽固醇和血脂異常代謝以及腦血管硬化所致的血液黏度改變疾病, 患者發(fā)病后血小板處于聚集狀態(tài), 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腦血管內游離栓子沉積現(xiàn)象, 因而整體的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 且會對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產生嚴重不良影響[5]。丁苯酞屬于一種人工合成脂溶性、具有活性成分的消旋體dl-3-正丁基苯酞, 藥物有效成分能夠經血腦屏障達成治療的作用[6]。從以往的醫(yī)學研究結果來看,丁苯酞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 能夠有效阻斷發(fā)病部位的病理環(huán)節(jié), 進而改善腦缺血后神經功能缺損問題, 延緩神經細胞凋亡速度, 提高缺血區(qū)腦血流量, 調節(jié)腦缺血部位腦能量代謝狀態(tài), 因而整體治療效果較為顯著[7,8]。丁苯酞的治療機制在于[9,10]:①對谷氨酸的釋放產生抑制作用, 調節(jié)血小板的聚集狀態(tài), 緩解微血管痙攣問題;②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線粒體功能異常和腫脹問題, 修復損傷的線粒體酶,加強線粒體功能保護作用;③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 提高血管的生成速度, 產生血管內皮細胞保護作用;④保護受損的缺血性神經元, 抑制脂質過氧化狀態(tài), 避免激活過氧化酶,延緩神經元的凋亡速度, 減少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激活和表達以及線粒體電子傳遞鏈細胞色素C的生成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 兩組治療第1天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治療第8、15天Barthel指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 而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6%,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急性腦梗死患者在常規(guī)內科治療的基礎上接受丁苯酞治療, 有助于患者神經功能改善, 整體有效性和安全性較高, 因而臨床價值較高。
[1]張曉鋒.丁苯酞軟膠囊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4, 8(12):120-121.
[2]尹春麗, 李永秋, 王耀武.丁苯酞軟膠囊對急性腦梗死缺血半暗帶的影響.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13, 26(3):219-220.
[3]符俊騏, 夏鷹, 史克珊, 等.支架取栓加尿激酶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 2014,13(2):156-157.
[4]田云玉, 易繼平, 姚曉喜, 等.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 17(4):14-16.
[5]秋超, 戚觀樹, 鄧玉, 等.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評價.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 26(3):235-236.
[6]石智珍, 程記偉, 白宇.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醫(yī)藥前沿, 2016, 6(32):125-126.
[7]陳小敏, 周小莉, 丁硯兵.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定量腦電圖分析.中國卒中雜志, 2018, 13(3):247-250.
[8]楊順利.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分析.淮海醫(yī)藥, 2017, 35(3):307-309.
[9]朱社華.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分析.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44):8523.
[10]周玉花.阿司匹林聯(lián)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塞的臨床療效評價.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40):7877-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