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潔
(北票市木材檢查站,遼寧 北票 122100)
金葉榆嫁接過程中,主要利用白榆充當砧木實施嫁接,由于金葉榆生長速度快、可塑性好、適應性強,深受城市綠化的喜愛。本文將對金葉榆嫁接與管理方法進行分析。
若選擇在春季進行金葉榆嫁接,則需要在3月選用頂芽飽滿、生長旺盛的1年生枝條,然后放入冷庫保存,備用。
首先,實施劈接、皮下插接,嫁接時取出冷庫里儲存的枝條,用剪刀將其截成7±1cm長的枝條,每條枝條應攜有3±1個飽滿的接穗;然后,取出適量清水,將剪斷的枝條放入水中浸泡1d,之后撈出、風干;最后,在接穗上掛蠟,從而避免接穗水分被高溫蒸發(fā),提高接穗成活率。若選擇嵌芽接,則選擇1.8±0.2cm攜有木質部的樹芽進行直接嫁接即可[1]。
金葉榆插皮接法又稱高接法,此種方法操作便捷、見效較快。當砧木離皮階段,就是插皮接的最佳時機。在嫁接的過程中,第1步是以最佳的高度位置徹底剪斷砧木,然后將斷面削平。第2步,取出制作好的接穗,基于下端芽背處落刀,將其削為斷面有4±1cm的斜面,斜面要平、要順直,且應超過髓心。再將長削面的背面末端削成0.5~0.8cm的小斜面。截好的砧木選平滑處,將砧木皮層垂直切1小口,長度為接穗長度的1/2~2/3,依據(jù)砧木的粗細,選2~3個接口,要均勻分布。在砧木切口處順著木質部和韌皮部的中心位置插進接穗,木質部朝向長斷面,砧木切口中心則需要對著接穗的背部,切面的上方要保留0.3~0.4cm的留白[2]。
劈接俗稱地接法,把白榆立地15cm高位置的枝干截去,僅保留樹體的主干,然后用分離的劈刀在一側劃開1條長3cm左右的口子,接著在3cm切口處把接穗的下端插進去,再次,將2個切口合并在一起,并固定好接穗。最終,在切口處均勻纏繞塑料布,實現(xiàn)預防感染與保溫的目的,加快切口處的愈合速度。
春季嫁接的金葉榆,待檢查成活率后,可在1個月后解除捆綁物。夏季或秋季嫁接金葉榆,在半個月后檢查成活率,若嫁接后金葉榆成活,通過手指觸碰接芽葉柄時,葉柄會立即脫落;若葉柄沒有脫落,則表示嫁接失敗,需要重接。如果接穗成功,應在第2年春季樹芽萌發(fā)之前解除捆綁物。
當金葉榆嫁接時間超過20d時,應將白榆長出的萌芽在第一時間抺掉,避免與接穗芽爭奪養(yǎng)分,影響嫁接效果。之后,每隔15d要定期檢查是否萌發(fā)出白榆萌芽,若發(fā)現(xiàn)要馬上抹除。
6月之后,金葉榆生長枝條長度應在35±5cm,此時要解除捆綁物,避免捆綁物對枝條生長產生負面作用,解除時要稍微留有一些捆綁物,并將已經(jīng)解除的捆綁物鋪在接口周圍,從而實現(xiàn)對金葉榆嫁接枝條的保護。
將插皮接金葉榆修剪成傘狀。當金葉榆嫁接成活后,應選擇相同的水平面,并基于各個角度選擇保留4±1條主枝,新梢沒有實現(xiàn)木質化時,要將其朝外沿水平方向牽引、固定。當新梢長度達到45±5cm后,對枝條進行摘心處理,從而抑制高度的生長趨勢,促進金葉榆枝條朝橫向變粗生長趨勢發(fā)展,實現(xiàn)新梢萌發(fā)。新梢長度達到70~80cm再修剪1次。冬季修剪,主枝基部粗2cm以上者,可保留至80cm,2cm以下者保留至60cm處,防止偏冠。在偏冠區(qū)域,應保留弱小的、短的枝條,從而打造均勻飽滿的樹冠形狀。次年,在每條主枝上選擇3個左右枝條,引導其朝外生長,將其它枝條順著根部剪除,從而促進其它新梢健康成長,經(jīng)過反復修整后,使樹冠形狀逐漸擴大、定型;與此同時,要徹底剪除內膛部位下垂的枝條與超過傘頂?shù)闹l。3年左右樹冠可定型。若選擇此種金葉榆樹冠形狀,應采用列植或孤植方式[3]。
若選擇劈接,金葉榆僅需留2個左右主枝,無需特意修剪主枝,但應經(jīng)常除蘗;第2年,采用劈接的金葉榆方可出圃使用,用途為綠籬等。
若發(fā)現(xiàn)榆葉綠或紫金花蟲,應選擇早春成蟲上樹產卵前夕,進行人工捕殺。并噴灑90%敵百蟲溶液,殺滅成、幼蟲。
綜上所述,科學合理地選擇金葉榆嫁接與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金葉榆嫁接成活率,促進金葉榆健康成長。
[1]李小娟,馮光英,羅春霞,方憬軍,陶紅.金葉榆2種枝接方式成活率比較[J].林業(yè)科技通訊,2017(4)
[2]石亮.昌吉地區(qū)金葉榆嫁接技術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6(4)
[3]湯志馥.朝陽地區(qū)金葉榆嫁接苗培育技術[J].防護林科技,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