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鋒 楊玉霞
(1濟源市林業(yè)局 河南 濟源 459000;2國有濟源市邵原林場 河南 濟源 459000)
榆全爪螨又名蘋果全爪螨,屬蜱螨目、葉螨科林業(yè)害蟲。在我國分布范圍廣,遼寧、河北、河南、山東、青海、湖北、江蘇等省(區(qū))均有分布,主要危害蘋果、梨、李、桃、核桃、櫻桃、榆樹、刺槐、樸樹、海棠等多種果樹和林木。榆全爪螨可危害果樹和林木的葉片、枝條及幼果;葉片受到危害時,會出現(xiàn)很多的失綠小斑點,嚴重時葉色蒼白、葉片焦枯,影響植株光合作用,進而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和開花,枝條受到危害時,會出現(xiàn)暗紅色的斑塊。
卵近圓形,兩端略顯扁平,直徑約0.3mm。夏卵顏色較淺(呈橘紅色),冬卵顏色較深(呈深紅色)。卵殼表面有放射狀的細凹陷,卵的頂部中央有1根白色剛毛。幼螨體長約0.2mm,從檸檬黃至橙紅色,顏色變化較多,足3對;若螨體長0.2~0.3mm,體色較深,呈橙紅色,足4對。雌成螨體呈橢圓形,背隆起,體長約0.4mm,體色呈桔紅色或暗紅色;背毛剛毛狀,上生有絨毛,背毛著生在白色光滑的疣突上,共13對;爪間突的爪較寬而短,其腹面生有刺簇。雄成螨體較小,狹長,末端略尖,呈菱形,體色桔紅,也有背毛13對。
榆全爪螨在河南地區(qū)每年發(fā)生8代左右,以卵越冬。受榆全爪螨危害嚴重的樹木,到秋季落葉后,在樹木的主側枝分叉處、果臺枝、枝條下方、樹體傷痕等背陰面出現(xiàn)暗紅色的斑塊,即為越冬卵塊。在4~5月,越冬卵開始孵化,孵化時間比較集中,約5d。5月底第1代夏卵已基本孵化完畢,同時出現(xiàn)第1代雌成螨,但尚未產卵,此時正是防治榆全爪螨的最佳時期。以后大約每3周發(fā)生1代。6~7月是榆全爪螨的發(fā)生高峰期,世代重疊,危害最為嚴重。冬卵在8月以后出現(xiàn),起初數(shù)量增長緩慢,進入9月就有顯著上升,9月底達到高峰期,10月初基本結束。
高溫、干燥的天氣有利于榆全爪螨的大量繁殖,低溫、日照短不利于其繁殖。榆全爪螨在樹木上的分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和寄主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而逐步蔓延擴散。越冬卵孵化后,幼螨向新葉遷移,6月下旬~7月上旬,當樹木新梢停止生長時,榆全爪螨危害到全樹。到了8月份,榆全爪螨逐步集中到營養(yǎng)枝前端的葉片上危害。每當一個葉片上的螨數(shù)量較多、營養(yǎng)條件差時,雌螨往往會吐絲擴散,遷移到附近其他樹木上,繼續(xù)危害。成螨、幼螨和若螨多數(shù)在葉背活動和取食,各靜止期多數(shù)在葉背基部主、側脈兩旁,不食不動,進行脫皮,雌成螨多數(shù)在葉表棲息危害,但常到葉背產卵。一般情況下很少吐絲,但在食物缺乏時,往往吐絲下垂,隨風力擴散傳播。兩性生殖是主要的繁殖方式,也能營孤雌生殖。雄螨可重復交尾。雌螨在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后3~5d便可產卵。夏卵一般多產于葉背,少數(shù)產于葉面,越冬卵主要產在2~4年生的枝叉或果枝上。
3.1加強檢疫。對于林果苗木、接穗、插條等要進行嚴格檢查,防止調動帶有害螨的林木,以杜絕其蔓延和擴散。
3.2人工防治。雌成螨常在枝干翹皮的縫隙處越冬,可利用這個習性,人工刮掉翹皮,并集中燒毀,可消滅大量的雌成螨。
3.3加強林地管護。冬季清除林地內的雜草及落葉,或對林地灌水,消滅蟲源。
3.4保護和利用天敵。如深點食螨瓢蟲、花蝽、草蛉等,以減輕榆全爪螨危害。
3.5化學防治。發(fā)芽前噴灑5%重柴油乳劑、5%~6%蒽油乳劑或20%螨卵酯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消滅越冬卵;也可噴灑石硫合劑100倍液,消滅越冬的雌成螨。在開花前后,噴50%三硫磷乳劑2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200~1500倍液。落花后1周左右可噴25%殺蟲脒水劑500~600倍液,40%三氯殺螨醇1000~1500倍液,50%久效磷3000~4000倍液。在6~7月份該蟲危害嚴重時,可噴施40%掃螨凈乳油4000倍液或70%克螨特乳油4000倍液。一般隔10d左右噴施1次,藥劑最好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影響殺蟲效果。同時,在噴藥時,要充分、均勻的噴灑植株的中、下部及葉片的背面。
[1]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中國森林昆蟲 [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3.
[2]韓學儉.蘋果全爪螨危害的防治 [J].致富天地,200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