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原產(chǎn)秘魯,其他國家有栽培,如哥倫比亞,其在2015年米蘭水果博覽會上就曾展出燈籠果,且哥倫比亞的燈籠果種植程度遠高于秘魯。哥倫比亞新鮮未經(jīng)冷藏處理的燈籠果近12年來一直出口美國,這使出口公司在出口成本上節(jié)省約40%。
據(jù)統(tǒng)計,每年哥倫比亞出售的燈籠果達5 000~6 000 t,主要出口至歐洲、美國。燈籠果是哥倫比亞繼香蕉之后的第二大出口水果,其2016年出口額達2 360萬美元。相比之下,同期秘魯燈籠果出口額為250萬美元,遠遠少于哥倫比亞的出口額。一水果公司發(fā)言人指出,秘魯側(cè)重于罐裝燈籠果出口,不側(cè)重新鮮燈籠果出口,而哥倫比亞在新鮮燈籠果出口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利潤。
2015/2016年秘魯燈籠果出口增長了400%,說明市場上有更多的種植商和消費者。燈籠果原是生長于安第斯山脈的野生水果,種植上沒有科技含量,但目前海外市場需求旺。秘魯相比哥倫比亞(新鮮燈籠果的主要出口地)的優(yōu)勢在于秘魯氣候、土壤及水源等條件使其全年可產(chǎn)燈籠果。秘魯燈籠果主要出口美國,出口量占秘魯燈籠果出口總量的35%;其次是荷蘭(占 24%)、德國(占 15%)、加拿大(占 14%)、日本(占6%)以及其他出口地區(qū)(占6%)。2016年日本、德國、加拿大的燈籠果消費量猛增,這3個國家有望成為燈籠果的主要出口市場。同時,秘魯希望燈籠果能成為繼藍莓之后的第二大出口漿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