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偉 占才水
(1浙江省江山市種子管理站,江山 324100;2浙江省江山市農技推廣中心,江山 324100)
甬優(yōu)12是浙江省寧波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用甬粳2號A和F5032雜交培育的三系秈粳遲熟雜交稻品種,2010年通過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浙審稻2010015。根據(jù)浙江省農技推廣中心下達的2017年浙江省晚稻綠色高產高效創(chuàng)建項目的安排,江山市農技推廣中心等單位組織實施了甬優(yōu)12單季晚稻百畝示范?,F(xiàn)將百畝示范結果與超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示范點安排在江山市石門鎮(zhèn)泉塘村泉塘坂糧食功能區(qū),海拔98m,年平均氣溫17.9℃,日照時數(shù)2063h;試驗區(qū)地勢平坦開闊,具有良好的光溫生態(tài)條件,土質為砂壤土,土壤肥力高及水系環(huán)境良好,面積7.8hm2;品種為秈粳雜交稻甬優(yōu)12。
示范結果表明甬優(yōu)12具有很大的增產潛力,使浙江省水稻示范方首次實現(xiàn)單產突破1000kg。表現(xiàn)出稻株莖稈粗壯、有效穗數(shù)較多、穗大粒多、抗逆性強、產量高、米質優(yōu)等優(yōu)良性狀,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推廣中要特別注意防治稻曲病[1])。
2.1 生育期播種期5月10日,移栽期5月25日,始穗期8月29日,齊穗期9月2日,成熟期11月14日,全生育期167d。該品種灌漿期長,能夠充分利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的溫光雨水資源而增產。
2.2 農藝性狀該品種生長整齊,植株較高,平均株高120.9cm,株型較緊湊,劍葉挺直而內卷,葉色濃綠,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著粒密,穗基部枝梗散生;后期青稈黃熟,谷殼黃亮,偶有頂芒,穎尖無色,谷粒短圓形。結實率高,豐產性好。
2.3 穗粒性狀考種分析:有效穗數(shù)14.33萬穗/667m2;每穗總粒數(shù)394.5粒,實粒數(shù)354.8粒,結實率89.95%;千粒重22.5g。該品種是典型的大穗橢圓粒型品種,平均穗長20.7cm。
2.4 產量2017年11月14日,由浙江農業(yè)之最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以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為組長、省內外9位水稻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對江山市糧油產業(yè)技術團隊進行指導,并對江山市泉塘植保專業(yè)合作社申報的單季晚稻百畝示范方進行了產量驗收。驗收組驗收了三丘田,每667m2實產分別是 1054.22kg、1021.83kg、956.92kg,平均產量為1010.99kg,比當?shù)刂髟酝淼攫畠?yōu)9號平均增產165.33kg,增幅達26.3%。專家組對另一塊面積為705m2的攻關田實施驗收,每667m2實產為1071.51kg,屬罕見的高產品種。示范方和攻關田單產均創(chuàng)浙江省農業(yè)之最新紀錄。
2.5 抗性該品種具有特別粗壯的莖稈,抗倒伏性極強。經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2007-2008年2年抗性鑒定:平均葉瘟2.2級、穗瘟3.1級、穗瘟損失率4.1%,綜合指數(shù)分別為1.9和3.2;白葉枯(?。?.5級,褐稻虱7.0級。在正常施藥的情況下,田間未發(fā)生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
2.6 需肥特性由于甬優(yōu)12具有產量高、群體大、需肥量較其他雜交晚秈稻大的特點,應重施基肥,增施鉀肥。另須注意該品種在高肥、高密度條件下感稻曲病、結實率下降[2]。
3.1 做好地力培肥與田塊整理冬春季節(jié)部分田塊種植油菜或黑麥草養(yǎng)田,冬閑田于上年12月前全部深耕25~30cm,并保持排水通暢,通過冬耕曬垈改良土壤結構。移栽前每667m2施入馬糞1000kg左右或新鮮雞糞400kg左右作基肥,施肥后要求精耕輕耙,田面平整,上糊下實,田面無雜草。大田開好圍溝和畦溝,圍溝離田邊1.5m,圍溝寬30cm、深25cm,以提高田塊利用率。
3.2 適期早稀播,旱育培育壯秧示范方育秧方式為壯秧營養(yǎng)劑旱育秧,每667m2大田留足苗床面積凈秧板8m2,施用水稻壯秧營養(yǎng)劑0.75kg。每667m2大田用種量0.4kg,播前種子用“402”間歇浸種消毒2d,再瀝干水用35%丁硫克百威拌種劑拌種(每包8g拌種子1kg),播種→塌谷→蓋種(苗床澆透水分),蓋種后選用36%水旱靈乳油,每10mL兌水5kg防除60m2床面雜草,于5月10日播種。
3.3 因穗定苗,少本小苗廂畦栽培設定示范方目標產量為每667m2產1100kg,計劃有效穗數(shù)13.5萬穗左右,每穗總粒數(shù)400粒以上,結實率90%左右,千粒重22.5g左右。每667m2基本苗1萬株,最高苗20萬~22萬,成穗率力爭達到65%以上。5月23日開始移栽,秧齡13~15d,移栽葉齡2.5~3.1葉,做到小苗早栽、寬行窄株、單本稀植。移栽規(guī)格30cm×22cm,每667m2插1萬~1.1萬叢,每叢栽插1棵種子苗,圍溝、畦溝配套,畦寬1.8m(含1條溝)插6行,采用手工淺插。
3.4 精確定量施肥根據(jù)目標產量、土壤肥力、品種需肥特性和肥料特點,確定施肥總量和前后比例。在施好有機肥的基礎上,每667m2施化肥N 19.7kg、P 5.4kg、K 26.8kg。采用緩釋肥“一基二追”施肥法,即基肥在移栽前每667m2施緩釋肥(養(yǎng)分含量28-6-7)40kg、碳銨20kg、過磷酸鈣25kg;分蘗肥于6月初施尿素5kg、氯化鉀25kg;7月28-29日看苗施穗肥,氯化鉀20kg、尿素10kg?;Y穗肥比例,一般栽培應掌握穗肥25%左右,基蘗肥75%左右,且蘗肥比例略高于基肥的運籌方法較為合理[3]。
3.5 濕潤灌溉及早擱田控苗無水層插秧,插秧后淺水返青,插后第4~6天排水曬田3d,返青施肥后,分蘗前期淺濕灌溉促分蘗,有效分蘗后期干濕交替,于6月8日第1次輕擱田,當每667m2莖蘗數(shù)達到12萬~13萬時清溝排水,經多次擱田,達到“腳不陷田,土不發(fā)白,葉色轉淡,白根露面”標準。拔節(jié)期至孕穗期施行間歇灌溉,孕穗期至抽穗期間保持淺水層,促進抽穗快而整齊。灌漿期間歇灌溉,干濕交替[4]。
3.6 統(tǒng)防統(tǒng)治,做好病蟲草害防治示范方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由泉塘植保合作社統(tǒng)一實施。在插秧后1周內每667m2用35%丁芐可濕性粉劑80g拌細泥20kg均勻撒施,防除雜草。重點做好稻薊馬、稻縱卷葉螟、螟蟲、稻飛虱及黑條矮縮病、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蟲害的防治。稻曲病是防治的重點,在破口前7~10d,即劍葉葉枕與倒2葉葉枕持平時,及時噴藥預防,如抽穗揚花期遇上多陰雨天氣,可在5%抽穗的始穗期再次用藥。用藥量為每667m2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5~20g;32.5%苯甲·嘧菌酯30mL;24%噻呋酰胺懸浮劑30mL。上述用藥兌水45kg均勻噴霧,預防前要求灌水層 3~5cm,藥后保水 5~7d。
[1] 顏焱炳,李主亮,周桂林,等.秈粳雜交稻甬優(yōu)538百畝晚稻示范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yè),2017(2):75-76
[2] 陸惠斌,章志遠.秈粳雜交稻甬優(yōu)1540種植表現(xiàn)及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yè),2016(5):64-65
[3] 劉正忠,劉秀斌. 超級雜交稻氮肥施用期合理運籌的研究[J].中國種業(yè),2013(11):54-55
[4] 吳建明,周斌,黃幸福.雜交稻甬優(yōu)1540試種表現(xiàn)及機插超高產栽培技術 [J].中國種業(yè),2016(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