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鑄 許 晶 王 笑 唐麗微
(1山西省農業(yè)種子總站,太原030001;2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太原030001;3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qū)種子管理站,運城044000)
玉米是山西省重要的糧食作物,2009年以來在種植面積、總產及單產方面均已超過小麥,成為山西省第一大作物,為山西的糧食安全、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2016年開始,國家為降低庫存,“十三五”期間計劃在全國“鐮刀彎”地區(qū),每年調減玉米種植面積66.67hm2。由于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壓力,2016年山西省玉米種植面積小幅下降,為162.5萬hm2,比2015年減少5.2萬hm2左右,但由于市場的需求和種植習慣的要求,玉米種植仍將保持較大的種植面積[1]。玉米的產量在不同年際之間、不同生態(tài)類型之間、不同土壤肥力和生產條件地塊之間差異較大,糧為農之本,種為糧之源,優(yōu)良的品種對產量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山西福盛園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以培育出高產、優(yōu)質、抗病性強、適應性好的早熟玉米為目標,經過7年的努力育成了雜交玉米新品種強盛389,2017年通過了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晉審玉20170009。
強盛389是山西福盛園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以自育系SS3為母本(SS3來源于甘7×3613后代連續(xù)自交9代選育而成)、自育系東親069X為父本(東親069X來源于美系188×XY-1雜交后代連續(xù)自交9代選育而成)于2011年組配而成。經過2011-2012年在山西福盛園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的品比試驗,表現出高產、抗病、適應性強的特點;2013年參加山西省早熟組預備試驗,2014-2015年參加山西省早熟組區(qū)域試驗,2016年參加山西省早熟區(qū)生產試驗。
該品種生育期127d,與對照大豐30相同。幼苗第一葉葉鞘深紫色,尖端圓到匙形,葉緣綠色。株型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株高306cm,穗位高111cm,雄穗主軸與分枝角度中,側枝姿態(tài)輕度下彎,一級分枝5~7個,最高位側枝以上的主軸長20~30cm,花藥(新鮮花藥)黃色,穎殼綠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型,穗軸紅色,穗長19.6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9.6粒,子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6g,出子率90.0%。
2014-2015年經山西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山西農業(yè)大學農學院鑒定:感玉米矮花葉病、穗腐病,高感玉米莖腐病,中抗玉米大斑病、絲黑穗病。
2016年經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哈爾濱)檢驗表明:容重752g/L,粗蛋白含量8.7%,粗脂肪含量4.08%,粗淀粉含量75.40%。
2011-2012年在山西強盛種業(yè)有限公司參加玉米品比試驗,每667m2平均產量為873kg,比對照先玉335增產9.3%。2013年參加山西省春播早熟區(qū)預備試驗,增產點率達到100%。2014-2015年參加山西省早熟組區(qū)域試驗,其中2014年每667m2平均產量為858.9kg,比對照大豐30增產8.0%;2015年平均產量為806.6kg,比對照大豐30增產10%;2年16點試驗,增產點率94%,平均產量為832.8kg,比對照增產9%。2016年參加山西省早熟區(qū)生產試驗,8點試驗,增產點率75%,每667m2平均產量為875.5kg,比對照大豐30增產4%。
4.1 播種期 該品種屬于春播品種,適宜于山西省北部、內蒙古、吉林、遼寧積溫在2650~2750℃的區(qū)域種植。一般適宜播期為4月末至5月初,地膜覆蓋或大棚等設施栽培可以提前10~15d,適時早播有利于根系生長、根系發(fā)達,提高光照時間是增產的有效途徑之一。
4.2 種植密度 該品種屬于中穗型品種,為了保證商品穗率,密度在3800~4200株/667m2即可,肥水充足宜密植,肥水差宜稀植,種植方式上也可以采用一畦雙行的寬窄行種植。
4.3 肥水管理 施肥方式采用分期追肥的方法,一般每667m2底施復合肥40kg、尿素30kg或一次性施復合肥60kg,拔節(jié)期追施尿素10~15kg。高產田要求施足有機肥,苗期增施磷、鉀肥,遇旱時要澆水,尤其是灌漿期。
4.4 病蟲害防治 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可有效預防地下害蟲的為害,促進根系生長;播種后可用玉米專用除草劑防治雜草。合理輪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殘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可以減少田間菌源,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發(fā)病初期噴施38%惡霜嘧銅菌酯1000倍液,或30%甲霜·惡霉靈800倍液,或福美雙500倍藥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莖腐病。適時播種,加強苗期管理,保證苗全、苗壯,注意防治蚜蟲和灰飛虱[2]。
參考文獻
[1] 白永新,張潤生,李鵬,等.山西玉米產業(yè)發(fā)展現狀的思考[J].種子科技,2017(9):3-4,7
[2] 李高成,何飛,吳秀剛,等.玉米新品種沃單818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 [J].中國種業(yè),2017(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