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健英 許 洛 李中建 王紹新
(河北省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石家莊050041)
河北省是我國較為干旱的地區(qū)之一,玉米產區(qū)類型多、生產形勢復雜,尤其是太行山丘陵區(qū),這些區(qū)域降雨主要分布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春冬季干旱少雨,冬小麥種植成本高,面積連年下降,一年一季的玉米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播種期從4月上旬到6月中下旬。近年這個區(qū)域的玉米品種以農大108、邢抗2號及屯玉號品種等為主推品種,不適應氣候的變遷和生產機械化的要求。鑒于此,研究課題組制訂了適宜春播和半春播種植的玉米新品種選育目標,核心思路是以高產為基礎,以優(yōu)質、抗旱為前提,以穩(wěn)產、廣適和多抗作保障,從基礎材料選擇、父母本組配、多年多點次鑒定到參加省級試驗都圍繞育種目標進行研究[1-2],從2006年親本選育開始至2017年雜交種審定歷時12年終于培育出高產、優(yōu)質、多抗玉米新品種石玉12號,同時進行高產栽培技術配套研究,實現(xiàn)良種良法并行。為河北省進一步穩(wěn)定玉米生產、為糧食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1.1 親本來源 母本SH107是自育自交系,2006年以掖478×PH6WC×A08為基礎材料,與鄭58回交1代,經南繁北育,連續(xù)自交6代,選擇優(yōu)良單株,2009年初育成,并開始測配。株高140cm左右,穗位高50cm左右,幼苗葉鞘紫色,苗期長勢旺盛,雄穗分枝4~6個,花藥紫色,花絲淺紅色。果穗長16.0~19.0cm,果穗粗 4.4~4.7cm,穗行數(shù) 12 行,果穗筒型;子粒半硬粒型、黃粒,軸色白色。抗倒能力強,抗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等。春播生育期125d左右,制種產量450kg/667m2以上。
父本SH631于2006年以昌7-2×9801×丹598為基礎材料,自交6代,于2009年育成。株高180cm左右,穗位高85cm左右,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15~18個,花藥紫色,花粉量大,持續(xù)期長,花絲紅色。果穗長12.0~15.0cm,果穗粗4.0~4.2cm,穗行數(shù)14~18行,果穗錐型;子粒硬粒型、黃粒,軸色白色??勾挚s病、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等。春播生育期125d左右。
1.2 雜交種的選育 石玉12號是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2009年初在海南以SH107為母本、SH631為父本組配而成。2010年在趙縣參加初比鑒定試驗,2011年參加高比鑒定試驗,2012年參加大區(qū)對比試驗,2014年參加河北省春播聯(lián)合篩選試驗,參試代號為SY256。2015-2016年參加河北省西部山區(qū)春播玉米區(qū)域試驗,2016年同時參加河北省西部山區(qū)生產試驗,2017年5月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定名為石玉12號。
2.1 院級試驗 2010年在趙縣原種場參加初比試驗,每hm2平均產量12204kg,居參試品種的第1位,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3.2%。2011年在趙縣原種場和27軍農場參加品比試驗,2點2次重復每hm2平均產量11973kg,居參試品種的第1位,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2.3%。2012年在衡水、石家莊、保定、邯鄲、張家口和承德等地10個點4行區(qū)試驗,每hm2平均產量11838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1.5%。2013年在石家莊基地、邢臺農科院、邯鄲農科院、滄洲、河南及山東等地,多點試驗中,每hm2平均產量11546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7.3%。
2.2 省級試驗 2014年參加了河北省春播篩選試驗,每hm2平均產量11274kg,5增3減,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76%,居第7位。2015年參加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區(qū)區(qū)試,每hm2平均產量11199kg,8增1減,比對照農大108增產8.8%,居第4位;2016年續(xù)試,平均產量10450.5kg,8增0減,比對照農大108增產7.0%,居第2位。2016年同時參加西部春播區(qū)生產試驗,每hm2平均產量10263kg,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1.5%,居參試品種第5位。
3.1 農藝性狀 該品種生育期117d,比對照農大108早2d。幼苗葉鞘淺紫色。成株株型半緊湊,株高250cm,穗位高104cm左右,全株葉片數(shù)20片左右。雄穗分枝18~20個,花藥黃色,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型,穗軸白色,穗長18.8cm,穗行數(shù)16行左右,禿尖0.5cm。子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96.2g,出子率81.9%。倒伏率平均為0.9%,倒折平均為0.4%。
3.2 抗性 經吉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2015年抗絲黑穗病、莖腐病,中抗彎孢菌葉斑病、玉米螟,感大斑病;2016年高抗莖腐病,抗彎孢菌葉斑病,中抗絲黑穗病、玉米螟,感大斑病。
3.3 品質 石玉12號子粒品質優(yōu)良,2016年經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品質檢測中心測定:蛋白質(干基)9.71%,脂肪(干基)4.22%,淀粉(干基)72.60%,賴氨酸(干基)0.23%。
河北省太行山區(qū)最適宜播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適宜密度為5.25萬~ 6萬株/hm2[3]。磷、鉀肥和鋅肥全部作為底肥施用,氮肥底施40%,大喇叭口期和灌漿期追施60%。前期注意防旱,中后期注意排澇。在玉米展開葉達到9片左右時,噴施玉米健壯素;用70%甲基硫菌靈防治大斑病、小斑病,90%敵百蟲加水稀釋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用25%敵殺死防治玉米螟。適時晚收,利于充分灌漿增產。
5.1 區(qū)域選擇 以甘肅、新疆等春播區(qū)制種為宜,在隔離條件下進行親本繁殖和種子生產。
5.2 密度及播種 父母本行比以1∶4~6為宜,也可采用父本“滿天星法”,密度以全田9萬株/hm2為宜。一般情況下,父母本同期播種就可以,春季長期低溫,可采用父本同播2/3,錯期5d左右再播1/3的方法,保證花期相遇良好。
5.3 去雄及去除父本 要求母本去雄要早,最好在含苞帶1~2片葉時去雄,以“抽雄不見雄,雌雄不見面,小苗一次凈”為原則[4]。在授粉結束后5~10d要及時去除父本,既能防止父本混雜,還能促進田間通風透光,提高制種產量。
在河北太行山低丘陵地區(qū),由于近年來耕作制度發(fā)生變化,小麥玉米兩熟制栽培模式逐漸演變?yōu)橐荒暌皇熘茊我挥衩自耘嗄J?。但是由于河北省?-8月才能雨熱同季的原因,玉米早種并不能增產,一季玉米往往也是在5月底、6月初種植,以避免春旱,減少灌溉,降低生產成本。而從育種角度上考慮,一方面,選育相對晚熟、廣適和抗逆性強的雜交種是這一區(qū)域的育種目標;另一方面,隨著農業(yè)生產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耐密、抗倒、宜機收育種思路值得重視[5]。
參考文獻
[1] 馮健英,陳莉,許洛,等.黃淮海地區(qū)夏玉米生產現(xiàn)狀育種目標及育種途徑 [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2,16(10):35-39
[2] 趙久然.超級玉米育種目標及實現(xiàn)途徑[J].作物雜志,2005(3):1-3
[3] 邢東海,陳莉,馮健英.河北省太行山區(qū)春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guī)程 [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6,44(22):44,137
[4] 高艷.提高雜交玉米制種純度和結實率的措施[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4(1):147-148
[5] 翟群社,郭永周,張亞周,等.淺談玉米機收品種的選育[J].中國種業(yè),2016(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