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屬多年生宿根性蔬菜。大棚韭菜栽培要選擇分蘗力強、抗寒性好、葉片肥厚、品質(zhì)佳的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品種,如壽光獨根紅、馬蓮韭、791等。
一般11月上中旬韭菜地上部就會枯萎,地上部完全枯萎后,把韭畦中的枯葉、雜草等割除并清理干凈,清畦后將韭菜鱗莖以上的表土挖出畦外露出鱗莖,日曬夜凍,以提早打破休眠,使出韭整齊。為消滅韭蛆等越冬害蟲可用48%阿維·毒死蜱1000倍液灌根,灌根后在行間開溝施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千克或餅肥250~300千克,施肥后覆土,土面與韭墩相平,然后澆水,覆土下沉后再蓋一層細土埋嚴韭墩,然后扣棚。
韭菜生長適溫為18℃~20℃,棚內(nèi)白天保持20℃左右,夜晚保持6℃以上,扣棚初期氣溫偏高,可在中午前后通風降溫。頭刀韭菜收割前4~5天,適當揭膜放風,收割后不通風,待新葉長到9~12厘米高,棚溫超過25℃以上時放風,每次澆水后,可適當通風降溫。
韭菜越冬栽培在扣塑料薄膜后,第一刀生長期間,水澆得充足、土壤商情好、外界溫度低的情況下,一般不澆水,在收割前的2~3天應(yīng)澆1次增產(chǎn)水。此次澆水的作用:一是增加產(chǎn)量中的含水量,保持莖葉鮮嫩、提高產(chǎn)量;二是滿足底墑的需求,為下一刀韭菜的萌發(fā)和早期生長提供水分。由于韭菜收割后3~5天,收割的傷口未愈合,不能澆水,增產(chǎn)水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韭菜適于干燥的空氣環(huán)境,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濕度如果超過80%,則葉面易結(jié)霜或形成水膜,易誘發(fā)病害,尤其是灰霉病。因此,以后每割一刀前2~3天澆足水,割后培土保墑2~3天后噴施50%速克靈或20%嘧霉胺可濕粉劑1000~1500倍液及時防治灰霉病,韭菜生長期間除非特別干旱不再補水,這樣可有效控制濕度,防止病害發(fā)生。在澆增產(chǎn)水時,可隨水沖施高氮高鉀沖施肥,追施1次尿素10千克/667平方米,復合肥15千克/66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