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盲目使用強毒苗。如對未經(jīng)弱毒苗免疫過的雛雞使用Ⅰ系苗,對未經(jīng)傳支H120免疫過約3周齡的雛雞進行H52免疫。
2.接種方法不當。如不能根據(jù)疫苗的要求胡亂使用點眼、滴鼻、刺種等方法,還有針頭器械的人為感染等;接種方法的錯誤,不僅起不到免疫效果,反而易造成疫病暴發(fā)。
3.使用不合格的生物制品。有些大戶私自購進非正規(guī)廠家的不合格的疫苗、卵黃、血清等,從而造成免疫失敗或治療無效,甚至加重病癥。
4.缺乏綜合防治意識,過分依賴疫苗的作用。疫病防制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必須在防、檢、消等環(huán)節(jié)上嚴格把關(guān);但實際過程中,有些人認為只要使用疫苗就能控制傳染病,因而過分依賴疫苗的作用。其實,像肉雞腹水癥、雞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傳染性腦脊髓炎等是很難用疫苗就能控制的;有些雖然用疫苗控制有很好的效果,但可能發(fā)生各種原因的免疫失?。粚δ壳敖^大多數(shù)仍處在強毒包圍中的家禽群體來說,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
5.對烈性傳染病的危害認識不足。有些人對新城疫、鴨瘟、禽流感等缺乏正確的認識,對病死禽不進行認真的處理和嚴格的消毒,而是隱瞞疫情,偷宰殺、暗出售,結(jié)果常引起疫情的擴散,不僅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甚至危害人的健康。
6.不能根據(jù)疫病的流行特點、母源抗體水平、每次免疫后抗體消長,以及疫苗的免疫交叉來正確安排免疫。如馬立克首免沒有在24小時完成、新城疫首免推遲14~15日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