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佩浩
【摘 要】行政法與憲法各自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兩者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它們的關系在國家權力運用和公民權益保障方面尤為突出。憲法是作為行政法的基礎,而行政法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的原則、理念指引是行政法發(fā)展的基礎,而憲法的生長液依托行政法的發(fā)展,行政法幫助完善、推動憲法發(fā)展有深遠意義。站在法治治國的高度上,探討憲法與行政法的互助,使它們朝著良性的方向發(fā)展,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關鍵詞】憲法;行政法;互助
一、前言
在解讀憲法與行政法的關系前,我們先了解憲法不僅局限于“根據憲法”的適用范圍,在處理行政事件時,應將憲法的制度、理念等作為根據規(guī)范。憲法所具有的原則性、概括性,使行政法在對憲法進行補充時,有了很大的有利的空間。
目前,在法學界普遍認為,在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憲法是最高位的。憲法的最高位和效力不只是形式上的,而且是具有實質的上。從這個層面上說,憲法是一切部門法的淵源,對各個部門法的運行進行指導。而其與行政法共同關切限制公共權力、保障公民權力,二者都是傳統(tǒng)公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剖析行政法與憲法的關系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是行政法的根基。國家權力的實現(xiàn)和規(guī)范運行是憲法的核心內容。而行政法的核心內容是行政權的存在和合法性行使。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憲法與行政法在對象、方位等方面存在差異。兩者差異性存在的同時,對關注的問題也有相似之處,兩者存在補充、發(fā)展關系。在行政法的產生、發(fā)展中,憲法為其指引方向,對憲法有一定的依存性;而憲法的基本原則、理念的落實是依托行政法的發(fā)展完成的。
行政法是憲法的具體化。行政法在當今法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這是因為國家生活的復雜化以及立法機關的本質缺陷導致的。人民群眾在享有民主權力的同時,對自身權益,如接受教育、享受優(yōu)質服務等有強烈的要求,行政法、教育法等的實施是對這些權益實現(xiàn)的保障。而這些憲法所辦不到的。
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行政法的發(fā)展對憲法進行了補充、發(fā)展。憲法修改的源動力是行政法的深入發(fā)展。立法者認識上的局限性與生活變化的無限性之間存在著較深的矛盾,立憲法也是如此。這個矛盾使得憲法滯后于復發(fā)的社會關系。而在遵循憲法基本原則的前提下,行政法對憲法的進一步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三、行政法對憲法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1.行政法的使命是憲法實施的體現(xiàn)
審視發(fā)達國家憲政發(fā)展的經驗,違憲審查制度的確立可以最有效的保證憲法的效力。而我國恰恰缺少違憲審查制度,這提示我國憲政制度還不成熟,公民權利意識成長緩慢。在違憲審查制度還未啟動、憲法不夠實效的條件下,法治政府的建構應積極引導公民權利意識的成長,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行政法對憲法實現(xiàn)所具有的推動作用。
我國管理法到控權法的發(fā)展,是行政法為保護公民權利的需要。行政法最開始維護了行政的使命,隨著行政領域的伸展,行政法在保障自由的同時,也在某些場合中損益自由。行政法是憲法中的一個動態(tài)部分,是憲法的實施,而如果沒有憲法,行政法則不會產生;憲法是行政法的基礎,但憲法也離不開行政法,憲法離開了行政法便是一些空洞的綱領,沒有全部的實踐意義。
政府在行政權力行使的過程中,應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力。在設立行政法制度的時候,盡量減少政府侵犯公民權利的機會,如果出現(xiàn)行政侵權行為,需要為此承擔責任。并且憲法的實施中包含行政法的使命,。
行政法要求政府必須對違法的行政侵權行為承擔責任。行政法的使命涵蓋在憲法的實施中。行政法的使命是憲法實施的體現(xiàn),對憲法的實施發(fā)揮著深遠作用。
2.行政范對憲法的動態(tài)、補充、發(fā)展作用
憲法在具體實施及責任機制方面比較弱勢,這容易導致憲法的“靜態(tài)化”。憲法在發(fā)展和實施中,還容易出現(xiàn)“穩(wěn)定化”“文本化”“不確定化”的現(xiàn)象,這時憲法往往被放在很高的位置上。行政法對憲法的動態(tài)功能,體現(xiàn)其是“動態(tài)的憲法”。因為一行政法的實施機制比較完善、全面;二是行政法具備“活的法”的獨特內涵,憲法通過行政法可以實現(xiàn)與執(zhí)行很多規(guī)定。
憲法實施落實情況與行政法的完善與否有關。1994年我國通過的《國家賠償法》,完善職務行為及職務相關行為可以訴訟民事賠償的途徑,將國家賠償法與行政公務領域民事法進行了有效的合并和互動。民事法律在賠償標準及程序的有限范圍內、公法價值不排斥情況下,才對國家賠償法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當前我國實驗性的立法模式,是一種典型的,先下位立法、后實施上位立法的模式。這種模式有對應社會關系、累積立法經驗等優(yōu)點。實驗性的立法模式證實行政法可以在憲法前建章立制,但其立法的正當性應由其在立法權限和調控對象的限制而定??傊?,行政法對憲法是否具有補充、發(fā)展功能需要有待研究。因為這決定了國家法律體系的正常維護以及兩個法律制度之間的資源合理配置與否。
當前,行政法對憲法是否帶來了補充、發(fā)展功能,與是否“違憲”的問題有關。怎樣讓行政法不存在“違憲的問題,達到讓行政法對憲法起到補充和發(fā)展作用的目的,進一步加深憲法與行政法之間的互補,關系轉化,是法學界學者及相關學者正在努力的方向。
四、行政法途徑憲法的實施
在我國憲法成為具文,不能違憲審查,陷于困境。憲法的困境與憲法本身的缺陷、實施機制性不足有關。憲法的實施程度與行政法的發(fā)展程度息息相關,基于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為改變憲法的困境,嘗試憲法的實施通過行政法的途徑來實現(xiàn),作為可能的選擇方向。
憲法的實施可保障有效權力救濟機制的構建,實現(xiàn)沒有漏洞的訴訟。結合當前行政訴訟的狀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相關解釋,發(fā)現(xiàn)我國在行政爭議的面上還是狹窄的。當行政權力侵害到公民的多項權力時,此時的行政爭議屬于行政訴訟的范圍。行政訴訟制度可以體現(xiàn)公民的憲法權利,是可以排除機關侵權的救濟機制,但對宗教自由、言論出版自由等憲法權利來說,還不能獲司法救濟。
另外,行政行為及裁決行為行政訴訟進行司法審查排除可能。憲法是國家大法,憲法確立的是公民在法律上的基本權力。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公民憲法權力行為受到侵害,上訴到法院會被駁回,不予受理,法院的理由是在行政訴訟之外。此時沒有相應的法律去規(guī)定當公民憲法權力受到侵害時,不能通過行政訴訟得到保障,那么憲法也就是失去了基本權利獨立存在的意義。所以行政爭議在行政訴訟中的范圍,將憲法權力侵犯的所有爭議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公民基本權利范圍實現(xiàn)擴大,從憲法的發(fā)展來看,是憲法司法化推進的必然趨勢。
從行政訴訟角度看,在行政訴訟中,法院是不適合于憲法的。但在實際中,憲法須具備的效力是司法直接適用的。如果憲法具備這種效力,行政訴訟將給予公民憲法權力有力的支持,憲法也成為能保障公民權力的真正法律。
五、憲法與行政法互助的方法
縱觀行政法的發(fā)展對憲法的影響分析,行政法的發(fā)展需在憲法的指導下進行,其發(fā)展還要在保證憲法穩(wěn)定性上,并遵循憲法的精神。為對憲法起補充和促進作用,保證憲法的長期發(fā)展,應以憲法精神為主導,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有效地違規(guī)憲審核機制,并且違憲審核機構隸屬憲法法院,有專職人員進行管理和行使權力。遵循憲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則去審核,才能保障行政法的發(fā)展在憲法成長中的有效作用。
六、結語
在我國憲法的實施還存在著困難,實施的方法也多樣,通過對實施途徑和方式等的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的所在并進行解決,還要重視行政法在其發(fā)展中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書愷.我國憲法實施的行政法路徑研究[J].法制博覽,2016,19:297.
[2]康威,胡娟.行政法與憲法關系之探討[J].金陵瞭望(教育),2011(3):46.
[3]赫正芬.論憲法與行政法良性互動思考[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