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兵,田元高,張繼夏,代文富,廖澤剛,凡波,曾行松,巫長江
宜賓市江安縣中醫(yī)醫(yī)院骨傷科,四川宜賓 644200
小兒長骨骨折是一種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兒童骨折類型,在以往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多采用石膏夾板固定、切開復位等治療方法,但依據(jù)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采取這些治療方法較易造成骨折部位再次發(fā)生移動,需進行多次調整,患兒需忍受劇烈疼痛[1]。隨著目前相關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彈性髓內釘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在治療長骨骨折方面優(yōu)勢價值顯著。該文探討了采用彈性髓內釘治療小兒長骨骨折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該組研究納入2015年1月—2017年9月于該院接受治療的小兒長骨骨折患兒,共45例,將患兒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其中觀察組共24例,男 15例,女 9例;年齡 3~14歲,平均年齡(7.6±1.4)歲;股骨干骨折11例,尺橈骨骨干骨折8例,脛腓骨骨干骨折5例。對照組共21例,男13例,女8例;年齡 3~16 歲,平均年齡(7.8±1.3)歲;股骨干骨折 10例,尺橈骨骨干骨折7例,脛腓骨骨干骨折4例。比較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一般統(tǒng)計資料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組間對比研究。
對照組:實施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處理。具體操作方法為: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取仰臥位,于骨折部位做垂直切口,并經(jīng)消毒處理后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筋膜組織,剝離骨膜后促使股骨病變位置能夠得以充分顯現(xiàn)在手術視野下,采用復位鉗實施復位對齊處理,選取合適規(guī)格大小的鋼板進行復位并通過螺釘予以固定,通過C型臂透視針對骨折復位狀況予以檢視,直至達到滿意復位效果后沖洗切口并采取止血處理。觀察組:采用彈性髓內釘處理。具體操作方法為:在術前對患者采用X線進行檢查,確定骨折位置及受損狀況,選取所對應直徑大小的彈性髓內釘,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依據(jù)骨折程度與進針堤岸距離骨骺距離,對稱性預彎曲彈性髓內釘。做1.5 cm左右的切口,分離軟組織直到骨膜部位,在實施進針之時要謹慎操作,確?;純汗钦鄄课桓浇M織血管與神經(jīng)組織不會受損,做垂直骨皮質開口,穿透患兒皮質組織以后內置預彎彈性髓內釘,于C型壁監(jiān)控下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處理,在確保解剖復位達到滿意狀態(tài)以后選取與之相對的進針點,把彈性髓內釘置入于髓腔當中以期達到良好的內固定效果,所剩下的針尾在彎折以后需留出一定長度埋入患者皮下組織。
觀察兩組患兒的術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狀況及術后感染率,并采用Broberg Morrey評分、Harris評分、HSS評分對患兒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與髖關節(jié)展開評價分析。
將該次研究所選取的有關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n(%)]表示計數(shù)資料,通過χ2檢驗進行組間對比驗證;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進行組間對比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手術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Broberg Morrey評分、Harris評分、HSS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術后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兒術后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Broberg Morrey評分Harris評分 HSS評分觀察組(n=24)對照組(n=21)t P 95.2±2.4 81.1±1.4 30.022<0.05 81.3±1.7 63.4±2.7 33.190<0.05 92.4±1.9 78.2±1.5 34.704<0.05
觀察組患兒在術后共出現(xiàn)了1例感染病例,感染率為4.17%;對照組患兒在術后共出現(xiàn)了7例感染病例,感染率為33.33%。對比兩組患兒的術后感染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6.518,P<0.05)。
小兒長骨骨折是一種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的骨折病癥類型,在治療這一骨折癥狀時最重要的一點即為復位處理與固定。長期以來臨床上在治療小兒長骨骨折之時多采取石膏夾板固定、切開復位等治療方式,但由于這些方法較易致使骨折部位再次發(fā)生偏移,因此對于患兒的預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會造成不利影響,甚至還將面臨巨大痛苦。因此為解決上述治療方法的缺陷與不足,目前在臨床上開始越來越的采用彈性髓內釘治療小兒長骨骨折[2]。
彈性髓內釘治療手術操作簡便,對患兒的損傷較輕,無需剝離骨膜,具有較好的復位及術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效果,且不良反應較少,感染率低。經(jīng)有關臨床研究表明,采用彈性髓內釘治療小兒長骨骨折,直接將釘插進骨髓內壁,并不會導致骨骼內部血液循環(huán)受到影響,而且還可通過對股內膜產生刺激作用來促進骨痂的生長。選用彈性髓內釘治療方法,骨折一端在術后早期便可開展輕微活動,能夠促進骨折部位的術后愈合,且損傷性較低,能夠有效加強對附近軟組織受損狀況的恢復與改善,對于患兒的術后康復可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此外,彈性髓內釘進針點也不會對骨骺產生不利影響,患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也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彈性髓內釘本身所具備的良好穩(wěn)定性,能夠有效減輕患兒的疼痛感,促使患兒在術后早期便可開展恢復鍛煉。并且彈性髓內釘直徑相對偏小,在進針過程中對髓內也不會產生壓力影響,有助于骨痂的產生,促進長管股骨骨折愈合[3]。
綜上所述,采用彈性髓內釘治療小兒長骨骨折可有效促進患者的關節(jié)功能恢復,且術后感染率較低,有著良好的安全性,可推廣應用。
[1]胡居正,石展英.鈦合金彈性釘固定治療小兒四肢長骨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7,25(4):46-47.
[2]付桂兵,吳德超.彈性髓內釘在兒童長骨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6):3758-3759.
[3]朱建,李立.彈性髓內釘在治療小兒長骨骨折中的問題及并發(fā)癥[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4,30(5):44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