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學報刊與文化散文的興起
    ——以《收獲》《美文》為例

    2018-01-14 14:43:08
    中州大學學報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收獲余秋雨報刊

    劉 靜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思想的解放和文藝政策的不斷調(diào)整,散文創(chuàng)作開始出現(xiàn)“千帆競發(fā)”“萬木爭春”的景象。與“十七年”的散文相比,散文作家更加重視抒情散文、美文、藝術(shù)散文的創(chuàng)作。這與當時強調(diào)“回歸文學自身”的潮流有關(guān)。從恢復散文的真實性到探究宇宙、生命、人生的哲理,從描寫客觀世界到刻畫作家內(nèi)心,從散文創(chuàng)作藝術(shù)的革新到散文創(chuàng)作觀念的變革,可以說,在新時期散文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蓬勃多元的趨勢。到了90年代,賈平凹等人開始強調(diào)散文創(chuàng)作要“大開門戶”,因此在90年代,除了專門從事散文寫作的作家外,許多小說家、詩人、學者也熱情地投入到散文創(chuàng)作中,如季羨林、史鐵生、王蒙、北島等,他們更注重散文的思想性、文化性和知識性,由此帶來了散文文體的變化。于是,這一時期就出現(xiàn)了“文化散文”,這類散文有著共同的特性,即濃厚的文化氛圍、深廣的文化內(nèi)涵和自覺的文化意識。以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出版以及流行為標志,文化散文開始逐漸流行起來,形成了一種影響十分廣泛的散文創(chuàng)作潮流。

    文化散文在90年代逐漸興起并不是偶然的,大致因素可概括為:

    ①文化散文的出現(xiàn)是“五四”散文精神的回歸,是對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重新認識,這與“尋根小說”的思潮異曲同工,都表現(xiàn)了新時期作家文化意識的覺醒。

    ②文化散文的出現(xiàn)與散文觀念的革新密不可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講真話、抒真情”使散文開始回歸“真實性”傳統(tǒng);到了80年代中期,又開始恢復“文學是人學”的屬性。隨著散文主體性的恢復,到了90年代初,散文創(chuàng)作開始表現(xiàn)為以“個性化”為特點的藝術(shù)革新,進一步矯正散文作為一種藝術(shù)的審美偏離。隨著散文觀念的不斷更新,散文作家的創(chuàng)作也不再局限于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而轉(zhuǎn)向批判、反思傳統(tǒng)文化,肩負起重塑和建設(shè)民族精神的使命。

    ③文化散文的興起與時代環(huán)境密不可分。90年代,由于受到商品經(jīng)濟的沖擊,人們的價值觀念也開始改變,一味追求物質(zhì)財富的滿足而漸漸拋棄了精神文化。在此情形下,許多作家開始關(guān)注人生,“十分注重從文化學的角度進行宏觀的考察,相當深入地思索散文本體論的問題,思索散文與人類文明的關(guān)系”[1]1694。

    ④文化散文的興起離不開報刊的推動。20世紀以來,報刊引領(lǐng)各文學文體變革,改變了文學的傳播方式,也使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20世紀是以報刊為中心的文學時代,文學報刊是國家調(diào)節(jié)與規(guī)范文學的重要手段,是作家作品產(chǎn)生的搖籃,是文學論爭的主要載體,是文學潮流積聚的主要平臺,也是各文學文體發(fā)展的實驗基地。報刊作為一種傳播媒介,使“文化散文”這種散文創(chuàng)作潮流得以傳播,并形成影響深遠的一種文學現(xiàn)象。

    一、文化散文的概念及創(chuàng)作特點

    (一)文化散文的概念及其發(fā)展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文壇上興起了一股“文化尋根”的熱潮,作家們開始致力于對傳統(tǒng)意識、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們的創(chuàng)作被稱為“尋根文學”。這種“文化尋根”熱潮表現(xiàn)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就是文化散文的興起。佘樹森先生曾在《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fā)展史》中,對“文化散文”的概念進行了描述:“貼近生活的又一表現(xiàn),就是世俗文化傾向。人情種種,世俗百態(tài),成為一些散文家關(guān)照的熱點。由于這種關(guān)照常取文化視角,伴以歷史文化反思,故又稱之為‘文化散文’;由于這種關(guān)照多以非凡的機智,集中透視矛盾諸相,故行文常含幽默,還由于作者故作‘超脫’與‘曠達’,所以常有苦澀掩藏于閑適中?!盵2]258以文化為關(guān)照,以反思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是文化散文區(qū)別于一般散文的主要特征。

    到了90年代,隨著“尋根文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學者、作家開始以現(xiàn)代意識思考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尋求人類精神家園、重塑民族精神為己任,開始了文化散文的創(chuàng)作。文化散文發(fā)端于1990年代初余秋雨在《收獲》雜志所開設(shè)的專欄文章,其形成標志則是1992年作者出版的《文化苦旅》一書。就其內(nèi)涵,學者石華鵬曾給出這樣的定位:“文化散文是在歷史文化與散文之間找到的一塊交界地帶,用文學的形象和情感來喚醒沉睡的歷史文化,用歷史文化的精神維度來豐富散文的深度?!盵3]因為思辨的介入,以及對知識的強調(diào),文化散文與歷史散文容易混淆。其實,兩者之間有著重要的區(qū)別,歷史散文有著明確的判斷體系,借以知興衰,考得失。歷史散文的判斷力主要朝向價值判斷,審美判斷的因素無疑是弱化的,因此,識見能力是考量歷史散文的重要標準。文化散文同樣觸及到歷史中的人物、故事、命運遭際,然而在價值判斷之外,文化散文還擁有鮮明的情感判斷,作家筆下有明確的情感代入方式,也可以說,文化散文是一種雙維度的文體。在當代散文史上,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扮演了拓荒者的角色,盡管后期的他在寫作上遭遇了瓶頸。文化散文這一文體形式雖然難以再續(xù)輝煌,然而后繼者不乏,至于行進到何種程度,尚需觀察。

    (二)文化散文的特點

    文化散文常常以文化的視角關(guān)照生活,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在內(nèi)容和藝術(shù)方面呈現(xiàn)出與一般散文不同的特點。

    在內(nèi)容上,文化散文一般包括三個方面內(nèi)容:①要表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描寫的對象大多是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跡或者歷史文化名人,這樣才能找到民族文化的內(nèi)涵和文化人格的構(gòu)成;②作家要有當代文化意識,站在現(xiàn)代思想的高度,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審美情趣;③作家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創(chuàng)作出具有鮮明個性的散文。

    在藝術(shù)方面,文化散文沖破了以往散文所表現(xiàn)的自我的“小感觸”,轉(zhuǎn)而表現(xiàn)歷史文化、自然山水、民俗風情等恢宏磅礴的對象,進而表現(xiàn)出“大散文”的氣度。“文化散文高揚理性精神和英雄主義理想,理性的凝重與詩意的激情渾然一體,風格博大沉雄,散發(fā)出奪人的力度和灼人的熱度”[2]261。氣勢磅礴的主體精神和激情澎拜的詩意相結(jié)合,造就了文化散文在章法結(jié)構(gòu)上一氣呵成,少了幾分精雕細琢,添了幾分瀟灑暢達。

    二、文化散文的興起與發(fā)展

    文化散文的興起是從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開始的?!拔幕嗦谩笔恰妒斋@》雜志的一個散文專欄,后來被集結(jié)成散文集。這是余秋雨先生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海內(nèi)外講學和考察途中寫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書憑借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的遠大內(nèi)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帶來了一種新的風氣?!盵1]169

    余秋雨散文的特點:①描述中國文化的沉重腳印和苦難命運。在《莫高窟》和《風雨天一閣》中,表現(xiàn)出一種歷史的悲愴感。這些文化古跡千百年來經(jīng)歷風雨的侵蝕,依然頑強地存留至今,雖然有些地方已滿目瘡痍,但其藝術(shù)魅力依然震撼人心。②余秋雨的散文熱情謳歌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柳侯祠》和《蘇東坡突圍》,寫了以柳宗元和蘇東坡為代表的中國文人的堅韌。他們雖然被貶、喪魂落魄,卻依然正直。尤其是《蘇東坡突圍》,概括了整個封建時代文人的命運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余秋雨在其散文中的批判與呼喚,選擇與重構(gòu),應(yīng)和了五四精英知識分子的焦灼和吶喊,表現(xiàn)出五四科學、理性、民主與啟蒙精神在當今時代的重新崛起與深化?!盵2]2653余秋雨的散文是在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土地上尋找失落的文化靈魂?!抖赐ヒ唤恰穼懥朔吨傺驮诮?jīng)歷政治上的失利后,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西湖夢》,寫出了一個極其復雜的中國文化人格的集合體。余秋雨的散文瀟灑飄逸,汪洋恣肆,既有詩意,也閃耀著理性的光輝。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引發(fā)了國內(nèi)文化散文的創(chuàng)作熱潮。90年代中期,在文化散文領(lǐng)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是夏堅勇。1993年,《雨花》雜志推出他的散文專欄。1996年,他出版了文化散文集《湮沒的輝煌》,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并列為散文界的翹楚。相對于余秋雨瀟灑恢弘的氣勢,夏堅勇的散文則更加細膩深沉,考據(jù)充分,抽絲剝繭?!朵螞]的輝煌》一書以細致、感性的筆觸,展示了歷史的回眸一瞬,把歷史與散文很好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既有蕩氣回腸的厚重感,又不乏細膩的文筆與精巧華美的妙句。作者細細剖析了每個朝代興衰背后深刻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因素,旨在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真相。

    隨著文化散文的不斷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形成了“游記+歷史典故+幽思”的創(chuàng)作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敗壞了讀者的胃口。而祝勇的“故宮系列”文化散文,完全不同于過往“文化大散文”的寫作套路。祝勇的散文既延續(xù)了文化散文滄桑感與厚重感,又獨辟蹊徑,癡迷于描寫那些被人忽視的角落縫隙,以非歷史的方式抵達歷史的縱深,從而完成對傳統(tǒng)文化散文的超越。祝勇的《故宮的風花雪月》共分為七章,每章圍繞一卷畫、一幅字,甚至一個人、一種藝術(shù)類型,進行時空的逆旅,沿著歷史的蛛絲馬跡,縱觀人物一生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放眼看盡那個時代的浮沉變遷、命運輾轉(zhuǎn)。而在《故宮的隱秘角落》一書中,更多的是對歷史人物的描寫:不僅寫了康熙、乾隆、嘉慶、李自成、吳三桂等歷史中的大人物、壽安宮中那位被歷史遺忘的太子胤礽以及文淵閣中以戴震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群像,還寫了后宮中皇后妃子的生活。祝勇筆下的這些人物,無論是皇帝、嬪妃、太監(jiān)、宮女還是文人名士,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個體。祝勇立足于更具普遍意義的價值維度,用全新的視角解讀歷史。他有宏闊的視野,執(zhí)著的文化情懷,和對人性的深度觀察以及對文體探索的激情。他的文字充滿了睿智的思考和詩意的描述,將那些被塵封的歷史盡數(shù)還原,同時也調(diào)動了讀者的情感與想象,使歷史重新變得鮮活。

    文化散文從當初的橫空出世,再到世紀之交因余秋雨的飽受爭議而引起批評界的審視和批判,以及后來者的邯鄲學步所導致的格式化和套路化,再到當下的文化散文寫作者的策略調(diào)整,構(gòu)成了“文化散文”興起、發(fā)展的曲線圖。

    三、報刊對文化散文的推動

    新時期文化散文能夠在眾多散文流派中獨樹一幟,這與報刊的推動密不可分。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以文學報刊為主導的文學時代,文學刊物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對于“文化散文”的推動主要是以《美文》和《收獲》為主。

    (一)《美文》的推動

    90年代,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散文也迎來一次熱潮,各種散文集、散文選開始被大量編選出版,各種文學報刊也開始注重散文的發(fā)表,開辟了散文專欄,大大激勵了一些作家投入到散文的創(chuàng)作中,一時間各種隨筆、散文小品數(shù)量大增,散文迎來了“繁榮”。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報刊開始了對散文創(chuàng)作的討論。

    《美文》的主編賈平凹曾在《美文》的發(fā)刊詞中說:“我們這份雜志,將盡力克服我們編輯的狹隘的散文意識,大開散文的門戶,任何作家,老作家、中年作家、青年作家、專業(yè)作家、業(yè)余作家、未來作家以及并未列入過作家隊伍但文章寫得很好的科學家、哲學家、學者、藝術(shù)家等等,只要是好的文章,我們都提供版面。在這塊園地上,你可以抒發(fā)天地宏論,你可以闡述安邦治國之道,可以作生命的沉思,可以行文化的苦旅,可以談文說藝,可以賞魚蟲花鳥……”所以,在《美文》上,我們既可以看到冰心、施蟄存、楊絳、蕭乾、汪曾祺、流沙河等老一代作家的作品,也可以看到史鐵生這類文壇中堅的散文佳作。

    在“大散文”觀念的感召下,不少知名學者在《美文》刊登散文,張中行、金克木、陳平原、周國平、余秋雨等人的作品,催生了學者散文的熱潮。為踐行“大散文”的觀念,《美文》重視多種文體相互融合的實驗:其一,鼓勵小說家寫散文,如莫言、池莉、葉兆言等小說家的散文。還有,如王祥夫主持的《山西作家散文小輯》,全部出自小說家之手。其二,鼓勵詩人寫散文,周濤主持的“新疆散文小輯”,幾位作者都是新疆的青年詩人。其三,鼓勵藝術(shù)家寫散文,如吳冠中、黃苗子、韓美林、韓羽等畫家的散文。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散文創(chuàng)作迎來了新的發(fā)展。許多作家的散文創(chuàng)作拋棄了傳統(tǒng)散文短、小、精的特點,開始轉(zhuǎn)向大題材、大篇幅、大主題的“大散文”。作家的創(chuàng)作不受限制,思路大開,跳出了以前描寫客觀生活、抒發(fā)自我內(nèi)心的小圈子,開始對宇宙、文化、人生進行思考與批判,以現(xiàn)代的角度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反思,以重塑和建設(shè)民族文化和民族品格為己任。散文作為一種相對自由的文體,更多的承擔起了反思文化、思考生命的重任。

    (二)《收獲》的推動

    新的散文觀念的提出,得到許多報刊的紛紛響應(yīng),如《上海文學》1992年設(shè)置“蜂花散文”欄目,散文在刊物上的篇幅和地位開始明顯上升,后又增設(shè)“人文隨筆”欄目,推動了1990年代文化散文的崛起。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就發(fā)表于此;90年代《散文選刊》遴選出大量的文化散文,如余秋雨《三十年的重量》《一個王朝的背影》等。而其中推助最突出的是《收獲》。

    散文歷來不是《收獲》的主打欄目,但在90年代有所改變,《收獲》調(diào)整了辦刊方針和思路,散文專欄幾乎占據(jù)一半版面,與小說平分秋色?!妒斋@》先后開設(shè)30多個散文專欄:如余秋雨“文化苦旅”(1988.1—6)、“山居筆記”(1993.1—1994.6)、“霜天話語”(1998.1—6):“舊城迷藏”(2001.3—6)等專欄。其中他的前兩個專欄后來分別集結(jié)出版。錢谷融、施蟄存、賈植芳、蔣孔陽、許杰、汪曾祺、柯靈、冰心、曹禺、巴金等三十余人參與的延續(xù)至今的“人生采訪”專欄(1989.2—1992.5,1994—1998,2000—);李輝的“滄??丛啤睂?1994.1—1996.6);持續(xù)二十余年的“河漢遙寄”專欄(1991.1至今),旨在緬懷故去的文化前輩;王蒙、沈從文、蕭乾、巴金、柯靈等參與的“作家書簡”專欄(1992.1—5);蕭乾“玉淵潭漫筆”專欄(1996.1—6),陸鍵東“世紀流云”專欄(1997.1—6);阿城“常識與通識”專欄(1997.1—1998.6);余華“邊走邊看”專欄(1999.1—6);“走近魯迅”欄目(2000.2—);張承志“鞍與筆”專欄(2001—2002);邵燕祥“塵土京華夢”專欄(2002.1—6);馮驥才“田野檔案”專欄(2004.1—6)與后來的“行動散文”專欄;李輝“封面中國”專欄(2005.1—2006.6)等。通過這些專欄,《收獲》創(chuàng)立了“文化大散文”的概念,推動了“學者散文”的興起與發(fā)展,使散文從單一的抒情向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拓展,成為精神探索的園地。

    四、結(jié)語

    總體上說,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一個以文學報刊為主導的文學時代,文學報刊是作家作品產(chǎn)生的搖籃,是文學爭論的主要載體,是文學潮流積聚的平臺。90年代,由于網(wǎng)絡(luò)還沒有大規(guī)模興起,報刊作為主要的傳播媒介對“文化散文”的興起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被稱為“散文時代”(吳秉杰語),散文界開始出現(xiàn)年度評點、散文年度選本等,這些基本上立足于刊物,尤其是對某幾個刊物的倚重,非常明顯。像《收獲》《美文》《雨花》這三份刊物對“文化散文”的推動和引領(lǐng),《山花》對先鋒小說的引領(lǐng),《讀書》《天涯》對思想性隨筆的引領(lǐng),皆是文學報刊對文學類型深化以及文學思潮涌現(xiàn)的具體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振金.中國當代散文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

    [2]佘樹森,陳旭光.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fā)展史[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3]石華鵬.文化散文的命運[N].文藝報,2014-07-18.

    [4]李莞.“文化散文”的特征及其探源[N].四川教育學院報,2009-12-12.

    猜你喜歡
    收獲余秋雨報刊
    本刊推薦2024年優(yōu)秀教育報刊
    余秋雨投其所好
    百強報刊
    余秋雨投其所好
    〈?? ???? ???(獨自閑行)〉??? ???? ??? ??
    中國(韓文)(2016年9期)2016-11-27 18:44:03
    關(guān)于岐山縣玉米機械化收獲情況的調(diào)查與思考
    《收獲》推出“行距”APP
    新民周刊(2016年21期)2016-06-02 11:08:15
    在“門”字內(nèi)加字可以組成新的字,試著填填下面的空吧!
    2009年10月報刊廣告刊登額排行榜
    傳媒(2009年12期)2009-03-11 08:10:48
    《文化突圍》
    博覽群書(2000年7期)2000-06-04 21:23:06
    双辽市| 临江市| 曲靖市| 中卫市| 福海县| 屏东市| 泗阳县| 台北市| 通许县| 正阳县| 兴海县| 抚松县| 景德镇市| 沁水县| 池州市| 义马市| 吉隆县| 澳门| 杭锦旗| 海原县| 阜平县| 东光县| 土默特左旗| 台山市| 东安县| 滕州市| 利辛县| 瓦房店市| 乾安县| 天等县| 崇阳县| 禹州市| 肃宁县| 铁岭县| 凉城县| 竹溪县| 西乌珠穆沁旗| 芷江| 河津市| 尼木县|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