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玲,吳珍珍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50)
女性是貧血的高發(fā)人群,全球非妊娠期婦女貧血的患病率約為30%[1],慢性貧血成為婦女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2]。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糾正貧血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圍手術期輸血的可能性和輸血量。糾正貧血的方法有口服或靜脈補充鐵劑、應用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rhEPO)。有資料顯示,手術前約5.0%~75.8%的患者存在貧血,此比例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本研究旨在討論蔗糖鐵在婦科貧血患者圍手術期應用的效果及安全性,現(xiàn)介紹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婦科住院的需手術治療的53例貧血患者的資料,術前診斷為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異常子宮出血、婦科惡性腫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經(jīng)量增多、經(jīng)期延長、周期縮短的癥狀。
(1)成年女性 Hb<110 g/L,RBC<4.0×1012/L 及(或)Hct<0.38%[3]。(2)術前未給予輸血治療,僅采用靜脈輸注蔗糖鐵糾正貧血的患者。
按照計算公式制訂治療計劃,將目標Hb設定為100 g/L。計算公式為:需要補鐵量(mg)=體重(kg)×(Hb目標值-Hb實際值)(g/L)×0.238+貯鐵量(mg);貯鐵量(mg)=10 mg/kg×體重(kg)(<700 mg)。給藥方法為:每次將 200 mg鐵(10 ml)加入0.9%氯化鈉溶液200 ml中,稀釋后靜脈緩慢滴注,隔天1次,每周不超過3次,累計劑量達到不同程度貧血的推薦用量。
測定用藥前及用藥后第1、3天的外周靜脈血血紅蛋白(Hb)、血細胞比容(Hct),使用邁瑞B(yǎng)C-5180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首次用藥前后測定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并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組間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數(shù)據(jù)以(±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患者的一般資料(±s)
表1 患者的一般資料(±s)
項目 年齡(歲)數(shù)值 43.17±7.57用藥前 Hb(g/L)79.73±10.81用藥前Hct(%)26.86±2.80蔗糖鐵用量(mg)560.00±154.92
患者用藥后第1天的Hb與用藥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用藥后第 3天的 Hb比用藥前高(P<0.05),見表2。
表2 患者用藥前后Hb比較(±s,g/L)
表2 患者用藥前后Hb比較(±s,g/L)
注:與用藥前比較,*P<0.05
時間用藥前用藥后第1天第3天Hb 79.73±10.81 83.75±15.05 92.95±19.36*
患者用藥后第1天的Hct與用藥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用藥后第 3天的 Hct比用藥前高(P<0.05),見表3。
表3 患者用藥前后Hct比較(±s,%)
表3 患者用藥前后Hct比較(±s,%)
注:與用藥前比較,*P<0.05
時間用藥前用藥后第1天第3天Hct 27.43±3.48 28.09±3.36 28.86±5.49*
53例患者均無皮疹、心悸等不良反應發(fā)生。
貧血的定義是全身循環(huán)紅細胞總量的減少。在臨床工作中,通常把外周血中單位體積的血紅蛋白(Hb)、紅細胞計數(shù)(RBC)和(或)血細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齡、性別和地區(qū)的正常標準定義為貧血。
婦科慢性貧血多因疾病慢性失血所致,婦科疾病所致的貧血大致分為失血性貧血和骨髓造血不足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包括:(1)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婦科最為常見的貧血原因;(2)子宮內膜異位癥;(3)子宮腺肌??;(4)子宮肌瘤;(5)婦科惡性腫瘤,其腫瘤相關性貧血的發(fā)生率可達65%;(6)婦科炎癥;(7)異位妊娠、不全流產(chǎn)、胚胎停育等病理性妊娠;(8)外陰、陰道或其他生殖道外傷;(9)異物,如宮內節(jié)育器放置方法不當或位置不適合、子宮不耐受,均可導致子宮異常出血。骨髓造血不足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包括:(1)婦科惡性腫瘤等疾病影響骨髓造血功能[4];(2)婦科惡性腫瘤放、化療后會導致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
女性失血性貧血的病因治療往往需要手術,而貧血患者手術并發(fā)癥多,術前需要常規(guī)糾正貧血,然后進行手術。鑒于女性生理周期對手術時機選擇的影響,因此需要盡快糾正貧血,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鐵劑治療、輸血治療、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或EPO聯(lián)合鐵劑治療。隨著手術量的增加,中國的輸血量不斷增加,雖然已通過立法嚴格管理輸血,但目前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以北京為例,輸血量從1998年的268 000 U(200 ml/U)增加到2008年的700 000 U,共遞增了161%,其中70%用于手術患者。因此,藥物治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輸血量增加的壓力。
鐵劑治療包括口服及靜脈輸注鐵劑??诜F劑使用方便、依從性好、耐受性好、經(jīng)濟,但是生物利用度低,僅10%被人體吸收,且胃腸道刺激較重。靜脈鐵劑能夠被人體完全吸收,起效快、無胃腸道刺激癥狀,而且蔗糖鐵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右旋糖酐鐵,極少發(fā)生過敏反應。
本研究應用蔗糖鐵糾正貧血,用藥后第1天Hb、Hct即開始上升,但與用藥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第3天Hb、Hct較用藥前明顯上升(P<0.05)。說明靜脈輸注蔗糖鐵糾正貧血起效快,而且蔗糖鐵對于合并心衰[5]、腎功能不全[6-7]的患者也同樣適用。在2016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的學術年會(AHA 2016)上,來自麻省綜合醫(yī)院的Lewis教授代表NHLB(I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臨床心衰工作組[5],發(fā)表了IRONOUT研究的進展,結果顯示,口服鐵劑并不能改善心衰患者對氧的吸收,所以不支持使用口服鐵劑;來自特拉維夫大學的Shepshelovich研究小組[7]對現(xiàn)有的研究文獻進行了分析和系統(tǒng)綜述后,建議靜脈輸注鐵劑作為CKDⅤ期和Ⅲ~Ⅴ期的首選藥。
安全性分析顯示,蔗糖鐵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達到13%~26%。靜脈補鐵和口服補鐵的死亡率、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靜脈補鐵患者發(fā)生低血壓的風險較高(相對危險度 3.71;95%CI:1.74~7.94),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相對危險度 0.43;95%CI:0.28~0.67)。在本研究中,患者的用藥過程嚴格遵照操作說明,無一例發(fā)生不良反應。說明靜脈輸注蔗糖鐵糾正貧血是安全的,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喬治城大學的Auerbach等研究[6]發(fā)現(xiàn),相比口服鐵劑治療組,鐵蛋白目標值較高的靜脈鐵劑治療組更易達到目標血紅蛋白水平,且未見顯著腎毒性,心血管疾病或感染的發(fā)生率亦未增加。靜脈輸注鐵劑雖然具有較高的低血壓發(fā)病率,但常常是亞臨床現(xiàn)象,危及生命的超敏反應也極為罕見。
[1]McLean E,Cogswell M,Egli I,et al.Worldwide prevalence of anaemia,WHO Vitamin and Mineral Nutrition Information System,1993—2005[J].Public Health Nutr,2009,12(4):444-454.
[2]Jemal Haidar.Prevalence of Anaemia,Deficiencies of Iron and FolicAcid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Ethiopian Women[J].J Health PopulNutr,2010,28(4):359-368.
[3]錢林生.貧血[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4]豐有吉,沈鏗,馬丁,等.婦產(chǎn)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5]Lewis GD,M J Semigran.Oral Iron Therapy for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Design and Rationale for Oral Iron Repletion Effects on Oxygen Uptake in Heart Failure[J].Circ Heart Fail,2010,9(5):112-121.
[6]Auerbach M,I C Macdougall.Oral Iron Therapy:After Three Centuries,It Is Time for a Change[J].Am J Kidney Dis,2012,68(5):665-666.
[7]Shepshelovich D,BRozen-Zvi.Intravenous Versus Oral Iron Supplem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in CKD: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J Kidney Dis,2012,68(5):67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