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1.倉街,悶熱的午后,脫得精光的孩子在浴盆里練“蛤蟆功”(倪斌)
2.閶門城樓下,雨中行人匆匆而過(俞貞慶)
3.大公園里晨練的老人(紀(jì)荷香)
4.東北街,清明小長假,街上游人如織,路兩旁的樹在修剪后顯得有些怪異(顧暢)
5.梵門橋弄內(nèi)民族樂器廠二胡車間,留守的制琴師傅在工作間歇喝了一大口茶水(于祥)
6.蘇州大公園里跳廣場舞的人群旁,一位婦人走過(盧承德)
7.皇廢基,巷子里的餛飩店顧客滿盈,店外的餐桌也都客滿,一位女士正在吃餛飩,寵物狗在一旁的專座上等候(葉蘊嵐)
8.葑門橫街,顧客正在掃描攤主的手機二維碼進行支付(丁湘義)
9.江蘇男籃主場迎戰(zhàn)遼寧男籃。中場休息時,江蘇隊23號曹飛在場邊做拉伸,而拉拉隊員在換裝后準(zhǔn)備登場表演(趙劼)
10.鐘樓新村,家門口的菜畦里綠意盎然,旁邊的金魚卻在高溫的炙烤下奄奄一息,小女孩有點焦急(陸怡)
11.觀前街前,一男子,逛街累了坐在櫥窗邊抽著煙(陳垠旭)
12.盤門景區(qū),端午適逢一名外籍演員遠(yuǎn)在異鄉(xiāng)的母親生日,借助手機向哥倫比亞的母親“比心”(王亭川)
13.瑞文路,辦公室窗口飄過的云(孔浩強)
14.獅子林,大人們大概是走得累了,在暖洋洋的陽光下打起了盹兒,而小孩子們顯然另有興致(王俞慶)
15.吳門橋,小丑扮演者孫加林在練習(xí)雜技,像是獻給這個城市的一場孤獨表演(倪黎祥)
16.三香路,一位廚師在午后的閑暇里,思考人生(李淵)
17.留園,扮演公子、書童的年輕人表演結(jié)束后,輕松地走在回去的路上(姚軼群)
18.西園寺院角的石桌凳(周冬晶)
19.已經(jīng)關(guān)閉的運河公園,廢棄的游船被大自然完美接管(顧勤)
20.拙政園,一名外地老年游客在九曲橋上不慎落水呼救,經(jīng)同行及時救助,沒有受傷(黃帆)
21.桐涇南路,雖然沒穿春裝,但賣氣球的老人給孩子們帶來了“春天”(付靖宇)
蘇城紀(jì)事 2016年10月1日,蘇城紀(jì)事通過微信發(fā)布了第一篇圖文推送《倷好,蘇州》,宣告誕生。這是一個人文紀(jì)實攝影師聯(lián)盟,至今22名成員,來自于各行各業(yè)、不同年紀(jì),熱衷于紀(jì)實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