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國祺
大大咧咧的父親與細膩溫柔的母親已攜手走過了六十余載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他們不離不棄、相濡以沫,生生就那么黏著。我們做兒女的都深知,是父母的“黏性”勁兒成就了他們之間的默契與美好。
聽母親講過她剛嫁過來時的一件往事。剛過門沒幾天的一個早晨,母親習(xí)慣性地打掃居室,一不小心,把祖輩留下來的一個青花瓷首飾罐給弄打了,膽小的她即刻嚇得渾身發(fā)抖,臉煞白煞白的,怔在那里不知所措。正起床穿衣服的父親聽見響聲急忙過來看個究竟,見他視若珍寶的物件被毀,心火難抑,掌摑了正在發(fā)呆失魂落魄的母親。從未受過如此“待遇”的母親二話沒說回了三十里開外的鄉(xiāng)下娘家。
接下來的幾天里,被母親服侍慣了的父親生活沒了著落,悔恨當(dāng)初不該對母親下了狠手,咬著牙,請了假,風(fēng)風(fēng)火火趕到姥姥家接母親回家??缮跃髲姷睦褷斢彩菍⒐脿斖瞥鲩T外,并厲聲說:“我的姑娘從小就沒人碰她一下,你竟敢對她下狠手,真是嫁錯了人了。我姑娘是不會跟你回去了!”父親自知理虧,于是便“黏性”大發(fā),哭著在門外檢討并拍著胸脯保證以后絕不碰母親一下。姥爺并不理會,仍將房門關(guān)得緊緊的。父親鐵了心要領(lǐng)走母親,于是就繼續(xù)黏著,還想出一招,一個人到姥爺?shù)膱@田地里去拔草,想用實際行動來感化姥爺。幾個小時過去了,父親干得滿頭大汗,在屋內(nèi)觀望的姥爺終于開了恩,父親高興得跪在地上給姥爺磕了好幾個響頭。母親這才跟父親回了家。
從那以后,父親真沒再碰母親一個手指頭,可那股黏勁卻不減當(dāng)年,愈演愈烈。父親的“黏性”,竟還與時俱進呢。
有一次,父親在皮草行看中了一款適合母親穿的貂皮大衣,近萬元的價格母親是絕不會答應(yīng)的,于是他便用謊中帶黏的計謀去“爭取”管家的母親。父親一本正經(jīng)地對母親說他的一個老同志最近遇到了一件難事,向他借一萬元,下個月就還。母親沒有答應(yīng),說手里的錢是給孫子上大學(xué)用的,堅決不能動。父親就用想好的計策施展自己的“特長”——“黏性”。他先是給母親動情地唱起《愛的奉獻》,緊接著又繪聲繪色地講起古代善有善報的故事,最后又煞有介事地說起這位老同志在原單位工作時是怎樣怎樣幫他的大忙的……一連串的表演與軟磨硬泡,硬是搞得母親“敗下陣來”,將錢拿給了他。當(dāng)他把裹著濃濃愛意的貂皮大衣拿回家交給母親并對母親動情地說:“老伴,從此咱的冬天不再冷了?!蹦赣H熱淚盈眶,激動不已。
父母間的“黏性”勁,滑稽之中帶著智慧、真誠、摯愛和暖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