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讀@月照花霖
我對穿衣的重視緣起老師的沖冠一怒。那一年我讀大一,還是在上素描課時,同學(xué)們正對著畫板聚精會神,老師卻在一旁望著我們直搖頭,幾度欲言又止之后,終于,老師開口了:“你們怎么可以那么平淡?你們可是學(xué)工藝美術(shù)的!”這兩句話砸得我暈頭轉(zhuǎn)向,停筆細看:大多數(shù)同學(xué)包括我就是普通的T恤、牛仔褲,好像是平淡了點。對哦,美是有意味的形式,難怪老師怒不可遏。
老師的話如醍醐灌頂。自此,我及我的同學(xué)們在追逐衣飾的路上一路狂奔。學(xué)生時期囿于財力有限,我們就自己動手,淘回來的大路貨略加改造就有了層次美。簡單的深色短風(fēng)衣,在肩線的一側(cè)加上一層同色的輕紗,既有烘云托月的審美又可纏繞在頸間抵御早晨的輕寒。掐腰的青花連衣裙,點睛之筆卻在一副耳環(huán),是用連衣裙的同款面料制作。至于自己做的手鐲,手繪的衣服,加工的繡花鞋,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工作以后,經(jīng)濟獨立,時間有限就更傾心于追逐現(xiàn)成的時尚。不過,我特別鐘愛文章或是繪畫中的留白,喜歡那種虛實相映、言盡意未休的感覺。我不大喜歡從頭到腳統(tǒng)一為一種風(fēng)格,那樣就過于平鋪直敘,缺乏回味。比如:明明一身休閑裝束,我卻有意拎一個正裝包,看似不和諧卻又在色彩上做一個呼應(yīng),都是同一色系,只在明度上有區(qū)分。正裝又偏要加入休閑甚至是酷辣的單品,換成當(dāng)下的說法就是混搭了。
我還喜歡“逆天而行”。成都的冬天本就少有陽光朗照的日子,天色大多陰沉晦暗,再穿了符合季節(jié)色彩的黑色、深藍、深灰,更覺得心情沉重如奔喪。我偏穿了明黃、冰藍或是淺粉的外套,如此明亮柔麗的前進色,單是看著,也能從積郁的情緒里開出花來。再是凍雨寒風(fēng),于我又何加?
有設(shè)計感的單品總讓我心動不已。一條短褲,前面看是百褶裙,后面看分明又是短褲。加了銀鏈的淺口鞋,鏈上的星星就在腳踝處跳動。最貼心的是銀鏈?zhǔn)强梢匀〉?,看膩了,取了銀鏈又是一種樣式。
時光匆匆,時尚兀自變化飛快,人潮在其后亦步亦趨,有身不由己的累,也有踏浪戲潮的樂,追逐或不追逐,它自前行。正如康德所說:“成為一個處于時尚之中的傻瓜,總是要比成為一個處于時尚之外的傻瓜要強?!狈凑偸巧倒?,不如各自隨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