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宏, 金 立, 舒 錦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同仁醫(yī)院, 上海, 200050)
針灸法結(jié)合氫氯噻嗪及纈沙坦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臨床療效評價
劉寶宏, 金 立, 舒 錦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同仁醫(yī)院, 上海, 200050)
針灸治療; 氫氯噻嗪; 纈沙坦; 聯(lián)合治療; 老年高血壓; 療效
高血壓是由多種病因引發(fā)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出現(xiàn)病變的綜合征,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中風、冠心病和腎衰等疾病,重則危及生命[1]。本研究探討針灸法聯(lián)合氫氯噻嗪及纈沙坦對老年高血壓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相繼進入同仁醫(yī)院就診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4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2組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規(guī)定的老年高血壓標準[2]: 年齡在65歲及以上,血壓持續(xù)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壓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 可定義為老年高血壓。排除標準包括繼發(fā)性高血壓、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嚴重肝腎功能障礙。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民族、居住地和病程等基線資料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納入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老年高血壓患者基線特征表
2組患者均給予纈沙坦分散片(哈爾濱三聯(lián)藥業(yè)有限公司, 80 mg/片),每天口服1片; 氫氯噻嗪片(山西利豐華瑞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12.5 mg/片),每天口服1片。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服1片纈沙坦分散片和1片氫氯噻嗪片。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使用針灸法治療。針灸實證取主穴為風池、百會、太沖、內(nèi)關,肝火亢盛配太沖、俠溪,痰濕壅盛者配豐隆、陽陵泉; 虛證取主穴為風池、肝俞、腎俞、三陰交,陰虛陽亢者配太溪、太沖,陰陽兩虛者配足三里、關元。
療效評定: 顯效: 舒張壓下降不少于10 mmHg且降到正常范圍,或者下降超過20 mmHg; 有效: 舒張壓下降少于10 mmHg, 且已降至正常范圍,或者下降10~19 mmHg但未降至正常范圍,或者收縮壓下降超過30 mmHg以上者; 無效: 血壓下降未達到上述標準者[3]。生活質(zhì)量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制定的SF-36生活質(zhì)量量表[4], 分數(shù)越高表明健康狀況越好統(tǒng)計2組患者治療后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63.3±63.5)、(97.3±27.8) mmHg和(162.6±64.0)、(97.9±28.2) mmHg,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4周后, 2組患者的收縮壓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血壓比較 mmHg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組患者治療后動態(tài)血壓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對照組無效10例,有效25例,顯效35例,有效率為85.7%; 觀察組無效2例,有效24例,顯效44例,有效率為97.1%。對照組有效率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沒有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觀察組有2例患者出現(xiàn)輕度惡心、乏力、嗜睡等癥狀,副反應發(fā)生率為2.9%。對照組有7例患者出現(xiàn)輕度頭暈、惡心、嗜睡等癥狀,副反應發(fā)生概率為10.0%, 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采用SF-36生活質(zhì)量量表對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各維度積分進行比較,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各失訪2例,在生理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情感健康、社會功能及一般健康情況維度方面比較,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老年高血壓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對老年高血壓的治療,不僅要使血壓降至正常水平,更應該在降壓過程中防止血壓出現(xiàn)劇烈波動,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重要器官損害,以降低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高血壓的成因非常復雜,因此服用單一藥物并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血壓[3]。為了提高血壓達標率,大多數(shù)老年高血壓患者須用2種及以上降壓藥[4], 但西藥副作用大,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針灸降壓力度雖不及西藥,但中醫(yī)治療模式注重機體整體調(diào)節(jié),更適合個體化防治,加之降壓作用緩和,毒副反應少,因此無論降壓還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都比較穩(wěn)定,與西藥聯(lián)用可以減少毒副反應[5-6]。中醫(yī)這種獨特優(yōu)勢為開展老年高血壓的中醫(yī)藥防治提供了可行性,且對高血壓的治療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7]。然而,目前關于針灸法聯(lián)合西藥在高血壓的治療方面鮮有報道。氫氯噻嗪屬噻嗪類利尿劑,一直作為高血壓治療的一線藥物之一[8]。在用藥初期,氫氯噻嗪能夠通過排鈉利尿減少細胞外液和血容量,使心輸出量減少,從而起著降低血壓的作用,其近期和遠期的降壓療效顯著,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氫氯噻嗪和纈沙坦等藥物合用往往具有更加顯著的療效[9-10]。本研究通過減少氫氯噻嗪、纈沙坦的用量,探討針灸結(jié)合氫氯噻嗪、纈沙坦治療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療效。本研究中血壓改善情況比較結(jié)果顯示,治療2、4周后2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下降。與對照組相比較,治療2、4周后觀察組收縮壓改善情況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 而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舒張壓改善情況更好,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觀察組的治療方法在降低收縮壓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單一西藥方法,但在降低舒張壓方面二者療效無顯著差異。另外,觀察組副反應作用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1] Macmahon S, Peto R, Collins R, et al. Blood pressure,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rt 1, prolonged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corrected for the regression dilution bias[J]. Lancet, 1990, 335(8692): 765-774.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1, 39(7): 701-708.
[3] Epstein B J.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M]. Humana Press, 2007: 31-32.
[4] 王愛坤. 高血壓病的聯(lián)合用藥與社區(qū)防治[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1, 19(12): 2070-2071.
[5] 王亮, 王珂. 王珂辨證治療高血壓病經(jīng)驗[J]. 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 2012, 26(3): 3-4.
[6] 黃濤, 楊小虎. 丹紅注射液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天津中醫(yī)藥, 2014(9): 573-576.
[7] 楊瑞春, 文彬. 中醫(yī)辨證治療社區(qū)老年高血壓臨床療效觀察[J]. 天津中醫(yī)藥, 2015, 32(4): 197-200.
[8] Shah S U, Anjum S, Littler W A. Use of diuretic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 hypertension[J].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004, 80(943): 271-9.
[9] Lacourcière Y, Jr W J, Samuel R, et al. Effects of force-titrated valsartan/hydrochlorothiazide versus amlodipine/hydrochlorothiazide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stage 2 hypertension: the EVALUATE study[J].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2009, 14(3): 112-9.
[10] Ruilope L M, Heintz D, Brandao A A, et al. 24-hour 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effects of valsartan+hydrochlorothiazide combinations compared with amlodipin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t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risk[J].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2005, 18(5): A73-A73.
R 544.1
A
1672-2353(2017)24-102-02
10.7619/jcmp.201724039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