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洋
為什么有個張三也叫奔馳
文 李洋
上次我們談到,國外車企如何通過產品、渠道和金融來管控其全球銷售網(wǎng)絡,這次我們把目光拉回國內,仔細扒一扒咱們跟“外企”在汽車領域的斗智斗勇。
30年前,那時候汽車關稅很高,也沒有總代和4S店,各大汽車品牌的駐華機構不過是個辦事處,主要職責是協(xié)調政府關系,而整車進口業(yè)務由一個個獨立的貿易公司負責。那時候進口車市場用兩個字來形容:混亂。
而進口的車型,也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奇葩。價格就不說了,像過山車一樣,車型規(guī)格也凌亂,可用“八國聯(lián)軍”來形容。不僅如此,二手車、走私車、國外盜搶車、拼裝車比比皆是,還有右舵改左舵、車身鋸開加長等現(xiàn)在種種難以想象的手法。于是各個品牌的駐華辦多了一項工作:負責鑒別眾多奇葩車到底是不是自家產品。相比那些小公司,中汽進出口等幾家國字頭企業(yè)是當時的正規(guī)軍。
上世紀90年代,汽車進口量越來越大,轉眼成了香餑餑,任何一方都不想坐視不理,于是外資品牌駐華辦先出手,從辦事處、代表處升級為某某(中國)有限公司,干起賣車營生,他們已經不甘心只做聯(lián)絡員和裁判員,還要自己上場抱著皮球往前沖!
但這種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游戲規(guī)則很快露出弊端,那就是,把所有不是自己和自己嫡系公司進口的產品一律扣上“水貨”的帽子。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也沒有徹底解決。
而那些較早起家的“游擊隊”,在完成原始積累后,轉型成為“正規(guī)軍”,一批初具規(guī)模的汽貿公司應運而生,與外資品牌在華銷售公司分庭抗禮。
這幾招組合拳一出手,徹底打擊了外資品牌的囂張氣焰,中國進口車市場出現(xiàn)了第一個“黃金十年”。
整個90年代,汽車行業(yè)最有影響力的一件事就是《機動車運行安全技 術條件》(GB7258-1997)的頒布和實施。這是整個汽車領域的綱領性文件,任何車型只有符合GB7258才能進口和銷售。與之相配套的汽車產品目錄管理開始走上正軌,所有車型,無論進口車還是國產車,只有上了目錄,才能上牌落戶。與此同時,海關成立了審價處,與緝私處聯(lián)手采集海外主要市場的車輛價格信息作為征稅依據(jù),此舉徹底避免低報進口價格偷逃關稅的行為。這幾招組合拳一出手,徹底打擊了外資品牌的囂張氣焰,中國進口車市場出現(xiàn)了第一個“黃金十年”。
到了2005年,隨著中國加入WTO,汽車關稅逐步降低,為了緩解因關稅降低而引起的進口車對本土汽車工業(yè)的沖擊,2005年4月1日商務部、發(fā)改委、工商總局制定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開始施行:境外汽車生產企業(yè)在境內銷售汽車,須授權境內企業(yè)或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在境內設立企業(yè)作為其汽車總經銷商,制訂和實施網(wǎng)絡規(guī)劃。
于是,國內沒有獲得汽車廠商品牌授權的進口車貿易公司全部退出市場,幾乎所有的跨國公司都把品牌授權給了獨資或者絕對控股的銷售公司。進口汽車總經銷商全盤掌控了貨源和定價權,以4S店經銷網(wǎng)絡為零售終端基礎的中規(guī)車渠道體系在國內大面積展開。
《辦法》的初衷是減緩因關稅下降而引起的進口車對于本土汽車工業(yè)的沖擊,但事實上,由于品牌總授權的規(guī)定,將進口車的渠道完全讓給了外商。2005年之后,由于進口渠道單一,配套法規(guī)尚不健全,一些違規(guī)的做法開始在進口車領域抬頭。比如一些總代理利用各種手段低報計稅價格,致使國家稅款流失。
具體來說,總經銷商和國外廠商實際上構成了一種公司內貿易,或者叫關聯(lián)交易。總經銷商可以通過低報CIF價格來少繳納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把利潤留在海外。遇上海關嚴打走私,這些總經銷商又和外資品牌勾結,以正常價格報關,把增加的稅收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再通過其他渠道,把國內的利潤轉移到海外??傊M口車高價格產生的高利潤大都被外資的進口車總經銷商賺走,消費者沒有享受到市場開放、競爭升級帶來的好處。
見招拆招,2008年商務部決定出臺《辦法》的相關細則,其中適當放開“平行進口”成為弱化外資對進口車市場壟斷行為的重要措施。平行進口商品,一般是指除總經銷商以外的其他進口商從產品原產地進口的商品,這類商品一般售價較低。
這種非境外生產企業(yè)發(fā)起的認證或非境外生產企業(yè)授權總經銷商發(fā)起認證的3C認證,業(yè)內統(tǒng)稱“小3C認證”。
其實,平行進口并不是中國的專利,從日本、歐盟、韓國等國家的法律看,都允許汽車平行進口作為限制汽車進口總經銷商壟斷行為、促進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我國法律從來都沒有規(guī)定不允許平行進口。事實上,平行進口的口子一直是開著的,不僅如此,政府下一步還將支持有條件的汽車進口經銷商直接從國外進口產品,對一定要通過總經銷商的規(guī)定進行適當?shù)男薷摹?/p>
舉個更通俗的例子,原來A、B、C、D數(shù)家汽車進口商都能從奔馳拿貨,現(xiàn)在國家說了,奔馳所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已售車型,必須全部由A來進口,B/C/D等必須通過A拿貨,如此一來,原來從事進口車貿易的B/C/D等變成從總經銷商進貨的二級經銷商。
現(xiàn)在的情況下,B/C/D等汽車進口商想繞過A公司直接從國外市場拿貨,但面臨的難題是,他們可以從國外市場采購到車,卻無法進口并得到境外汽車生產企業(yè)的授權,沒有授權則無法進口,即使進到國內,海關也不會放行,B/C/D 等汽車進口商也不甘心,你不給我授權,我自己給自己授權,B/C/D等汽車進口商在國外對某些國內暢銷車型進行改裝(只是名義改裝,實際上可能一顆螺絲都沒有動),然后將這些改裝車注冊個新牌子。還以奔馳為例,車還是奔馳的車,但牌子已不叫奔馳,可能叫張三奔馳、李四奔馳,這樣就能進口了。
而境外汽車生產企業(yè)在將車型引入中國市場之前,必須先在國內備案,并進行碰撞試驗,碰撞合格后才能獲得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俗稱3C認證)?!镀嚻放其N售管理辦法》出臺后,只有境外汽車生產企業(yè)授權的A公司才有權利去備案、去碰撞,碰撞合格才能進口。
張三奔馳、李四奔馳等這些改裝車同樣也要去國內質量認證中心做包括碰撞試驗在內的3C認證,這種非境外生產企業(yè)發(fā)起的認證或非境外生產企業(yè)授權總經銷商發(fā)起認證的3C認證,業(yè)內統(tǒng)稱“小3C認證”,有了小3C認證后,這些改裝車就能繞過《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堂而皇之地進口了。
到這時候,平行進口車的法律障礙都解決了,但還有個事讓消費者很不爽:明明買的是原產自美國的寶馬X5,拿到手的《進口貨物證明書》上卻寫著產地: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車輛的品牌也變成奇奇怪怪的阿貓阿狗,比如戴納肯、恒嘉、廣爵……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