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雁玲+蘇鐘
摘要: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對廣西地區(qū)的49所高職院校輔導員進行工作壓力的問卷調(diào)查和數(shù)據(jù)分析,探討人口統(tǒng)計學因素下不同群體輔導員工作壓力的差異,工作壓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也影響到輔導員的身心健康。因此探討輔導員工作壓力的問題,對提高輔導員自身的工作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幸福感
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嚴峻挑戰(zhàn),高職院校輔導員作為高校輔導員隊伍中的一個群體,面臨著同樣的境遇,他們是承擔高職院校思想教育、班級管理、就業(yè)指導、心理咨詢、宿舍管理等學生工作的中堅力量,面臨著工作時間長、工作內(nèi)容繁瑣,工作對象復雜的新挑戰(zhàn),壓力問題已是影響高職院校輔導員幸福感體驗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對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產(chǎn)生了一系列消極影響。本研究以高職院校輔導員為主體,對這個群體的工作壓力現(xiàn)況進行全面了解,希望能為提高高職院校輔導員這個特殊群體的主觀幸福感水平提供借鑒。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調(diào)研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式,分別對廣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生態(tài)職業(yè)技術學院、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以及廣西警官高等??茖W校、廣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等49所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進行調(diào)查和訪談。具體情況為發(fā)放220問卷份,實際回收209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03份,問卷有效率為97.13%。
二、研究工具
高校輔導員工作壓力調(diào)查表,宋守君2008年編制,該問卷通過對11所高校201位高校輔導員的調(diào)查,編制出高校輔導員工作壓力源量表。應用證明改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
四、結果分析
將實施調(diào)查回收的問卷統(tǒng)計成表格,進而利用SPSS19.0進行分析,分析研究結果,結合訪談的情況,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與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
(一)總體狀況分析
從表1.2可以看出,總體而言,高校輔導員的總體工作壓力偏高,超過了量表標準分理論中值1.50[2],其中最高的是社會因素2.04、其次是工作負荷1.99,再次是自我發(fā)展需要1.69和學校管理與待遇1.68。家庭因素和人際關系方面較低。由此可見,高校輔導員的主要壓力主要來自社會因素、工作負荷、自我發(fā)展需要、學校管理和制度四個方面。
(二)人口學變量與工作壓力的比較分析
1.不同性別輔導員工作壓力的差異
由表3可知,T檢驗表明,不同性別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家庭因素方面有極顯著差異(P<0.001),其中男性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家庭因素上的工作壓力極顯著高于女性高職院校輔導員。不同性別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工作負荷、社會因素、學校管理評價、人際關系、自我發(fā)展各維度均無顯著差異。
2.不同婚姻狀態(tài)輔導員工作壓力的差異
問卷設計中,將婚姻狀況分組為已婚、未婚、離異三組,因離異為0人,無法進行分析,因此將婚姻狀況分組整合成已婚、未婚兩組進行分析。
由表4可知,T檢驗表明,不同婚姻狀況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方面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已婚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校管理評價方面的工作壓力顯著高于未婚高職院校輔導員;不同婚姻狀況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家庭因素方面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已婚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家庭因素方面的工作壓力顯著高于未婚高職院校輔導員。不同婚姻狀況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社會因素、人際關系、自我發(fā)展各維度均無顯著差異。
3.有無編制在輔導員工作壓力上的差異
由表5可知,T檢驗表明,有無編制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方面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無編制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工作負荷方面的工作壓力顯著高于有編制高職院校輔導員;有無編制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自我發(fā)展方面顯著差異(P<0.05),其中無編制高職院校輔導員在自我發(fā)展方面的工作壓力顯著高于有編制高職院校輔導員。有無編制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在社會因素、學校管理評價、人際關系、家庭因素各維度均無顯著差異。
4.不同學歷層次輔導員工作壓力的差異
問卷設計中,將學歷狀況分組為本科、碩士、博士三組,因博士為0人,無法進行分析,因此將學歷狀況分組整合成本科、碩士兩組進行分析。
由表6可知,T檢驗表明,不同學歷層次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工作壓力在學校管理評價方面有極顯著差異(P<0.001),其中本科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校管理評價方面的工作壓力顯著高于碩士學歷高職院校輔導員。不同學歷層次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社會因素人際關系、家庭因素、自我發(fā)展各維度均無顯著差異。
5.不同職稱層次輔導員工作壓力的差異
問卷設計中,將職稱狀況分組為助教及以下、講師、副教授及以上三組,因副教授及以上僅為1人,無法進行分析,因此將職稱狀況分組整合成助教及以下、講師及以上兩組進行分析。
由表7可知,T檢驗表明,不同職稱層次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家庭因素方面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講師及以上高職院校輔導員家庭因素方面的工作壓力顯著高于助教及以下高職院校輔導員。不同職稱層次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社會因素、學校管理評價、人際關系、自我發(fā)展各維度均無顯著差異。
6.不同年齡段輔導員工作壓力的差異
問卷設計中,將高職院校輔導員年齡段分組為24-29歲、30-35歲、35歲以上三組,因35歲以上僅為11人,無法進行分析,因此將職稱狀況分組整合成助教及以下、講師及以上兩組進行分析。
從表8可以看出,T檢驗表明,不同年齡段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社會因素、學校管理評價、人際關系、家庭因素、自我發(fā)展各維度均無顯著差異。endprint
7.不同月工資收入水平輔導員工作壓力的差異
問卷設計中,將高職院校輔導員月工資收入分組為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元以上三組,因2000元以下僅為23人,無法進行分析,因此將月工資收入分組整合成3000元以下、3000元及以上兩組進行分析。
從表9可以看出,T檢驗表明,不同工資收入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社會因素、學校管理評價、人際關系、家庭因素、自我發(fā)展各維度均無顯著差異。
8.同工作年限輔導員工作壓力的差異
問卷設計中,將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年限分組為5年以下、5-10年、10年以上三組,因10年以上僅為10人,無法進行分析,因此將工作年限分組整合成5年以下、5年及以上兩組進行分析。
由表10可知,T檢驗表明,不同工作年限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學校管理評價因素方面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工作5年及以上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校管理評價方面的工作壓力顯著高于5年以下高職院校輔導員。不同工作年限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社會因素、人際關系、家庭因素、自我發(fā)展各維度均無顯著差異。
9.發(fā)展方向明晰與否輔導員工作壓力的差異
由表11可知,T檢驗表明,發(fā)展方向明晰與否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這個方面有極顯著差異(P<0.001),其中發(fā)展方向不明晰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這一方面上極顯著高于發(fā)展方向明晰的高職院校輔導員;發(fā)展方向明晰與否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社會因素這個方面有極顯著差異(P<0.01),其中發(fā)展方向不明晰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在社會因素足這一方面上的工作壓力極顯著高于發(fā)展方向明晰的高職院校輔導員;發(fā)展方向明晰與否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學校管理與評價這個方面有極顯著差異(P<0.01),其中發(fā)展方向不明晰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校管理評價的工作壓力極顯著高于發(fā)展方向明晰的高職院校輔導員;發(fā)展方向明晰與否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人際關系這個方面有極顯著差異(P<0.01),其中發(fā)展方向不明晰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在人際關系的工作壓力感極顯著高于發(fā)展方向明晰的高職院校輔導員;發(fā)展方向明晰與否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在自我發(fā)展這個方面有極顯著差異(P<0.001),其中發(fā)展方向不明晰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在自我發(fā)展這一方面上的工作壓力感極顯著高于發(fā)展方向明晰的高職院校輔導員。發(fā)展方向明晰與否的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在家庭因素這一方面無顯著差異。
五、對策分析
重視輔導員工作壓力過大的的現(xiàn)實,適當為輔導員“減負”。輔導員隊伍是年輕化的隊伍,在高校教師隊伍中職稱最低、職務最小,工資最少是必然現(xiàn)實,輔導員對自我發(fā)展的擔憂在本研究中對工作壓力感的影響最大,而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對象是低分錄取的高職生,心理負擔自然更重。為高職院校輔導員減負,一可以厘清學院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使高職院校輔導員從繁重的日常管理事務中解脫出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顯身手;二是高職院校應制定輔導員培圳進修計劃為他們設計個性化的培訓內(nèi)容,使他們能更有信心面對不斷增加的工作壓力和合理評估自己應對壓力的資源,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體驗應對自我發(fā)展的需求。對于部分輔導員實行聘用制的情況,學院要盡量做到同工同酬,把他們當作教師隊伍中的重要一員真誠相待,才能帶動全院師生形成尊敬信任輔導員的工作氛圍,并為高職輔導員設立轉崗進編、職稱晉升的機會和通道,讓他們從輔導員工作中獲得自我價值感;三是為高職院校輔導員提供進修心理健康知識的機會,使輔導員用科學的心理知識能既能育人亦能自助。
【參考文獻】
[1]宋守君.高校輔導員工作壓力源量表的初步編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2]王宇中.心理評定量表手冊(1999-2010)[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1.
[3]陳英.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壓力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8.
[4]陳光洪.高職院校輔導員生涯發(fā)展現(xiàn)狀調(diào)查[J].教育與職業(yè)(綜合版),2012(12):51-54.
[5]王軍.高校輔導員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與工作壓力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2):1491-1493.
[6]尹平,李麗娜.高校教師壓力狀況調(diào)查及其應對方式分析[J].華中科技人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01):101-104.
[7]姚萍萍.大學教師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9.
作者簡介:農(nóng)雁玲(1982.5-),女,壯族,廣西靖西縣人,大學本科,教育碩士,廣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