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福
摘 要:朗讀是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卻很難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學生更多的是借助大量的書面作業(yè)來強化記憶,從而忽略了朗讀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此,我們要轉(zhuǎn)變觀念,將朗讀合理貫串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
關鍵詞:朗讀;技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2-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41
一、首先要有具體明確的誦讀要求
學生自由朗讀是體現(xiàn)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教學思想的一種朗讀形式。它不是讓學生隨意朗讀,朗讀前應給學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如語文早班車中的誦讀就可以設計幾個簡單的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性,在讀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如:這篇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或哪幾個人?文章寫了哪幾個場面?文章的線索或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還可以按照欣賞美文的“六個一”工程來完成對文章的題目、結(jié)構(gòu)或片段的賞析,從而達到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比如余映潮的板塊教學,非常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如要用驚奇的語氣去讀,要用喜悅的語氣去讀,要用憂傷的語氣去讀等。直接讓學生進入意境。
而對于一篇講授的美文,不僅應要求學生讀準語音、節(jié)奏和語調(diào),還應要求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語言氣勢,并把握朗讀的速度,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程度。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語境,體驗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在講《沁園春·雪》時教師說:“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史詩,是中華詩詞海洋中的一朵奇葩。這首詞一直也是我的最愛,每次讀來都能感受那種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同學們感受到了嗎?”這樣就可以直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fā)學習興趣?!皶x百遍,其義自見。一切景語皆情語,優(yōu)美的詩詞,要美美地讀,美美地品,才能感知古典詩詞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深入課文,尋美,品美,讀美。”這樣既提出了要求,也明確了方法,語言精練、簡潔,富有啟發(fā)性。
二、朗讀必須要掌握最基本的朗讀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诶首x教學過程中,僅僅要求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楚、聲音洪亮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朗讀技巧方面加以指導和訓練。朗讀訓練時要正確處理好停頓、重音、語調(diào)、語速、語感等,這些都需要在平時的朗讀過程中給予點撥和指導。河北師大文學院仇海平老師為我們拋磚引玉,使我們真正悟到了誦讀古文要讀出“氣”,古詩詞誦讀要讀出“韻”,而對于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誦讀要讀出“真”的感受。真是字字珠璣,一語道破。讓人真正地領悟到原來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jù)不同的文學作品而定。
如古詩詞誦讀如何才能讀出韻味來呢?仇海平老師采用了講讀結(jié)合法,通過真正的名家引領和親自的當堂示范,使人如癡如醉,如獲至寶。既明確了方法,也領悟了語感的把握。想教好任何一篇文章都必須入情入境,不僅能走入文本,還能走出文本。聯(lián)想到以前在教授《皇帝的新裝》一文時,關于皇帝的心理和語言的描寫:“我什么也沒看見!這可駭人聽聞了。難道我是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薄鞍パ?,真是美極了!”先讓學生自己讀,說出讀后的感受,再一點點引導,悟皇帝此時的心境,而后再指導學生把聲調(diào)壓低,語速放慢,要告訴學生因為這是心理描寫,他要思考,他在害怕;后者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聲調(diào)要高,語速稍快,因為它是語言描寫,表示他并不懷疑,并不愚蠢。這樣一低一高,一慢一快,再配上神態(tài)、動作、表情,以此來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為此,一個表里不一,愚蠢荒唐的皇帝形象就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
三、將靈活、多樣的朗讀方法融入課文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組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等。只要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就會使一堂語文課精彩紛呈。
仇海平老師、馬琳萍老師為我們精彩演繹了吟讀、演讀、唱讀,更是讓我們?nèi)肭槿刖?,心靈再一次因讀而受到了震撼??磥碜x也是治愚的一劑良藥。
如在講授《答謝中書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優(yōu)美的山水圖畫,聆聽名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jié)奏。從而領略了它的雄奇險拔、清幽秀色。那神奇如畫的風光讓人震撼,不僅圖文并茂,而且也達到了視聽的精神享受。接著通過自讀、對組讀,小組比賽的方式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能為讀中譯和讀中析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在品析文章時,通過對文章的結(jié)構(gòu),描繪景物的優(yōu)美意境、點睛之詞、語言特點等方面進行賞析。由小組長分配任務,可邊讀邊析,或師讀徒析。如作者在總寫描寫山川之美中,作者用“入”“見”兩個動詞讓人覺得高峰似乎具有無限活力,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著,直沖云霄,同樣,清澈的水流也似乎有了豐富的積淀,有了無窮無盡的深厚內(nèi)涵?!敖惠x”則表現(xiàn)出陽光下石壁變幻莫測的色彩,交相輝映,活力無窮。而寫四季之美,作者僅僅舉了“青林翠竹”這一例子,其中“翠”字令人眼前一亮,中國漢字特有的象征含義在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四季中永遠都不缺乏春日的翠綠,作者筆下山中的生氣與活力頓時躍然紙上。而在寫一日之美中,“將歇”“欲頹”點出了一天之中明暗變化的關鍵時刻,而就在此時,“亂”字寫出聲音之紛繁,與“亂花漸欲迷人眼”一般也充滿喜悅之情,“競”寫出魚兒之活躍,而“沉鱗”又暗示魚潛游之深,讓人覺得魚兒身上活力四射。而作者僅僅是寫了山中陰暗交替的一刻,由此你自然可以想象到山中其他時刻的生氣與活力無窮無盡。由此可見,所謂的“奇”就表現(xiàn)在時時刻刻都在展現(xiàn)、都在變幻的生機與活力之中。只有領悟了這份生機與活力,才能真正領悟山中景物之“奇”。
一切景語皆情語, 本文作者用寥寥數(shù)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寫了這些景色到底傳達出作者怎樣的一種情懷呢?這就需要學生齊讀,從整體上去挖掘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達到讀中悟的效果。通過作者寫景,抓住自然萬物的靈魂,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能夠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讀中背這種朗讀方式最適合于古詩文教學。當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還要求對精彩部分進行背誦,既能積累名言佳句,又能陶冶思想情操,養(yǎng)成高雅氣質(zhì)。
最后讀寫必須緊密結(jié)合,因為讀和寫是互補的過程,讀是理解吸收,寫是理解表達。讓學生從讀到寫,這是從學習到運用的過程。如完成《答謝中書書》一文的板書之后,一幅山、水、日、魚等完美的和諧自然風光圖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再加上校園和諧一角的視頻展示自然就激發(fā)了學生想說想寫的熱情。
總之, 在名家的引領下,我們對朗讀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平時雖然也知道朗讀的重要,在課上朗讀時,總是不能將知識點透,不能上升到理論,今天的我們走出校門,才知道教學路是無止境的,堅信在名家的引領下會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 成雙鋒.如何發(fā)揮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
[2] 陳磊.朗讀,語文教學之根本[J]. 教育科研論壇,200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