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珍寶,剪紙藝術更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一顆燦爛明珠,它們承載著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傳承和保護成語與剪紙這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必須從小學生抓起,因為他們是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小學生在實踐中探索,提升剪紙藝術的操作技能,感悟成語文化的博大精深。
關鍵詞:成語;剪紙;教學
成語與剪紙活動,本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領域,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滲透。在成語延伸中開展剪紙活動,利用剪紙活動促進和提升小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兩者相輔相成,利于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開展實踐活動,為他們提供多動手、多動腦的機會,激發(fā)小學生創(chuàng)造的潛能。
一、 選擇適宜成語進行剪紙教學活動
將成語與剪紙教學活動整合,首先要選擇適合開展剪紙教學活動的成語。一般來說,成語中帶有美好寓意的或可以利用相關事物的名稱及其諧音進行聯(lián)想的較適合拓展成剪紙活動。如《連年有余》,它可以將連字諧音聯(lián)想到蓮花,余字諧音聯(lián)想到魚,將這兩種事物作為主體物進行巧妙組合創(chuàng)作。又如《萬象更新》,象很容易就讓人聯(lián)想到用大象來表現(xiàn),更新可以剪一個春字代替,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代表大地復蘇,是一切新的開始。像這樣可以利用成語表現(xiàn)的剪紙藝術還有很多,例如《馬上封侯》《吉祥如意》《花開富貴》《萬古長青》等等。這些成語中的事物都是學生們比較熟悉,并且很容易用來起稿造型。相對《一蹴而就》《栩栩如生》《莫名其妙》等成語來說,剪紙內容沒有那么空洞,或者說那么難以想象,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創(chuàng)作的效率和興趣。
學生們可根據(jù)自己選擇的成語的意思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創(chuàng)作。以《蓮開并蒂》為例。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這個成語的意思。它指的是蓮花通常只由一朵蓮花打開,兩朵蓮花并蒂而生是非常珍貴和稀有的,這象征著好事成雙或愛的關系。了解此成語的意思后可先選擇紅色、粉色等暖色的紙張作為創(chuàng)作的基調。再根據(jù)花的外形選擇對稱對折的方式來表現(xiàn)。接下來就是根據(jù)并蒂蓮這個主體物來簡化概括外形,起稿完成后利用剪紙?zhí)赜屑y樣進行美化夸張。如以中心聚攏的毛毛紋裝飾蓮的花瓣,用月牙紋,具齒紋,圓點突出蓮蓬,以及用三角形表現(xiàn)荷梗密生倒刺的特點。最后利用剪紙的訣竅進行剪和粘。教師根據(jù)這樣一步步的精細講解和示范,激起學生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
然而,小學生在成語剪紙的實踐中還會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難題。如主體物怎么組合得有新意,紙張折疊五折還是三折,剪的時候從哪里開始等,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剪紙的技巧方法,同時要把創(chuàng)造的余地留給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示范,細致的觀察,讓學生帶有問題,積極尋找剪紙的秘密,因為問題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 利用成語創(chuàng)設剪紙教學活動的情境
成語剪紙除了要考慮剪紙的美術特點,還要考慮成語的內容。這能給小學生留下足夠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空間。為了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通過使用成語的內容來創(chuàng)造剪紙教學活動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剪《魚躍龍門》這一成語的時候,我就先用剪刀和彩紙隨意快速的剪出魚的外形。讓同學們對剪紙有一個初步印象。與此同時,讓學生說說有關魚的成語,這簡單的環(huán)節(jié)就迅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利用一個精彩的魚躍龍門剪紙動畫視頻,理解這個成語的寓意。這就為成語剪紙創(chuàng)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此外,在起稿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鯉魚躍龍門的動感瞬間,我請同學現(xiàn)場來表演。這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深化學生對于魚躍起那一刻的動態(tài)印象。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主體物簡化概括動態(tài)的難點。
因此,成語就悄悄走進了剪紙藝術的情境中,這不僅提高了學生欣賞美的能力,也改變了老師教學生學習的被動狀態(tài)。讓學生能夠在掌握一定技巧的基礎上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成語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這是學生自由選擇的結果,他們必然會認真地去主動探索,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去完成,每當完成一件作品時,他們就感到高興萬分,只有讓他們真正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才能為下一次的剪紙創(chuàng)作增添內驅力。
三、 運用成語的情感支持剪紙教學活動
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情感動力,剪紙創(chuàng)作亦是如此。沒有情感的支撐,剪紙活動也就顯得蒼白無力。成語的極為豐富的內涵為剪紙活動提供了情感基礎。教師應善于挖掘成語與教育價值的情感價值,為剪紙?zhí)峁┧枷肭楦猩系奈滞?。在教學成語剪紙時,教師要重點引導小學生感受成語所蘊含的情感意義和藝術價值。
在教學《喜上眉梢》剪紙中,其中剪雙喜時,先讓同學們唱一段影視劇“白毛女”片段中的喜兒剪喜花:“北風吹,雪花飄……來到……鳥成對,喜成雙……”讓學生理解窗花剪紙藝術,了解為什么喜花剪成“鳥成對,喜成雙”?通過這樣剪紙教學的鋪墊,學生學習起來愈發(fā)從容了,教學效果好的也不止一星半點。
漢語表達情感傾向于“含蓄美”、“抒情”、“借物言志”,因此創(chuàng)造出許多具有象征意義的剪紙。剪紙?zhí)N含著深刻的意義,讓人無限思考。如剪紙“喜鵲登梅”,可以直接用喜鵲來表現(xiàn),由于喜鵲的形象很討喜,代表聰明的意思,加之“諧音”、“隱喻”和剪紙的具體符號巧妙應和,很容易引出人們的固有思維,這樣的成語剪紙就不難表現(xiàn)了。
因此,剪紙的教學意義不僅在于這門手藝的傳承和發(fā)揚,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和審美逸趣。所以將成語整合進剪紙藝術中正是符合了這一特點。
小學生的剪紙技巧雖然還遠不成熟,但因為成語本身具有美的價值,具有人文關懷的情感價值,因此小學生在成語的熏陶,成語的情感中,充分體驗到了剪紙藝術的魅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成語在小學剪紙教學整合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去實踐,去探索。
參考文獻:
[1] 陳竟.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研究.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2,7.
[2] 趙應潮.剪紙藝術欣賞.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12.
[3] 方國智.對稱剪紙.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7.
[4] 梁春蘭.《中國民間剪紙》技法教程.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6.
[5] 陳竟.中國民俗剪紙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8.
[6] 尹秀風.實用民間剪紙藝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8.
作者簡介:孫周萍,江蘇省昆山市,昆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世茂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