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燕
[摘要]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學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面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和英語教學的改革,必須注重在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具體可從教師自身、教學材料、教學方法、師生作用、課內(nèi)外結合等五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德育;英語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31003702
眾多教育工作者都已探討過德育的重要性,但德育是教育教學中一個永恒的主題,永遠都不會過時。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毙抡n標對于課程目標是根據(jù)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的,尤其重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課標也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不僅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也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擴大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良好的思想品質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應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之際汲取情感素養(yǎng)的精華,使學生接受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在英語教學中,德育工作須遵循三個原則:有意、有序、有機。有意,即德育目標與教材的相關性、一致性和同步性,力求深入挖掘教材,掌控德育目標;有序,即對教學內(nèi)容中的道德教育素材進行系列組合,優(yōu)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正確觀念在學生的心中逐步培養(yǎng)和建立起來,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機,即在教學與德育間選擇最佳的結合點,并確定某個知識點或訓練點為突破口,恰如其分地實施德育。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怎樣滲透德育呢?
一、言傳身教,起到示范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有怎樣的老師就有怎樣的學生。學生的可塑性、模仿性強,易受暗示,教師是最直觀的例子,必須掌握學生的這些特質,用言語行為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我在英語教學中,把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準則和學習習慣作為教學目標,系統(tǒng)進行養(yǎng)成教育,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涵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等,并已初見成效。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必須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注重禮儀,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養(yǎng),潛移默化,使學生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二、挖掘教材,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
在英語教學中要有效實施德育,必須深挖教材,明確目標,積極找到德育的切入點,并有機地將教材與德育進行融合、滲透,帶有目的性、自覺地把德育寓于英語教學中。如在教授九年級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這一單元時,通過不同國家初次見面的禮儀的引入,整個單元的教學都滲透各種禮儀的知識,以增強學生道德意識。又如在九年級Unit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八年級下冊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和八年級上冊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這三個單元的教學中,通過教學“Could you please do...?”和“Would you mind doing...?”等句型,教育學生在不同的場合下,使用交際用語時要做到講文明禮貌,在日常生活中要幫父母打理家務,同時要有意識地放棄在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語言,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語言水平和交往能力。
三、改進方法,進行德育滲透
在英語教學中,每堂課都要達到相應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注重課堂40分鐘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內(nèi)容的引入在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往往在這部分會有情感教育的滲入。比如九年級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這一單元在熱身階段,可以提供大量圖片、影像,讓學生意識到環(huán)境破壞的危害性,培養(yǎng)學生關心時事、熱愛祖國的情懷,使學生萌發(fā)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在進入新課授課環(huán)節(jié)時,方法更要靈活多變,科學使用講解法、探究法、提問法、談話法、演示法和討論法等。在本單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讓學生不但掌握相關的語法,如現(xiàn)在進行時、現(xiàn)在完成時、被動語態(tài)、情態(tài)動詞、 used to 句型,還能了解到環(huán)境污染已經(jīng)成為一個嚴重的國際問題,然后教師再教育學生要懂得收集廢舊物品,循環(huán)使用,不用塑料袋購物,用環(huán)保袋、布袋代替,不采摘、踐踏花木,學會愛護動植物,提倡乘坐公交車,以減少尾氣的排放,等等??梢宰寣W生展開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發(fā)動學生開展愛我家園活動,讓學生學會保護環(huán)境,最終養(yǎng)成講衛(wèi)生、講道德的好習慣。
四、發(fā)揮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
德育滲透主要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而且要及時、恰當、適度地進行品德教育。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共同學習,不斷相互提醒、糾錯、反饋,有利于學生共同進步。學生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中,體會到個人與小組、團體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知道自己要適時起到引領作用,而且更多時候,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取得成功后,自己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這在教學中是不容忽視的滲透德育的方式之一。實際操作中,為鞏固對話學習的成果,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分角色在課堂上進行會話表演,教師對每一組都給予適度評價,多以鼓勵為主,對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給予高度評價,并讓大家向他們學習,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競爭意識,并讓學生感受到團結合作的意義。每位學生在為小組爭奪榮譽的時候,都會努力提高、完善自己,增強自身和集體的榮譽感。
五、利用業(yè)余時間,組織課外活動
課標指出: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fā)展智力、個性和才能。因此,讓學生在特定的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實踐探索,可以使教育目的性更明確,情感教育得到充分體現(xiàn)。如利用學生活動時間舉行節(jié)日晚會、課本劇表演等,讓學生自主地我學我育、學用結合。還可擴展到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比如七年級上冊Unit 2介紹了家庭成員,要求學生課后收集家庭成員照片,親手制作相冊,然后送給父母,并對他們充滿感情地說“I love you.”,如此,對父母的愛得以充分表達。又比如,在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教學中,引導學生注意中西方文化差異,了解春節(jié)與圣誕節(jié)、中秋節(jié)與感恩節(jié)等的共同點和差異,提倡母親節(jié)這一西方節(jié)日,要求學生為母親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總之,在新課標下,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德育環(huán)境,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要積極主動創(chuàng)設道德環(huán)境,并以自身為道德楷模,公正平等地對待學生,對學生要關心、細心、耐心、有愛心,用博大的胸襟,寬容、尊重、笑納每個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評價學生。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掌握德育知識,提高德育能力,并在英語教學中始終滲透德育?!氨鶅鋈?,非一日之寒”,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但只要始終如一,堅持到底,會從量變轉為質變的,這樣,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目的就達到了。寓德育于英語教學之中,是英語教學的長期任務,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
(責任編輯周侯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