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和院墻似乎比人更能守得住秘密。門關(guān)閉上鎖,院墻嚴嚴實實地圍起來,詮釋一方天地的所有權(quán)和私密性。目光在墻外逡巡,漫不經(jīng)心或飽含深意。
鑰匙和各種破拆工具是走進院落的選擇性途徑,但絕非必然途徑。而放羊的老三,決定把自家舊院兒的打開方式完全交付給時間。
那就慢慢等著,等待一道神秘的豁口。
無數(shù)個老三
第一次看到墻上那道豁口的時候,老三聽見自己的心嘩啦響了一下,如同一覺醒來,突然發(fā)現(xiàn)一朵花正在他面前慢慢盛開。老三和他的羊懷著雀躍的輕顫,從豁口處小心翼翼地走進這新開啟的秘境。他與這座院子分別太久,久到足夠讓他感覺陌生、忐忑。院落似乎比記憶中要小許多,無序地生長著各種植物,參差,葳蕤。老三沒用多久就將整個院落看了一遍。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所看到的絕非全部的真相,人越來越善于掩藏自己的秘密,宅院也一樣。
老三和他的羊從此迷戀上了這里。羊比人單純,只要有足夠鮮嫩可口的青草,它的視線就不愿放在一尺之外的地方。它出生的太晚,從沒與這舊院發(fā)生過任何瓜葛。沒有瓜葛就沒有牽念,除了青草帶給它的快樂,心中生不起任何波瀾。老三卻恰恰相反。他的目光每劃過一個地方,那里就會裂開一道縫隙。每一個縫隙里都可以看到似曾相識的人和日子。老三幾乎每天都能從某道裂縫里翻撿出一些有趣的東西。這翻找和發(fā)現(xiàn)無疑讓他原本一成不變的生活多了那么點兒意思。
老三習慣站在或蹲在豁口上。只要他的雙腳稍作挪動,他的目光便可以看向任何方向。他看到幾張與他容貌相似的臉。他們披著暮靄沿一條羊腸小路從遠方來,衣衫襤褸,形容憔悴。他們已經(jīng)輾轉(zhuǎn)千里,希望找到一塊可以耕耘、能夠安放他們的農(nóng)具和靈魂的地方。他們也許特意做過占卜,也許只是疲憊讓他們停下了腳步,而腳步停下之處正是老三如今生活的地方。
消融的雪水使紅褐色的土地足夠滋潤,坯模子也已備好。打坯供模三锨土,男人們有經(jīng)驗,也有力氣。他們將自己晾在天空之下,光著膀子,赤著黝黑的胸膛,以騎馬蹲襠式跨立坯模兩側(cè)。彎腰,弓背,沉重的青石杵子重重砸下,汗珠子吧嗒吧嗒砸進泥土里。
大腹便便的女人挎著籃子走出低矮的草棚子,走向身后廣袤的原野。原野正以最赤誠的方式打開自己,一切都蓬勃著。蕭索了整個冬天,植物們在春天集體還魂。葉子嫩的誘人,每朵花也都極具深意。因為它們的存在,羊的嘴里總是滾動著植物的津液,各種香氣在它們舌尖上繚繞。孩子們在大地上肆意奔跑,花和草也都跟著奔跑。而似乎只是一眨眼,那些奔跑的小男孩就長成了壯年漢子,壯年漢子變成了駝背老人,駝背老頭兒早已作古。
老三隔著光陰將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那些景象讓他感覺莫名的踏實。每一條根脈都有它一路走過的足跡。
放羊式生長
舊宅相當破敗,瘋狂地生長著各種雜草,還夾雜著些野菜。羊們低頭吃草的時候,老三就蹲在豁口上吸旱煙。他被旱煙嗆得一連聲咳嗽,于是滿院子的咳嗽聲。
對于老屋來說,該結(jié)束的都已結(jié)束,沒有結(jié)束的也正走向結(jié)束,屬于它的只是漫長的無聊和等待。它好像入定修行的老僧,看破一切,慈眉善目,卻又老氣橫秋,一門心思等待坐化。院子里的動植物顯然沒有老屋的道行,少了幾分城府。蟲子們藏在草叢里,它們時而集體沉默,時而搶著唧啾發(fā)聲。蛹正悄悄變成蝴蝶,蟬剛剛掙脫那層禁錮自身的蟬蛻獲得新生,顫巍巍在早風中晾干翅膀。突然有一聲高亢的鳥叫,仿佛在廢墟上勾起一根突兀的琴弦。有些草可以壽終正寢,有些草活得正好卻被羊啃了。當蒲公英嫩黃的花瓣兒在羊的腸胃里蠕動時,那朵花兒的生命便戛然而止。
樹的影子被風絆了一下,冷不丁一個趔趄,后知后覺地抖了抖身段兒。風于是擠眉弄眼地嬉笑,周圍的旁觀者們也跟著附和,笑得搖頭晃腦。但這些影像轉(zhuǎn)瞬便消失了,花草樹木們默契地閉了嘴,眼前依然只是破墻爛瓦。風似乎對這里格外青睞,它擦著老三的腳印,打個旋兒,轉(zhuǎn)個彎兒,就有一些草芥隨之盤旋而起,有人在遠處驚喊著“旋風,旋風”。老樹和老屋都對此見怪不怪,一副淡定無懼的樣子。有人說這些樹有幾十年了,有人說上百年了,還有人說比這座老屋的年紀還要大。樹大招風。它們卻比老屋活得有朝氣。每年生出新的枝丫。老屋卻不行,它扎的根沒有那么深,也不像樹根那么四通八達,老屋無法再生。
草被羊啃出一茬一茬的癩頭疤,難看。羊和放羊老三卻不關(guān)注這些。羊慢悠悠邁開短腿兒,走向更鮮活嫩綠的草。老三瞇縫著眼,他的頭和煙桿以同樣的角度望向遠方。他被太陽照拂著,暖意透過皮膚直至心坎兒。他的記憶里也因此陽光滿灑。記憶和植物一樣生長,扎根,抽條兒,串蔓兒。老三的眼前一時間變得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換一種視角
老三背對著院子站在豁口上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不一樣的景象。他的目光越過一重重青灰色的屋宇,落在遠處背景似的高樓上。逆著光,高聳的建筑只呈現(xiàn)出凝重的輪廓、簡練的線條。高起的屋脊,紅白相間的外墻,是新民居。將新民居和老村隔開的是一條新修的省道。省道西側(cè)是新村,東側(cè)是老村莊,一東一西兩種景致。
老三的新家也在路西,是居民樓不遠處的一座寬宅大院。新屋裝潢很現(xiàn)代,明顯在走洋氣路線,卻又洋氣得讓人有些不以為然。但老三家的現(xiàn)代和洋氣很快便走了下坡路。先是他的老娘要死要活地在新屋里盤起了土炕,壘起了灶臺。接著是他媳婦兒螞蟻搬家般悄無聲息地搬進了咸菜缸等舊物件兒。等老三的幾只羊也終于在新居內(nèi)安家落戶后,那滿地的羊糞蛋蛋和日漸濃郁的味道終于讓老三的兒子和兒媳婦忍無可忍,雙雙去了城市打工。老三卻覺得,他們的惱怒只不過是借口,歸根結(jié)底是喜歡城市。
身邊的世界越來越光怪陸離,大腦每天被電視上龐雜的信息沖刷一百次,一千次。城市不僅希望自身更加強大繁華,還把這種意愿通過各種渠道傳向農(nóng)村,農(nóng)村在慢慢城市化。老三對此看得很通透。你能讓羊不吃草嗎?肯定不能。你甚至左右不了羊喜歡吃這種草還是那種草。哪怕是一只羊,也有自己的嗜好和堅持。再進一步說,如同羊要吃草,狼要吃羊一樣,有些事情無法阻止也無法改變。老三總是善于通過如此簡單的途徑認清事物的本質(zhì)。所以老三阻止不了自家兒子染頭發(fā),也阻止不了他們兩口子去城里晃蕩。躁動,每天都有人離開村子去城里,每天都有人從城里回到村子。
當然,老三也并非對這新態(tài)勢純?nèi)徊幌?,他只是對如此熱氣騰騰的裂變有些不知所措。他偶爾會動了奇怪的念頭,想把這急匆匆歸去來兮的一切繁蕪做一個梳理,如同他曾經(jīng)將自家舊院子里的一切梳理過一樣。但這個念頭如同黎明時分的露水,閃過就啥也剩不下。大多數(shù)時候,他喜歡讓事物保持順其自然的狀態(tài),這也不是說他活得多么通透,只是有越來越多的東西讓他看不懂。現(xiàn)在的一切對于他來說陌生而迅捷,花樣繁多得讓他望而卻步。那就只能撤退,從喧囂退至大后方——他家的舊宅子。
等待死亡的村莊
當老屋越來越多的時候,老村莊變得越發(fā)肅穆,竟似一片老屋冢。村子里混亂坐落著的是不同時代的屋子,卻意外的和諧。胡同和街道隨著車的意志而變化,它們是象征意義的標識。當狹窄的街道、胡同和院門再也無法滿足拖拉機、汽車的需要,村子里可改變的空間越來越小時,村莊便日漸蕭條,慢慢成了空心村。
空心村不是空無人煙的村子,里面還生活著一些老人,一些極為念舊的人。老人和老屋有著驚人的相似,當他們互相打量對方時,不期然就會看到自己。沒事兒的時候,他們喜歡聚在一起回想過去。這時他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對有些老屋知之甚少,有的甚至無法說清那里曾經(jīng)生活過什么樣的人,曾經(jīng)有過怎樣的光景。有些故事流傳了下來,更多的故事消失了。舊事將老屋們覆蓋了一層又一層,層層疊疊竟讓人無法看清它們的根骨。一輩又一輩的人生活在老屋里,又在對老屋的回顧中老去、死去。
埋在大地深處的東西是老屋的根脈。它們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扎根、延展,有的向著天空,有的向著更深的地下。伸向天空的我們看得見,扎向地底的和埋藏在房子里的東西我們卻看不見。唯有看不見的東西才能讓人覺得神秘。人死了,被抬出老房子,又有人死了被抬出去。死去的人們被植入原野,但他們的靈魂卻時而游走在這些古屋里。他們看著自己的后代出生,看著新房子老去。人死去之后有人埋葬,老屋死去的時候,卻找不到人埋它們。于是它們便自己將自己給埋了。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浩大葬禮。
當新村里有人故去的時候,送葬的車輛總是要經(jīng)過老村子,沿著老街繞上一圈,然后在自家的老屋前停下,隆重地放上一陣二踢腳。每次都有許多人跑去看熱鬧,跑去看熱鬧的人卻總有一天會消失在熱鬧中再也不回來。
老屋和老村目睹了無數(shù)場葬禮,送走了許多人,過得越發(fā)淡定從容。它們覺得一切都是要死的,當然它們自己也將要死去。穿越繁華后的荒蕪,骨頭在墓穴中作響。
花衣吹笛人
勃朗寧有一首兒童詩,叫做《花衣吹笛人》。當花衣吹笛人拿出笛子,吹起輕柔的曲調(diào)時,所有老鼠紛紛從鎮(zhèn)子的各個角落跑出來,跟在吹笛人的后面?;ㄒ麓档讶诉呑哌叴?,來到河邊,老鼠如癡如醉地隨著笛聲跳進河里,被淹死了。
放羊老三的腦海中模模糊糊也存在一個花衣吹笛人。當?shù)崖晱拇孱^響起時,年幼的老三剛剛將一張草席放到棗樹蔭下,他準備睡個午覺。他的祖母那時還不算老,她敞開響亮的嗓門隔著木格子窗喊他:“栓兒,換個地方睡,當心被樹辣子螫啦?!彼淖婺负八臅r候,喚的是他的乳名。老三突然就想起祖母當年那聲喊,那腔調(diào)羽毛般在他心口拂了一下,澀澀的暖。老三那天沒有睡成午覺,當吹笛人走過他家門口時,他一溜煙兒沖出去。一群孩子跟在變戲法的吹笛人身后,像極了開心的小老鼠。
老三經(jīng)常憶起這樣的一些小事兒,許多當年不開心的事兒如今竟也能讓他咧開嘴角。一般人眼中滿院的荒涼詭異在他眼中是清凈,平緩,與世無爭。羊和陽光既懂得安撫又懂得勸慰。老三心頭哪怕壓著點兒失落和沮喪,最終也會無聲消弭。
老三將腿蹲麻了就決定回去。羊別扭著性子不愿回新居,老三說走吧,咱們明天再來。他許給它們一個明天,羊似乎聽懂了,咩咩幾聲,乖乖地跟著他往回走。
當人和羊離開豁口的時候,老三恍惚聽見熟悉的聲音:“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笔撬∈迨逶趽u頭晃腦地教他吟誦古詩。他的祖母向來聽不得如此文縐縐的東西,偏叫他念:“桃花開,杏花謝,桃花管杏花叫姐姐?!?/p>
老三便乖乖地念了一遍。
羊和滿院子的動植物們于是也鬧哄哄跟著念:“桃花開,杏花謝,桃花管杏花叫姐姐?!?/p>
(孔淑茵,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有散文、小說散見于《當代人》 《散文百家》《清明》《奔流》《讀者·原創(chuàng)版》等刊。有作品入年度選本。)
編輯:劉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