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成為絕大多數(shù)學校、班主任、教師的工作重點,甚至發(fā)展到重智輕德,這種現(xiàn)象愈演愈烈。關注教學型的班主任更是將時間全部用于教學,課堂中的一切由教師作決定,學生沒有自由,只是聽從教師的命令,教師完全控制學生的行為。這樣常常引起學生高焦慮。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既害怕又反感。教師在場,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堂秩序好,教師一旦離開課堂,學生的學習活動效率就明顯下降。在這種領導方式下,學生容易產(chǎn)生挫折感,形成不良情緒,產(chǎn)生攻擊性行為。但是當班集體渙散,課堂秩序混亂,人際關系緊張時,專制型班主任的領導方式往往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課堂活動擺脫困境。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一把“金”鑰匙,而建立融洽、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情感交流。學生視班主任為伙伴、知心朋友,班主任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動態(tài),有針對性地點撥、指導,也才能使班級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師生的相互交流中,學生能夠體驗到尊重、理解的情感,從而增加對班主任的信任度,同時,通過相互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統(tǒng)一認識,可以及時轉(zhuǎn)變學生思想中的錯誤觀念,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戀愛觀、政治觀和學習觀等,引導他們在轉(zhuǎn)變觀念、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學習動力的同時,把更多的業(yè)余時間用到專業(yè)課學習以及專業(yè)素質(zhì)和能力的提高上來。
班級就像一臺大戲,班主任老師就是這場戲的導演,班主任既要做學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學生進步的引導者,要根據(jù)每個演員、每個場景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班主任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交往者、合作者角色,才能處理好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激活思想教育工作,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班主任在管理活動中應遵循人與事相結合的原則,從人性的角度理解學生。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它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現(xiàn)實的學校教育中師生人際關系還存在與素質(zhì)教育格格不入的地方,這無疑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大忌。革新師生關系是每一位教師不可回避的話題,也是實現(xiàn)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必然要求,必須運用新課程理念構建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反思現(xiàn)行的教育教學過程,教師是師生交往過程的控制者、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主宰者,他們總是在盡心訓導、竭力傳授,呈現(xiàn)出權威無邊、積極有為的態(tài)勢。而學生成了客體和附庸,成了被牽著鼻子走的順從者,或是被強制的逆反者,他們經(jīng)常體驗的是被動、無為、無助和無奈。人們稱這種關系為“操縱—依附式”的關系,導致的后果必然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形成阻隔乃至對立,教育活動難以高效順利進行,學生的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更難以得到培育和發(fā)展。必須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使學生體驗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密切合作關系。
在過去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中,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被人戲稱為“貓鼠”關系或“警察與小偷”關系,因為班主任成天說不許做這樣,不許做那樣,而學生又偏偏不時地做了,怎么辦,毫無疑問,一個負責任的班主任,肯定要認真處理。班主任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事論事”來說明處理問題應當開明、公正,其實,很多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就人論事”,了解“事”背后的真相,也就是說,不同的學生,哪怕是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們都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不同的處理,要因人而異,而不應該一視同仁,因為一視同仁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看似公平,卻漠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毫無疑問,班主任應該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一旦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學生的生存環(huán)境也有所不同,發(fā)生錯誤行為的原因也不同,所以處理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對象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切忌“一刀切”。區(qū)別對待,恰恰體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學生犯錯,往往有不同的原因,把為什么弄清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這是班主任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前提。當學生違反了校紀班規(guī)時,我們總是不由分說地嚴厲批評他們。其實,有時是我們錯了?!斑t到”是很多班主任都為之頭疼的一件事,我校的一位老班主任曾經(jīng)說過她的班級允許學生遲到,她教育學生,寧愿遲到,也不要跑步過馬路,話語間充滿了關愛。理解與關愛,正是學生所需要的,需求的滿足是積極性的源泉,這比一份檢討或字的說明書更有用。
按需施教,班主任的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教育需寬容,但不是無原則的放棄。班主任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的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學生的合理要求盡量滿足,對于他們的一些過分要求,要加以引導,而對于學生的一些錯誤的要求,要及時地予以糾正。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