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短房
加拿大孩子聽音樂可抵稅
文/陶短房
加拿大是個高福利、高稅收的國家,每年進入春夏之交的“報稅季”,千家萬戶都會忙著整理各種票據(jù)報稅。如果某家有正在上中小學的孩子,又恰好帶他們?nèi)ヂ犃艘魳窌?,票根就顯得尤為珍貴了。加拿大未成年人看音樂會或體育比賽,門票可以抵稅。如果孩子年齡未滿12周歲(有的省份是13周歲),陪同孩子觀看音樂會的家長或監(jiān)護人,也能有一張票抵稅。
未成年人聽音樂會門票能抵稅,是政府為了鼓勵家長多帶孩子接受音樂熏陶;同行家長所購買的門票也能抵稅,因為加拿大規(guī)定未成年人必須隨時處于監(jiān)護之下,不能單獨聽音樂會,因此“陪聽”就成為“剛需”,屬于“合理消費”范疇。這項政策非常有利于高收入家庭,因為加拿大稅賦高且實行累進稅,多帶孩子聽音樂會可以將稅賦總金額拉下一大截,如果運氣好甚至能降低一檔稅率。對低收入家庭也有好處,不少社區(qū)音樂活動,對他們有費用減免等政策傾斜。
這項政策來源于加拿大的學校教育重視音樂普及和興趣培養(yǎng),學校從學前班起就會每年組織2~3次音樂匯演,原則上每個學生都要參加,節(jié)目因地制宜。如記者家附近的一所公立小學和一所教會小學,就分別以音樂劇和多聲部合唱為傳統(tǒng)特色。相對中國而言,加拿大學校的音樂課(尤其公立學校)不太講究專業(yè)性,許多中小學連最基本的樂理、唱名也只是淺嘗輒止,有些學校教歌仍采取最“原始”的老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的模式。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只教學生五線譜,不教簡譜。學校會讓三四年級的學生學一些簡單的樂器,如多孔笛、小手鼓、四孔口琴等,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上課積極性。學校樂隊也經(jīng)常招生,大多數(shù)人的水平參差不齊,“重在參與”,但也有人具有很高水準。
加拿大學校放學很早,小學兩點半、中學三點左右。不少學校都辦有音樂課外班,這里是平價學習聲樂、器樂入門知識的地方,也是學校演出選拔“主角”的平臺。加拿大聲樂、器樂也有“考級”,其中許多項目的考級科目、定級等和中國一樣,家長可以為孩子選擇課外培訓班。
加拿大的音樂比賽品種繁多,各地的音樂節(jié)也別具特色,孩子們不論當演員、參賽者或聽眾,都有很多登臺機會。在加拿大,音樂會門票很貴,但許多音樂節(jié)都設有露天演出,這些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