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艷
(彌勒第一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云南 彌勒 652399)
復方甘露醇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對重度面神經炎的治療效果觀察
鄧 艷
(彌勒第一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云南 彌勒 652399)
目的 分析重度面神經炎患者經復方甘露醇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效果。方法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本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診治重度面神經炎患者7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分別采用綜合治療及復方甘露醇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臨床治療結果。結果 兩組治療1周后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4周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重度面神經炎通過復方甘露醇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臨床效果良好,明顯提升總有效率。
復方甘露醇;糖皮質激素類;重度面神經炎
神經炎(貝爾面癱),由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所致,發(fā)病迅疾,主要表現為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面神經炎發(fā)病比較復雜。臨床治療往往采用活血化瘀中藥及營養(yǎng)神經藥物、皮質類固醇激素,而臨床觀察療效欠佳,一些病種患者預后差[1]。復方甘露醇聯合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治療效果明顯,現將相關研究作如下分析。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接診70例重度面神經炎患者,以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收治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納入病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診斷標準[2]:起病不超過48 h,滿足下述特征要求:患側無抬眉運動,閉眼露白超過0.5公分,鼻唇溝逐漸不見,口角無運動。對照組中男27例,女32例;年齡16~60歲,平均(39.5±12.5)歲。觀察組中男28例,女31例;年齡15~61歲,平均(38.4±11.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肌肉注射維生素B1100 mg及維生素B12500 μg,1次/d,持續(xù)注射14 d;靜脈輸注地寒米松10 mg/d持續(xù)輸注3 d,然后改用潑尼松20 mg/d,持續(xù)服用11 d,之后每3 d減5 mg至減完停藥。且靜脈輸注丹參注射液,輔助局部熱敷。
1.2.2 觀察組方法
觀察組基于對照組上述治療,再采用靜脈滴注復方甘露醇注射液(生產企業(yè):珠海億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72605006H)250 mL。1次/d,持續(xù)滴注7 d。
對比兩組治療1周后及治療4周后臨床治療效果,①治愈,眼瞼閉合良好,露齒無口角歪斜,鼓腮無漏氣及口角歪斜,②好轉,稍微改善眼瞼閉合露白、口角歪斜、鼓腮漏氣等依然存有一定程度面肌功能障礙,③無效,并無明顯改善眼瞼閉合露白、口角歪斜、鼓腮漏氣等無,遺留后遺癥[3]。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1周后總有效率85.71%和對照組74.29%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4周后總有效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2.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面神經炎具有多種誘發(fā)因素,其中以帶狀皰疹病毒及風寒等為常見誘發(fā)因素,早期多表現為脫髓鞘病變及神經發(fā)生水腫,因為骨性面神經管變窄,只經過面神經,當面神經出現炎性水腫等時,將脅迫面神經,出現疾病病癥,如,閉目困難及流涎等?;颊呋贾囟让嫔窠浹?,會產生無抬眉運動及鼻唇溝顯著變淺等,甚至出現心理和社交障礙。
常規(guī)治療往往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緩解面神經水腫壓力,提供B類維生素支持,讓神經功能盡早恢復既有功能,進行物理療法與功能鍛煉等,而臨床治療效果受到一定限制。甘露醇能對自由基實施脫水、擴容、清除,快速提升血漿滲透,轉移組織間液水分至血漿,短時間消腫;不被代謝,經腎小球過濾,卻不被其吸收,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保護患處血供及減輕神經有助于盡早康復。激素可緩解神經水腫,配合使用B族維生素,進行綜合治療,如神經髓鞘恢復及功能鍛煉等。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治療4周后總有效率明顯較高(P<0.05)。提示,復方甘露醇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聯合治療重度面神經炎,臨床效果明顯,可改善重度面神經炎狀況。
總之,重度面神經炎患者接受復方甘露醇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提高總有效率,值得于臨床當中推廣使用。
[1] 王紅洲,王萬華,毛慧慧.復方甘露醇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重度面神經炎的療效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09(9):1074-1075.
[2] 千紀佐,朱 克,陳清棠.臨床診療指南神經病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I192-184.
R745.1
B
ISSN.2095-6681.2017.32.33.02
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