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
摘 要: 文章簡要介紹了老撾Nam E-moun3水電站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首部樞紐的施工導流方案。根據(jù)樞紐工程布置特點、施工進度要求、壩址地形地質(zhì)條件以及河流水文特性等因素,進行了施工導流設計。該導流方案能安全有序地進行施工,說明方案合理可行。
關(guān)鍵詞: 首部樞紐;施工導流;圍堰
1 工程概況
老撾Nam E-moun3水電站位于老撾南部塞公省境內(nèi),是Houay Mu流域的第三個梯級電站,目前處于可行性研究階段。壩址位于Houay Mu河的南分支Houay Het河上,電站經(jīng)左岸有壓引水隧洞引水至Houay Mu河左岸建地面廠房發(fā)電,電站裝機容量38MW。該水電站為引水式開發(fā),主要任務為發(fā)電,并兼顧環(huán)境生態(tài)用水等要求。
電站由首部樞紐、發(fā)電引水系統(tǒng)、廠區(qū)樞紐、壅水引水建筑物等組成。首部樞紐擋水建筑物采用混凝土閘壩,壩頂高程458.00m,最大壩高為23.00m,壩頂總長127.50m。首部樞紐泄水閘壩段布置在主河床中間部位,為平底閘,共2孔。首部樞紐建筑物布置比較緊湊,施工期間必須保證各個施工期基坑內(nèi)施工安全及防洪要求。
2 施工條件
2.1 地形地貌
壩址地處中低山峽谷地貌區(qū),左岸山體完整,右岸壩址下游發(fā)育1條小沖溝,無流水。壩址河段河流由北西西向突轉(zhuǎn)流向北,右岸發(fā)育有漫灘,高出水面0.5m~1.5m。河谷呈不對稱“V”型,左岸基巖埋深較小,山頂高程580m,坡度25°~40°;右岸山頂高程520m,坡度15°~30°,為土層覆蓋。河床寬約15m~30m,枯水期水深2m~3.9m。
2.2 地質(zhì)條件
壩址處為單斜構(gòu)造,巖層產(chǎn)狀:340°~350°/SW∠38°~42°,傾向左岸偏上游。壩址區(qū)未發(fā)現(xiàn)較大規(guī)模斷層通過,僅發(fā)現(xiàn)3條小規(guī)模斷層。壩址區(qū)構(gòu)造形跡以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為主,按裂隙走向歸納,除層面裂隙外主要發(fā)育三組陡傾角裂隙。壩區(qū)范圍未發(fā)現(xiàn)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zhì)現(xiàn)象。
2.3 氣象與水文
本工程所在區(qū)域?qū)贌釒Ъ撅L氣候,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每年6-11月為雨季。多年平均氣溫為26.6℃,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6.6℃,極端最低氣溫為5.5℃。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411 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1099mm。
Houay het流域徑流來源主要為降水。徑流年內(nèi)分配不均,徑流量主要分布在汛期。汛期(6~11月)水量約占全年水量的80.35%??菁荆?2月~次年5月)水量占全年總水量的19.65%,最枯的2~4月僅占7.75%。年最大洪水一般發(fā)生在7~11月,洪水以單峰為主,洪水歷時一般1~4天。壩址枯水期設計洪水成果見表1。
3 首部樞紐施工導流
3.1 導流方式
根據(jù)樞紐工程布置特點、施工進度要求、壩址地形地質(zhì)條件以及河流水文特性等因素,首部樞紐宜采用圍堰分期攔斷河床,利用明渠和一期完建的泄水閘壩段導流的方式。
一期在右岸擴挖明渠進行導流,利用一期枯水期圍堰形成左岸基坑,施工左岸重力壩壩段、左岸泄水閘壩段、上下游縱向混凝土圍堰。導流標準采用枯水期10年一遇洪水,時段為12月1日~次年5月31日,相應流量85m3/s。根據(jù)施工進度安排,一期工程施工左岸重力壩壩段、左岸泄水閘壩段、上下游縱向混凝土圍堰;二期在右岸填筑上、下游橫向土石圍堰與一期工程完成的一孔泄水閘壩段、上、下游縱向混凝土圍堰形成右岸基坑,施工右岸重力壩壩段及右岸泄水閘壩段,由一期完成的一孔泄水閘導流。導流標準采用枯水期10年一遇洪水,時段為12月1日~次年5月31日,相應流量85m3/s。根據(jù)施工進度安排,二期工程在一個枯水期完成右岸重力壩壩段及泄水閘壩段施工。
3.2 導流標準
Nam E-mou3水電站裝機38MW,正常蓄水位455.00m,最大壩高為23.00m。根據(jù)《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DL5180-2003)的規(guī)定,本工程首部樞紐屬于四等工程,永久性水工主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5級,臨時性水工建筑物級別5級[1]。
根據(jù)《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DL5180-2003)及《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DL/T5397-2007)的規(guī)定,5級臨時性水工建筑物采用的洪水設計標準為:當建筑物類型為混凝土時,洪水重現(xiàn)期為5~3年;當建筑物類型為土石時,洪水重現(xiàn)期為10~5年[2]。
3.3 導流建筑物型式和布置
首部樞紐施工導流建筑物包括:導流明渠、土石圍堰及縱向混凝土圍堰。
3.3.1 導流明渠
在右岸岸坡開挖導流明渠,明渠底寬5.0m,進口高程443.00m,出口高程441.50m,開挖坡比1:1.5。明渠邊坡及底板防護采用掛網(wǎng)噴混凝土,厚0.15m。導流標準采用枯水期10年一遇洪水,時段為12月1日~次年5月31日,相應流量85m3/s。
3.3.2 上、下游土石圍堰
首部樞紐的上、下游圍堰均采用枯水期土石圍堰,并對堰體及堰基進行高壓擺噴灌漿防滲。導流標準采用枯水期10年一遇洪水,時段為12月1日~次年5月31日,相應流量85m3/s。土石圍堰頂寬4.0m,填筑邊坡為1:1.5。
3.3.3 縱向混凝土圍堰
首部樞紐的二期圍堰由縱向混凝土圍堰、上下游土石圍堰組成。其中,縱向混凝土圍堰在一期施工完成,導流標準采用枯水期10年一遇洪水,時段為12月1日~次年5月31日,相應流量85m3/s??v向混凝土圍堰頂高程為445.20m,底寬6.0m,最大高度9.7m。
4 首部樞紐施工導流程序
第一年3月初開始從上到下開挖左、右岸水面以上的壩基,同時施工右岸導流明渠,5月底完成。
第一年11月初開始填筑一期圍堰,緊接著進行圍堰高壓擺噴灌漿和閉氣,第二年1月底前完成,圍堰具備擋水條件。
第二年2月中旬完成一期基坑開挖清理后,開始一期工程混凝土澆筑,至第二年4月底,完成左岸重力壩壩段、左岸泄水閘壩段、上下游縱向混凝土圍堰施工。第二年5月拆除一期圍堰。
第二年12月初填筑二期上、下游圍堰,緊接著進行圍堰高壓擺噴灌漿,第三年1月底前完成,圍堰具備擋水條件。
第三年2月中旬完成右岸基坑開挖清理后,開始二期工程混凝土澆筑,至第三年4月底完成右岸重力壩壩段及右岸泄水閘壩段施工,第三年5月拆除二期圍堰。
5 結(jié)語
導流建筑物經(jīng)受各時段洪水的考驗,保證了首部樞紐建筑物按計劃有序地進行施工,說明工程首部樞紐施工導流設計是合理及可行的,可為同類中小型工程的施工導流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DL5180-2003, 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S].
[2] DL/T5397-2007, 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