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軍
摘 要: 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從能量守恒和運動力學角度分析了背越式跳高過桿技術,即,“背弓”動作中人體補償性運動。為背越式跳高教學和訓練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背越式跳高;背弓動作;過桿技術
背越式跳高技術學習,對學生而言,其中最難的動作就是起跳騰起后背對橫桿完成背弓的過桿動作。對教師來說,較合理利用起跳后人體所獲得的有限高度完成好背弓過桿動作,則成為背越式跳高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本研究通過對“背弓”技術的人體補償性運動進行力學分析,為背越式跳高教學提供理論參考。
1補償性運動
補償性運動是指人體在完成動作或維持靜力姿勢的過程中,當人體重心發(fā)生偏移,又失去平衡的傾向時,通過補償動作在一定范圍內(nèi)“中和”重心不適宜移動,有利于身體平衡的恢復和促進動作能順利完成。背越式跳高技術中背弓動作就是補償性運動一種。
2背越式跳高過桿技術的補償性運動動量矩守恒分析
背越式跳高過桿技術的補償性運動符合動量矩守恒,即mr2·ω=恒量。通過公式可以發(fā)現(xiàn),運動員的身體位置可以通過自身的身體發(fā)力進行調(diào)節(jié),改變身體各部分環(huán)節(jié)在桿上的旋轉(zhuǎn)速度。即,運動員在桿上依次做出仰頭、倒肩、雙腿下垂,髖部“高高”地挺起,使得背弓加大,據(jù)mr2·ω=恒量得知,背弓加大使得圍繞(髖軸)橫桿旋轉(zhuǎn)的半徑r減小,為了遵循動量距守衡,必須增大角速度ω加以補償,角速度ω的增大表現(xiàn)為,運動員在桿上圍繞橫桿旋轉(zhuǎn)的速度加快,使得重心位置最低點臀部,在高位置處迅速擺脫橫桿。
3背越式跳高過桿技術的人體補償性運動力學分析
所謂補償性運動,就是當身體在騰空時,身體某一部分的下降,必然引起身體另一部分的升高,身體的這種運動形式叫補償性運動。跳高運動員利用補償性運動的原理,可以將己過桿的身體部分下降,將正在過桿或即將過桿的身體部分上升,達到身體各部分依次避讓過桿的目的。
在實際運用中要掌握一個原則:近的身體部分盡可能的上升,遠桿的身體部分盡可能的下降。如果腰部和髖部處于桿的上方,那么以髖關節(jié)為中心的身體部分應盡可能的往上抬起上升,遠離橫桿,避開橫桿,減小碰桿的可能性。而離橫桿較遠的頭部和小腿則應遵循補償性的原則,應往下放,降低它們的位置。上升和下降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共同存在的兩個方面,就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樣,沒有作用力就沒有反作用力,同樣,在這種狀態(tài)下,沒有小腿和頭部的下降,就沒有髖部的上升。因此我們在起跳后身體過桿時,應是手臂和頭部、肩部先過桿,然后是腰部、髖部運動到桿的上方時又往上抬起,而過了桿的頭部和肩部則后倒下放。此時小腿也應下放下降,否則就會形成背弓不充分,座著過桿。然后是髖部和大腿上抬讓開橫桿,最后是小腿快接近橫桿時,也隨之上抬過桿,使身體各部位依次繞過橫桿。
4背越式跳高技術中補償性運動的作用
相對于其他跳高技術,背越式跳高的過桿技術有兩個優(yōu)點。一是背越式跳高弧線助跑,能夠更有效地將助跑速度轉(zhuǎn)換成向上的垂直速度,另一點是身體重心騰起的高度與橫桿高度之差值較小,甚至有資料報導可以為負值。這兩個特點的存在就說明了在相同的條件下,采用背越式技術可以使運動員跳得更高,在身體重心騰起高度一樣的情況下,背越式更能繞過更高的橫桿。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兩個優(yōu)勢來獲得更好的成績。從人體向橫桿的上方作拋射運動來看,拋射運動的軌跡受到兩個力的作用,起跳時地面的反作用力,即產(chǎn)生射拋的初速度的作用,另一個就是受到外力———地球的吸引力(重力)的作用。在初速度的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作用下,使人體產(chǎn)生向桿內(nèi)水平方向的位移,從而使人體能越過橫桿。但在跳高運動中,運動員應盡可能的把人體的體力和能量用在騰越的高度上,在保證人體能夠水平方向越過橫桿的前提下,應盡可能的減小水平方向的力,否則就會形成落地較遠的情況。人體橫向越過橫桿,除了水平分力的作用外,身體在橫桿上的繞桿旋轉(zhuǎn),也可以起到腰以下的部位加速繞過橫桿的作用。當人體形成背弓處于桿上方時,如果只靠水平位移而使長長的下肢水平移動越過橫桿,必將會延長身體過桿的時間。由于身體到達垂直方向的最高點后,將轉(zhuǎn)為向下的自由落體,這樣在桿上方的時間延長將會增加碰桿的可能性和增大過桿的困難。這時,弧形的反弓如果形成以髖為橫軸的繞桿旋轉(zhuǎn),那將會使腰以下的身體部位加速繞過橫桿,達到加速過桿的目的。因此,在實際的背越式過桿技術中,頭部和肩部越過橫桿后,應迅速降低頭部,以仰臥后旋的姿勢越過橫桿。同時腰和髖部也積極地上頂上提,帶動下肢向桿上方積極運動,形成一個以髖部為軸的旋轉(zhuǎn)力偶,使髖部和臀部在接近橫桿時上升,使騰空的人體自然地繞橫軸轉(zhuǎn)動,最后形成身體以背弓的姿勢繞桿旋轉(zhuǎn),身體各部位依次快速順利的繞過橫桿。
綜上所述,“背弓”技術就是人體補償性運動,運動員通過合理的身體動作,讓身體最低點越過橫桿。
參考文獻
[1]文 超,韋 迪,徐昌豹等.跳高技術.田徑運動高級教程[M],1994:403~408.
[2]王 倩.女子背越式跳高人體騰空階段的時空特征[J].體育與科學,1999(4):15~18.
[3]盧 鋼,秦永祥.背越式跳高技術的力學分析[J].體育與科學,1998(4):63~64.
[4]盧德明,李良標.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57~68.
[5]王義潤,毛傳模.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