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愛鳳
情境教學運用多樣化的藝術手段與語言描述結合,再現(xiàn)教材情境,同時把知識鑲嵌其中,使教學有了背景和故事。而只有這樣,情境的課堂才有情、有形、有趣。在深入學習情境教學的理論和分析小學中年級段學生思維實際的基礎上,本文嘗試就怎樣實現(xiàn)小學英語情境的實踐做淺顯的思考和嘗試。
一、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鋪下課堂教學的情境基石
1.利用生活創(chuàng)設語篇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使得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為問題的探究和解決播下思維的種子,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開啟學生思考的模式。在教學《4B Drawing in the park.》之前,我利用課間活動時間帶領學生游覽一下校園,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本中要學的語言點,如Good idea./I can see manybeautiful flowers./draw them.有了提前滲透,學生的求知欲得到適度地激發(fā),在拓展操練環(huán)節(jié)就有學生做了很好地運用和表達。
小學英語教學要努力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知識,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變語言知識為英語交際的工具。
2.利用思維導圖,加深語篇理解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像式的思維工具,它是利用圖像式的思考方式來引導人們思維的工具。它利用豐富多彩的顏色、形象的圖畫、簡潔的代碼等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幫助人們增強記憶效果,使人們關注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思維導圖鼓勵學習者產生多方面的聯(lián)想,這使思維過程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這種思維工具能應用于人類所有的日?;顒樱夷軌蜃裱竽X的自然思維方式。但很多教學中卻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英語教學的效率。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利于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
總之,從兒童出發(fā),尊重兒童的興趣,突破教材,巧用資源。“教育的秘密是尊重學生。”美國教育家愛默生的名言。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總是在發(fā)問中渴望知識的成長,在興趣中透露對生活的關注和評判。充分地尊重了兒童的興趣,并從中挖掘出教育的因素,提升兒童生活的價值。
二、通過清晰的教學主線。凸顯主題情境的優(yōu)勢
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獲取知識地重要場所,如何通過清晰的教學主線,凸顯主題情境的重要性,也和教學實效息息相關。
1.以人物主線串聯(lián)情境
以人物為主線串聯(lián)情境,可以采用教材中的人物,或學生耳熟能詳?shù)目ㄍㄈ宋?,以他們的一系列活動作為課堂活動推進的線索,把所有活動像故事一樣串聯(lián)在一起。在譯林版{4B Project2 A Party}中,有效融合了服裝類語言點和打電話用語,我就用Mike作為主要人物,模擬Mike給YangLing打電話,邀請她來參加Party之后,就參加聚會的服裝展開對話,就有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路和見解,和partner有了明確的拓展訓練。如:
Sh Hello.may I speak to Tom?
S2:Hello.this is Tom.
S1:Can you come to Iuy party thi s afternoon?
S2:Id love to.
Sh Great.
Ready for the party.Wear the clothes,and go tothe party.
S1:Thank you for coming my party.Whose T shirtis this?
S2:Its my brothers.
S1:0h.its so big.
2.以游戲為主線串聯(lián)情境
針對譯林版教材的特點,綜合板塊包括兒歌、語音、游戲、短文閱讀和歌謠誦讀等,各個板塊分別有各自的功能,教師針對每個板塊特點,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文本教學內容重新優(yōu)化組合。如果綜合板塊教學的情境設置不能按人物活動的邏輯關系,不能按照一個個有內在邏輯關系的話題展開,各個板塊的教學內容沒有內在邏輯關系,只能是以并列關系存在,那么,教師可以采用闖關等游戲串聯(lián)情境。就有老師針對字母i在單詞中的不同發(fā)音,設計了一系列闖關游戲,不僅鞏固了i的三個讀音,還把兒歌融入其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鞏固了新知。
要想在主題情境中凸顯各板塊的功能特點,就要注重在主題情境中選取最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素材,設計豐富多樣,適合學生學習水平的活動,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兒歌板塊,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出朗朗上口的節(jié)奏,配以歡快的旋律。因為教材中兒歌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好了很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兒歌是學生放松的“調味品”,更加鞏固的話利于操練單元目標語言的有效形成。
教學中,教師注重創(chuàng)設豐富而合理地情境,并能和教材的語境、情境有效地融合,為學生感悟和理解所學語言架起必要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探討,同時為他們提供自主表達的機會,不僅節(jié)約教學時間,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這才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為課堂服務,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的情境才是切實可行的情境。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