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一、問題提出
某鎮(zhèn)一所農村學校一位教師教學成績及班任工作都不錯,是學校的優(yōu)秀班主任。有一次,一個雙差生違反紀律且大聲頂撞老師,這位教師生氣地舉起手給了學生一巴掌,沒想到那個學生就不怕老師,舉起手還給老師一巴掌,在老師的臉上留下了五個手指印。回想自己在這個學生身上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竟然換來了學生的一巴掌,這位教師心感委屈,找到校長,希望校長處分這個學生。
這件事,在教師中激起了軒然大波,很多教師說:學生打老師,還了得!如果不處分這位學生,我們做教師的還有尊嚴嗎?但有的教師卻說:學生打教師是不對,但教師打學生在前就更不對了,校長很難找出理由處分這個學生。最后,這件事得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班任和學生都認識了各自的缺點,師生感情得到了溝通,使壞事變成了好事。但是它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學校要依法治校,教師要依法執(zhí)教,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否則就會違反有關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可能會擔負法律責任。
二、尊重學生人格是教師依法執(zhí)教的具體表現(xiàn)
《未成年人保護法》十四條:學校應當尊重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學生;十五條: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條教師應履行下列義務第四款: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第五款: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行為,批評和制止有害學生健康成長的現(xiàn)象。
除了以上法規(guī),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法規(guī)都強調教師要依法執(zhí)教,關心、愛護、尊重學生。教師師德的一個最重要的體現(xiàn)就是遵紀守法,依法執(zhí)教。教師不僅是學生的表率,更重要的是擔負著教育的責任。所以,教師要正確認識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學生觀、教育觀等觀念。要自覺學習政策法規(guī),法制意識要加強,在教育工作上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
三、如何尊重學生人格
1.關心
關心是尊重的積極表現(xiàn),能使學生重新感到有價值,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能產生積極改變的動力。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要關心那些缺乏家庭溫暖的學生。在一次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司法廳聯(lián)合召開的青少年座談會上,廣東工讀學校的代表談道:幾乎所有工讀的孩子都來自離婚家庭或充滿感情危機的家庭,這些不穩(wěn)定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嚴重,有的孩子就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實,我們的雙差生也是來自同樣的家庭,如果我們多關心他們,使他們覺得老師關心他,即使是犯錯了,也有改變的動力。相反,如果因為這些學生差就對其愛理不理,或者是開除他們,這只會助長他們走向犯罪的道路。
2.平等
平等不僅要求教師與學生的和諧相處,更主要的是要求教師要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渴望的是得到師長的重視和關心,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關切的眼神,有時也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自己在這方面就有很深的感受,雖然相隔十五年,我仍然懷念高中的班主任劉老師。我由于初中學習階段理科沒有打好基礎,到高中學習遇到了一定的困難,覺得自己總不如別人缺乏自信。這時老師鼓勵了我,使我在以后的學習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學生分成三組,分別給予不平等的對待,對第一組表示信任并予以贊美與鼓勵;對第二組采取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對第三組則不斷給予批評。試驗表明,被經常鼓勵的第一組進步最快,總是挨批的第三組有些進步,而被漠視的第二組則在原地踏步。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不能把眼光只盯在優(yōu)生身上,有意與無意之中忽視了差生。只有慈愛、公平的老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敬,應該像著名作家魏巍的老師蔡蕓芝先生、魯迅先生的老師藤野先生一樣關心愛護學生。
3.信任
教育是一項由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的雙向交流的過程。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教師就必須取得學生的信任。人是有感情的,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講感情比講理論更能取得學生的認同。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剛參加工作第二年教的一個年紀比自己小兩歲的梁姓學生。他無心向學,經常與英語教師對著干。有一次開校會,學校領導在會上點名批評他,并當著全校師生罰他站起來。散會回到教室,他雙手握拳站著,對我怒目而視。課后我把他留下,與他進行了長談,就這件事對他進行開導與教育。以后的日子,我經常關心他,使他有所進步。雖然以后我再沒教過他,但是平時也常有聊天,培養(yǎng)了一種深厚的師生情。幾年后的一天,他來到學校邀請我參加他哥哥的婚禮。這件事給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啟發(fā):教師要使學生信服,不是自己如何高明,而是對學生的信任與熱情,在教育工作中既要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真誠關心學生,認真了解學生,熱愛和尊重學生,善用語言去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形成感情上的共鳴。
總而言之,提高教育者的人格水平、重視政策法規(guī)學習,是實現(xiàn)尊重的關鍵,更是實現(xiàn)依法執(zhí)教的根本。
(作者單位:江西省會昌縣會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