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珍珠
一、教材內容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習作7,是依據照片寫作文,照片共5張,第一張是一只被大貨車撞死了的燕子躺在公路上,第2張至第4張是另一只燕子在叫喊和撲打這只死了的燕子,企圖“救”走它,第5張是小燕子絕望后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死去的小燕子。隨照片還附了文章的開頭:星期六的傍晚,天陰沉沉的,還不時飄著細雨,兩只家燕在馬路上尋覓著農用車上掉下來的谷子。突然,一輛大貨車呼嘯而過,我的心一緊,禁不住閉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發(fā)生了……
二、設計理念
教學時,要體現觀察與想象,動物與人類,生活與課堂,說話與寫作,學習與創(chuàng)新的五大教學理念。要把動物人格化,運用設身處地法,想象燕子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逐步誘導學生把自己看成一個演員,進入畫面中燕子的角色,寫出有真情實感、富有教育意義的作文。
三、設計意圖
第一項任務是讓學生了解燕子是人類的朋友,對人類有不可替代的貢獻。第二項任務是讓學生知道:只有能打動自己的文章才能打動讀者。第三項任務是讓學生明白:演員只有設身處地,完全進入故事中的角色,才能演出真情實感。第四項任務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從小燕子的角度作想,進入角色, “想燕子之所想,急燕子之所急”才能寫得真切感人。
四、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觀察照片,想象畫面內容,大家討論,指導寫作。
五、教學難點:把動物人格化,運用設身處地法,想象燕子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逐步誘導學生把自己看成一個演員,進入畫面中的角色。
六、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向,激趣入課
1.運用課件播放動畫片歌曲《小燕子》以及小燕子飛翔和捕捉蟲子的視頻錄相(感受燕子的美麗、可愛、活潑以及對人類的貢獻)。
2.我們班上有位同學叫李玉燕,你還知道誰的名字中帶“燕”字,說明什么?(燕子是美麗靈敏的,人們是多么喜歡燕子。)
3.了解預習情況。
(1)一只燕子一年吃多少害蟲?
(2)讀了《巴爾扎克寫作的一個故事》有什么感想?
(3)優(yōu)秀演員演的電演為什么可以催人淚下?
(二)觀察照片,分析畫面
第一幅圖:這只燕子怎么死了?結合下圖想想,它可能為誰而死?(告訴學生,五幅照片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要相互聯系地看。)
第二幅圖:來了的燕子和死去的燕子可能是什么關系?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或夫妻關系,或母子(女)關系,或父子(女)關系,或朋友關系,讓同學們自行決定。)“同學們在家中與誰的感情最深?這只小燕子與誰的感情最深?”我們把它們假設成什么關系最好寫(母子(女)關系)?能不能假想老燕子是為了保護小燕子而死的(能,說說老燕子是怎樣保護小燕子而獻身的)?你在心里把自己看成演員,你就是那只死了父母或其他親人的小燕子,你會怎么樣?小燕子會對老燕子說什么?
板書:圖一:為誰而死?
圖二:關系、喊;
第三幅圖:小燕子有什么語言、動作、神態(tài)?
第四幅圖:小燕子又有什么新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
板書:圖三:哭、拍、喊;
圖四:哭、拍、喊;
第五幅圖:小燕子為什么離開了?它還會說什么?
板書:圖五:絕望、悲訴。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先了解燕子,再把燕子人格化,繼而運用設身處地法,逐步誘導學生把自己看成一個演員,進入畫面中的一個角色,因此,學生“變”為燕子,對燕子有了深刻的感情,打開了寫作的思路,掌握了新的思維和寫作方法,學生的情感及價值觀都得到了提升。
(三)教師誘導,學生說文
1.教師點撥:剛才同學們已經說了,電影分明是假的,但卻能引人入勝,有時催人淚下,是因為演員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之中,“想角色之所想,急角色之所急”,才能演得逼真。
設計意圖:對于小學中年級來說,說是寫的基礎,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啟發(fā),也可以讓同學們補充內容。有了說的基礎,學生相互啟發(fā),寫的內容就豐富了,就連后進生也能在聽的過程中,有話可寫了。同時,對于提高學生多方面的素質起重要作用。
2.大家討論,擬定題目。(A、燕媽媽遇難后……B、一場“車禍”,C、小燕子的悲痛(悲憤、悲哀、哀痛)
設計意圖:進一步理解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主題的揭示,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同時理解悲痛、悲憤、悲哀、哀痛幾個近義詞的異同。這幾個詞都可入題,但在寫作時卻要有所側重:在悲的基礎上,悲痛,重在寫痛苦;悲憤,要寫對駕駛員的憤恨;悲哀,重在寫對于痛苦和駕駛員的痛恨卻又無可奈何;哀痛,既悲慘又無奈。
(四)靜心寫作,師生共評
1.齊讀作文要求:語句通順,思路清晰,內容具體,段落分明,標點正確,首尾呼應(此要求以前張貼黑板一側,平時讓學生寫好后對照要求自行檢查、修改)。
2.布置寫作。
3.指名讀文,指名點評。
4.修改謄寫
教學建議:教師指導一課時,學生寫作及師生共評一課時。在學生寫作前,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打腹稿的寫作方法,盡量把整篇文章想好了才下筆,不能邊想邊寫,寫到后兩句,又改前一句,這種被稱作“十步九回頭”的寫法會把人弄得頭暈腦脹,效率甚差,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
教學效果:筆者運用上述教學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全班絕大部分學生寫得內容具體,感情真誠,催人淚下。
(作者單位:安徽省青陽縣蓉城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