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蕾
母親是山西平遙人,離開家鄉(xiāng)很多年。去年的冬天,是我第一次隨母親回平遙,對平遙的所有,都是那么好奇,短暫的停留后匆匆離開,依稀留下好多再回來的向往;今年的夏天,其實說好是去其他地方小游的,臨成行,好像某種召喚,母親默默改變行程,依舊拉著我的手,回到了她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
受到母親的感染,特別是因為和母親從小一直以來的親昵,潛移默化的愛上了這座古城,聽著母親細細長長的低音描述,看著眼前萌憨古舊的一磚一瓦,走在斑駁古韻的小城街道,很多的畫面涌現(xiàn)出來,立體而且豐滿,感激母親可以帶給我的這簾心靈瀑布,洗刷著零零后的我。
小城故事多,零零后的孩子們都喜歡自由,在平遙古城里我這顆心有了釋放的感覺。這里人來人往,看到了、聽到了、感受到了那么多,自然回歸質(zhì)樸。
1.歷史
隨母親一起感受著歷史的厚重,與古跡一起凝神對望,感受著不一樣的古城,感受著震撼的晉商大宅院,遙看古人指點商海!
平遙古城作為晉商文化的發(fā)源地,保存了完善建制的古城:縣衙,文廟,城隍廟,票號,鏢局,武局,道觀,佛廟一應(yīng)俱全,儼然一個小中國。晉幫走出了山西,絲綢之路上響著他們的駝鈴。甚至,他們走到了歐美,東南亞。他們的警衛(wèi)護隊--鏢局也盡顯威風(fēng)。好像看見了挺直硬朗的鏢桿,時時飄揚的鏢旗,還有那浩浩蕩蕩的隊伍......
2.城墻
外觀平遙城墻,歷經(jīng)了多年的風(fēng)雨滄桑,至今仍雄風(fēng)猶存。城墻保存尚好,不像西安城墻后期修建較多,基本原汁原味,沿著城墻上漫步,看著城墻下的院落和民宅,母親和我融合在其中。
城墻將古城一隔為兩個風(fēng)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nèi)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通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xiàn)代建筑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感嘆不已的小城,母親怎能置身其外。
3.街道
平遙城里居民還有很多,生活氣息濃郁。商業(yè)繁華了這個古鎮(zhèn),各種店鋪生意興隆。
古城街道寬窄縱橫,兩旁青磚灰瓦的宅門前掛著喜慶的大紅燈籠。熙熙攘攘的街道兩側(cè)擺滿小吃和貨品,店家大都是安安靜靜的,所以這里的商業(yè)氣氛并不讓人反感。母親看到不少老輩們小時候玩的老物件,隨手把玩,輕輕告訴我它的用處。
平遙古城慢游最好,街道挺干凈,幾乎看不到垃圾,古城里不讓汽車進入,在古城里悠閑地散步,走走停停,閑散慵懶。在胡同深處,穿街過巷尋找昔日宅門大院,體會古城文化的底蘊。
二十多個景點藏在各條街道中,母親說小時候沒有開放這些景點,只有藏不住的城墻和市樓,是印在記憶里的,她感概時間去哪兒了,一勺勺舀起來的親情從中收集起來,拉著我的手更緊了,留住時間是多么迫切。
晉商根據(jù)地名不虛傳,見識了中國最早的銀行-日升昌,票號、鏢局,古老而先進,如果讓古人穿越到現(xiàn)在,或許比現(xiàn)代人更智慧。母親指著似曾相識的一些古物,喃喃自語述說著在哪里見過。
雞市口的耍雜技,縣衙里的縣太爺升堂表演,游客都圍得水泄不通,母親小聲給我講解著,我聽不清卻興致很高,見多了城市的水泥森林,此刻特別輕松。
4.民宿
古城以最具規(guī)模的大宅院為特色,親戚們住的是三進四合院,每進一個門就是一層院子,東西廂房陳列左右,跨過高高的門檻,又是第二層院子,再是第三層院子,一層層遞進,逐漸有特色起來,最里面的院子的上房是窯洞。窯洞與土炕的絕配,冬暖夏涼,不用空調(diào)和暖氣,夏天涼爽,冬天暖和,母親等著我的附和,因為兒時母親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給予的愛都種在這里面了,也試著讓我去感受。
早上,母親和我被窗外的小鳥叫聲叫醒,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送來溫暖。推開門,青檐灰瓦,鳥語花香,白天的古城,將黑夜的痕跡抹得一點不見。
在這樣的老宅子里呼吸都是一種享受,一遍遍洗滌自己的心靈,不由得會生出那么一點點羨慕和自豪,羨慕這樣的院落,自豪家鄉(xiāng)的特別。
5.夜景
傍晚來了,古城慢慢靜下來,好像在霞光的掩映下呢喃著兩千年滄桑與輝煌的歷史。
夜色中,花燈裝點下的古城很有氣息,區(qū)別于大城市喧鬧繁華,這里的一切熱烈而恬靜,燈火通明卻不擁擠嘈雜,美景不斷,養(yǎng)養(yǎng)心情,絕佳的意境。
母親總有一些記憶被掀開來,順道買一些小玩意兒犒勞一下不再有的兒童節(jié)的遺憾。
6.美食
古城小吃、正餐和零食,應(yīng)有盡有,有些在都市里還真是找不到呢,而且古城街上的食物最精彩的全是現(xiàn)場制做。
平遙的粗糧種類多,據(jù)說有80種特色面食,比如莜面栲栳栳、撥爛子、貓耳朵、刀削面、碗托、莜面格纖纖、剔尖和柳葉面等等,比面條筋道,味道很特別,透著優(yōu)雅厚重。面食各地都有,但是古城的面食如樸實的街頭小巷一樣,有平遙特色的口味。
平遙的美食很豐富,比如拔絲山藥、過油肉和蜜汁長山藥,平凡不驚艷,平價不粗糙,吃起來順口順心意。在平遙不用刻意的點主食,面既是菜,菜也是面。
遇到母親記憶中的豆腐腦,味道很不錯,一碗白白的腦,再淋上特別制做的湯汁,滑溜中還透著一股清香,真是好吃。路邊有現(xiàn)做的谷物油茶,很有特色,不貴。母親說以前家里都是自己炒油茶,還會放進去自家種的核桃、芝麻等,香甜絲滑,喝下去口有余香,不由得舔舔嘴唇,繼續(xù)下一口,我被勾起了饞蟲,細細品味,果然好喝。
母親鐘情于故鄉(xiāng)的吃食,勸我品嘗著濃濃的鄉(xiāng)情,一定是希望傳承對故鄉(xiāng)的感情。
7.特產(chǎn)
平遙陳醋很香,最有名氣,奇特的是從工藝里流出來到最后入甕的醋還冒著一縷白霧,母親直接小口喝著、品著,好似美酒。古城里醋坊不少,有的把醋壇擺到了院外,遠遠的聞著醋香,吸引著去……
平遙的牛肉很嫩,腱子肉都那么嫩、薄、軟、香,似乎入口即化,這可是都市里最常說的硬菜。
母親說,臨走的時候,這些是一定要帶一些的,不擔心會重,再重也重不過那份牽掛。
8.過年
平遙的過年味兒好濃郁。母親說,過年從臘月就開始,一直到正月十六才結(jié)束。 因為古城是個小縣城,所以保留著很樸實的農(nóng)家情節(jié),進入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備年貨,三十晚上,會守歲,晚上12點的時候,會放鞭炮。
大年初一,城里城外非常熱鬧,大家跑著趕著追著迎接春天來了,到處熙熙攘攘的人群,每個人臉上的喜氣洋洋,是我不曾見到過的。
淪陷在這份掩飾不住的喜悅中,母親想起小時候,毫無違和感,也一起去慶祝了。
9.銜接
母親說小時候會在城里看到煤礦工人走動,俗稱煤灰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徹底看不到了,現(xiàn)在工業(yè)設(shè)備的發(fā)達,改善了煤礦人的工作環(huán)境,不會再是一臉黑、一臉灰的下班,走出來哪里還能分辨誰的職業(yè),干凈整潔成了最基本的底色。我想象著煤灰子的模樣,努力從空氣中嗅著哪怕一點點煤的味道,但也是無用,這就是悄悄的變化,古城悄悄飛奔的步伐擋不住。
漫步在古城中,所有的節(jié)奏突然放松下來,路邊隨處可見的手工織布機和跟著音樂敲打手鼓的姑娘為這個城市增加了一些韻律和動感,讓人感覺古城充滿了生活氣息,并不遙遠。
所有大都市里有的精神上與物質(zhì)上的配置,古城一樣不缺。古城有的,別處也許沒有;別處有的,古城都有了,無縫對接,非常完美。
母親記憶中的痕跡,無不提示著古城的進步,循著古人走過的街道,追循今人許過的期望,一一實現(xiàn)中卻不張揚,依舊質(zhì)樸歸真。
10.和諧
天空很藍,風(fēng)輕云淡,古城里時不時出現(xiàn)一些古裝人的小隊伍,表演著特色習(xí)俗,比如早上明清街的縣太爺巡街,有意思極了。經(jīng)常有警察小分隊在此巡邏,保護著安全,你來我去,相安無事,看得見的穿越,聽得到的過往,濃濃的時間雞尾酒,品不完,喝不盡。
雖然歷史已去,但是留下了很多財富,在新與舊的更替中,古城會有更好的將來。
11.再現(xiàn)
和我的題目相同的,另一出《又見平遙》準確的拍出了平遙的歷史變遷,不是舞臺劇,而是一出一邊走一邊看的戲劇。
王潮歌導(dǎo)演的這個戲劇很特殊,前一個小時沒有座位,完全是跟著演員走,劇場全部實景化,建造了一個微縮版的平遙。街道,票號,綢莊,店鋪一應(yīng)俱全,伙計店家也在店里忙活。根據(jù)劇情,演員不斷行進,觀眾時而看戲,時而在街道任性逛逛,汾酒可喝,平安棗孩子一人一個……最后的半個小時,演員引導(dǎo)觀眾到了傳統(tǒng)的小劇場,完成最后的演出。我和母親置身于其中的震撼,對于這么走心的表演,落淚也不奇怪。
母親更多的了解了平遙,時光承載著記憶,她深信古城的未來也如《又見平遙》蹦出的驚喜一樣重現(xiàn)繁榮,有更好的發(fā)展。
12.親情
為了遠道回來的母親和我,平遙的親人拿出很多好吃的,不顧疲憊的為我們準備著,這一種親情,濃香而熱烈,獨有一壇,無以復(fù)制。母親讓我有機會分享到這份愛,因為親人的眾多而低調(diào),尤為珍貴,我會將之藏在身體的每個細胞里,保存足夠的氧氣,讓愛長大。
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xiāng)都會有愛到無法自拔的一種態(tài)度,母親回來幾天以后依然在夢里夢到古城情景。
13.傳承
母親看我寫著,臉上一絲喜悅,我悟到和感覺到的,一定有和母親血脈相通的體會,不虛此行。我們這代人有點浮躁,缺乏踏實,一步步量下來,我會有沉淀,認真前行,繼續(xù)向上!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yè)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