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地球歷史新階段
    ——人類世

    2018-01-02 03:04:49,,,,
    關(guān)鍵詞:生物人類

    ,,,,

    (山東科技大學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地球歷史新階段
    ——人類世

    劉寶珺,楊仁超,魏久傳,王兆鵬,韓作振

    (山東科技大學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在大約45億年漫長的地球歷史演化中,地球經(jīng)歷了25個偉大的里程碑式事件,這些事件成為塑造地球的重要轉(zhuǎn)折點。在地質(zhì)學和地史學發(fā)展歷程中,針對地質(zhì)現(xiàn)象及生物進化產(chǎn)生了許多假說和觀點,極大地促進了地球科學的發(fā)展,豐富了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站在當代地球科學家的高度,需要具備辯證唯物主義地球歷史觀,用辯證唯物主義自然科學觀來認識人類探索自然的曲折歷程。人類活動已成為影響地球系統(tǒng)的重要營力,它迅速改變地球面貌,由此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嚴重困擾人類生存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盡管圍繞“人類世”這一術(shù)語仍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地球歷史已經(jīng)迎來了新階段,可持續(xù)發(fā)展、科學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協(xié)調(diào)、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的提出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面對地球歷史新階段,需要當代地球科學人高屋建瓴,引導世界人民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科學發(fā)展”與“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等人類共識。

    地球歷史;辯證唯物主義;人類世;和諧發(fā)展;綠色發(fā)展

    地球和宇宙起源、生命起源與演化等問題,是人類探索自然、認識自然的重大基礎(chǔ)科學問題,不僅涉及地質(zhì)學、生命科學、天文學、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等多個學科領(lǐng)域,而且已上升為哲學問題??茖W、哲學發(fā)展至今,地質(zhì)科學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地球歷史觀,成為引導人類形成正確認識自然、崇尚科學、探索自然奧妙、形成正確世界觀的根本問題。如何正確客觀看待地球科學發(fā)展過程中的觀點爭論,辯證唯物主義或許可為我們提供一種基本思路。

    1 地球早期歷史與生命演化

    地球是目前人類唯一的家園,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基地,也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大本營。根據(jù)現(xiàn)代星云假說,大約在45億年前,從太陽星云中開始分化出原始地球。地球是一個由不同相態(tài)的多種物質(zhì)組成的、具有多個同心圈層結(jié)構(gòu)的橢球型天體。根據(jù)地球組成和物理性質(zhì)的不同,其內(nèi)部圈層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其外部圈層分為相互交叉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的演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為冥古宙,時限距今約45~38億年,未發(fā)現(xiàn)地質(zhì)記錄;第二階段為太古宙和元古宙,時限距今約38~5.4億年,地球上開始出現(xiàn)巖石記錄及最低等的原始生命;第三階段為顯生宙,時限由5.4億年至今,生物逐漸演化,出現(xiàn)大量高等生物。

    在漫長的地球歷史演化長河中,生命演化經(jīng)歷了從低等向高等、由海洋向陸地擴展的不同階段;地球環(huán)境經(jīng)歷了從無氧到有氧的改變;大陸板塊經(jīng)歷了形成、分裂、漂移、匯聚到拼合等多個輪回。地球發(fā)展演化歷史中,產(chǎn)生了很多的變化與事件,其中一些重大事件成為地球歷史上偉大的里程碑和轉(zhuǎn)折點。地球與生命演化過程中,公認的里程碑(Milestone)式事件共有25個(圖1,M1~M25)。

    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化石是距今約35億年的單細胞微生物化石。但關(guān)于地球生命何時開始、如何開始,在地球科學界仍然是未解之謎。生命的發(fā)端可能更早,通過對加拿大拉布拉多北部距今39.5億年沉積巖中的碳質(zhì)物和碳酸鹽的碳同位素組成分析發(fā)現(xiàn),可能早在39.5億年前地球上就已存在有機生命了[1]。最早的光合作用出現(xiàn)在約34億年前,微生物利用陽光的能量把簡單的分子合成糖類物質(zhì),為其他生命的生存和演化提供了營養(yǎng),同時改變了地球原始大氣的組成。早期地球歷史中,原始大氣組分中幾乎沒有氧氣。

    約24億年前,諸如藍綠細菌等微生物大量繁盛,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類,同時釋放出氧氣,形成富含氧氣的大氣。地球演化歷史早期的微生物光合作用,不僅改變了早期地球大氣的原始組成,而且為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必要的氧氣和有機質(zhì)營養(yǎng)。這種光合作用同時對早期碳循環(huán)產(chǎn)生顯著影響,地球上廣泛分布的元古界疊層石灰?guī)r,即是早期碳酸鹽巖沉淀和碳循環(huán)的產(chǎn)物。但另一方面,氧氣含量的升高以及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大量消耗,可能影響地球表層的溫度,使之成為一個冰雪廣布的“雪球地球”。大約距今8.5億年至6.35億年,地球形成了第二次大的冰期。這次大冰期結(jié)束后,地球迎來了復雜生物的“爆發(fā)式”增長,新物種大量出現(xiàn)。

    距今約6.35億年至5.41億年(埃迪卡拉紀),地球上出現(xiàn)了最早的復雜生物——埃迪卡拉動物群。真核細胞以及細胞分裂化石的發(fā)現(xiàn),揭示了早期生命演化的奧秘[2]。幾乎每一類現(xiàn)代動物都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時期的幾千萬年間出現(xiàn)。張興亮等[3](2014)認為寒武紀前二個階,動物門類的數(shù)量快速增長,新門類不斷出現(xiàn);尤其是在第二階,門類數(shù)量呈跳躍式增長,新出現(xiàn)14個動物門。實際上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可能主要是因為很多動物都有了堅硬的外殼而更易于生存。在此后的奧陶紀早期(距今4.89億年),每一類動物都有了快速的發(fā)展。

    古生代之后,地球上的生物經(jīng)歷了幾次大的繁盛期和大滅絕,不同的物種在不同地史階段出現(xiàn)更替,并最終造就了現(xiàn)在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2 地質(zhì)歷史的劃分——地質(zhì)年代表

    2個多世紀以來,地質(zhì)學家和古生物學家通過對全球地層的綜合研究,對比地層中的古生物化石、古生物的演化序列、地層的時空分布、大地構(gòu)造與沉積環(huán)境演化,逐漸認識到地球和生物的演化具有階段性。地質(zhì)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們依據(jù)地球和生物演化的階段性,結(jié)合放射性同位素測年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地劃分了地球和生物演化歷史,編制了一個可以在全球范圍內(nèi)作為普遍參照對比的年代表,即地質(zhì)年代表[4]。地質(zhì)年代表是全世界地質(zhì)學研究的關(guān)鍵基礎(chǔ),使得全球地質(zhì)科學研究有了一個可供參照對比的通用標準,地質(zhì)年代表的出現(xiàn)極大地推動了地質(zhì)學的發(fā)展。

    圖1 地球與生命演化歷史的25個里程碑式事件

    地層學中的術(shù)語“全球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GSSP),又稱“金釘子”,是劃分并定義全球年代地層中基本單位“階”底界的國際標準[5]。1997年確認的位于浙江省常山縣黃泥塘的達瑞威爾階“金釘子”,是我國第一個“金釘子”,在其后的14年里又接連確立了9個“金釘子”,使得我國成為世界擁有“金釘子”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至今仍未被他國所超越。

    目前國際通用的地質(zhì)年代表是由國際地質(zhì)科學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IUGS)2000年公布的國際地層表[6],隨著地質(zhì)科學與分析測試技術(shù)的提高,地質(zhì)科學研究不斷走向深入,地質(zhì)年代表也在不斷更新、補充和完善[4],國際地質(zhì)年代表也在不斷更新(詳見http://www.stratigraphy.org),這種發(fā)展是辯證唯物主義科學觀的具體體現(xiàn)。

    3 地質(zhì)學研究中的觀點碰撞

    3.1 突變論和漸變論

    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主要門類,地質(zhì)學學說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爭論與修正[7-10]。以法國學者居維葉為代表的突變論學者,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很多不同于現(xiàn)代生物的物種早已滅絕,在他看來這些生物是被某種強烈的突發(fā)性事件滅絕的,如地層不整合面等地質(zhì)運動證據(jù)都是一個地質(zhì)事件造成的[11]。突變論曾經(jīng)一度被人們神秘化和極端化,但不能否認其對于人類探索地球歷史奧秘具有重要意義[7,12]。

    19世紀30年代,以英國學者萊伊爾(Lyell)[13]為代表的漸變論學者認為,許多變化可以由一系列微小而突然的變動構(gòu)成。在其著名的《地質(zhì)學原理(Principles of Geology)》中提到,地史中發(fā)生的地質(zhì)作用在能量分級上和現(xiàn)代地質(zhì)作用沒有什么不同。萊伊爾主張的漸變論強調(diào)了漫長地質(zhì)時間的意義,這種漫長的時間足以使任何微小的漸變產(chǎn)生驚人效果,而不需要借助于災變。漸變論在歷史上曾起過進步作用,但也不是完全正確的[14-15]。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自然科學觀來看,漸變論與突變論均有其可取之處,二者可以同時存在、同時起作用,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排他關(guān)系。正如量變的積累與質(zhì)變一樣,漸變與突變在地質(zhì)歷史和生命演化過程中交相呼應,造就了地球的復雜性和生物的多樣性。

    3.2 大地構(gòu)造中的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

    地殼的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是大地構(gòu)造學長期爭論的問題之一[16-19]。由于人類對于地質(zhì)構(gòu)造現(xiàn)象的認識不斷深入,大地構(gòu)造學中垂直運動學說和水平運動學說不斷興衰和更替?!爸骰鹫摗痹?jīng)成為主流觀點,人們普遍認為地殼運動主要由巖漿活動引起[20],對于巖漿自下而上的侵入和噴發(fā)現(xiàn)象的認識使地殼的垂直運動說盛極一時。后來,隨著阿爾卑斯構(gòu)造研究的展開,巨大逆沖斷層被發(fā)現(xiàn),水平運動說逐漸取代了垂直運動說。20世紀初期,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認為南美洲、北美洲、歐洲、非洲和澳洲曾經(jīng)是連在一起的,后來的分開以及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地殼的巨大水平移動所致,這一學說把水平運動說推到頂峰。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以歐美特別是前蘇聯(lián)學者為主,開展了沉積建造的研究,使得地槽和地臺學說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強調(diào)了垂直運動的重要性,于是又使垂直運動說達到極點。直至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以及板塊構(gòu)造學說等構(gòu)造活動論誕生,成為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構(gòu)造理論。但板塊運動的驅(qū)動力問題、板塊的水平運動與地球深部的垂直運動之間的關(guān)系等重大科學問題亟待深入研究與探索。

    從現(xiàn)今的認知來看,無論是巖石的“水成論”與“火成論”之爭,還是地殼垂直運動與水平運動之爭,都未能全面認識地球科學問題。當代地質(zhì)科學工作者需要全面正確地看待這些爭論。地球上的巖石既有“水成”的(沉積巖),也有“火成”的(巖漿巖);地殼的運動既有垂直升降運動,也有水平運動,這種運動表現(xiàn)了地球內(nèi)動力在地殼、巖石圈淺層的作用。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的科學哲學觀來審視該問題,會發(fā)現(xiàn)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必然會出現(xiàn)一些曲折,但科學和認識總是在不斷前進和發(fā)展的,也體現(xiàn)了“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在地質(zhì)科學理論發(fā)展中的廣泛應用[21]。

    3.3 生物大爆發(fā)與滅絕

    地史上任何時期都會有一些生物滅絕,使得總平均滅絕率大體維持在一個低水平上(通常每百萬年0.1~1個種,依門類而不同),這叫背景滅絕(Background Extinction)。與之相對應,在一些地質(zhì)時期,許多門類生物近乎于同時滅絕,使得生物界滅絕率忽然升高,這叫集群滅絕或大規(guī)模滅絕(Mass Extinction)。地史上最典型的集群滅絕共有5次:奧陶紀—志留紀之交[22-24]、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門期之交[25-27]、二疊紀—三疊紀之交[28-30]、三疊紀—侏羅紀之交[31-33]以及白堊紀—古近紀之交[34-35],其中最重大的滅絕事件發(fā)生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其次是白堊紀—古近紀之交。

    導致生物大規(guī)模滅絕的事件,主要包括地球成因事件和地外成因事件兩大類。前者包括火山爆發(fā)、地磁場倒轉(zhuǎn)、大規(guī)模海退、板塊運動、溫度變化、鹽度變化和缺氧事件等;后者如小行星撞擊、超新星爆發(fā)和太陽耀斑等。但是,突變是生物滅絕的外部因素,外部因素起主導作用的時間是局限的,生物大規(guī)模滅絕的內(nèi)在因素或許更重要。

    大滅絕后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群,通過生物自組織作用和對新環(huán)境的不斷適應,逐漸恢復到正常的發(fā)展水平過程,稱為生物復蘇。經(jīng)歷大滅絕事件后,多數(shù)生物滅絕、消失,正常的生態(tài)系遭受破壞,只有少數(shù)對滅絕期的環(huán)境具有特殊適應能力的種群能夠在大滅絕后殘存下來,并在所空出的生態(tài)系中占據(jù)優(yōu)勢。但空出的生態(tài)領(lǐng)域也有利于一些進步類型的新生、分異和快速發(fā)展,從而迅速取代殘存的古老類型,形成新的生態(tài)平衡,并開始新的繁榮階段。

    因此,在生物的演化、爆發(fā)與滅絕等方面,既體現(xiàn)了內(nèi)因與外因的共同作用,也體現(xiàn)了災變與漸變的有機統(tǒng)一,這便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地球歷史觀的具體體現(xiàn)。

    4 地球發(fā)展新階段——人類世

    4.1 人類世概念的提出與內(nèi)涵

    “人類世”(Anthropocene)最早由保羅·克魯岑和尤金·施特默[36]于2000年提出,用于代表自人類工業(yè)革命以來的地質(zhì)時代。在總結(jié)了人類影響下的地球地質(zhì)、環(huán)境、氣候和大氣等現(xiàn)狀后,認為全新世已經(jīng)結(jié)束,當今的地球已進入一個新的地質(zhì)時代——人類世[36]。隨后,又有多篇文章對這一概念加以推廣[37-39]。2008年,21位倫敦地質(zhì)學會地層委員會的成員聯(lián)名發(fā)表論文,將“人類世”這一概念正式引入地球科學領(lǐng)域[40]。其實,早在20世紀后半葉,人類開始注意到人為作用對地球和環(huán)境的破壞,人類活動對巖石圈、水圈、大氣圈與生物圈的交互作用受到廣泛關(guān)注,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研討日益升溫[41]。Steffen等[42]認為“當前人類改變地球的幅度、廣度和速度在人類歷史,甚至地球歷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當前的地球系統(tǒng)正處在一個無可比擬的狀態(tài)下”,因而對人類世的成立進行大力推廣,一些地質(zhì)科學家已經(jīng)把“人類世”作為一個地質(zhì)時代[43-46]。

    隨著“人類世”術(shù)語的推廣,有學者提出“人類世地質(zhì)學”的概念[47]。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質(zhì)地貌學、自然地理學、大氣科學、水文學、土壤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是人類世地質(zhì)學的基礎(chǔ)[48-49];而人文地理學、城市學、經(jīng)濟學、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等人文科學滲透到人類世地質(zhì)的研究之中[48-49];此外,環(huán)境學、規(guī)劃學、系統(tǒng)學等交叉性學科同樣融入到人類世地質(zhì)學的研究中[47,50]。

    但陳之榮(2006)等[51]認為,“人類世”作為一個地質(zhì)時代的提出完全基于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對地球資源、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巨大改變,與生物事件和生物地層無關(guān),因而與地質(zhì)時代的經(jīng)典劃分標準不符。從地球演化史來看,不同級別的地質(zhì)時代都有與其相對應的不同級別的生物事件,包括滅絕事件、短暫的間隔和生物輻射(或爆發(fā))[51]。但進入全新世以來,雖然人類活動導致了大量物種的滅絕,但并未出現(xiàn)新的生物種群,即還沒有發(fā)生生物輻射(爆發(fā))現(xiàn)象,認為建立一個新的地質(zhì)時代的條件還不充分[51]。

    盡管圍繞“人類世”這一新名詞還會有持續(xù)的學術(shù)爭論,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引起了越來越多地質(zhì)學工作者的關(guān)注。“人類世”代表了地球歷史和人類歷史上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人類力量與自然界力量相互作用、其中一種力量的命運影響另外一種力量命運的階段。而從地球發(fā)展歷史來看,地球的確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人類世。因此,人類世應當這樣表述:人類活動作為主要的外部地質(zhì)營力對地表形態(tài)、地球環(huán)境和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產(chǎn)生重大影響,使地球系統(tǒng)演化改變原有速率,地球系統(tǒng)演化進入自然與人類共同影響地球未來的地質(zhì)歷史新階段。

    4.2 人類世下限問題的討論

    Crutzen和Stoermer提議將18世紀下半葉作為全新世和人類世的界線,指出根據(jù)冰芯記錄,自18世紀下半葉,亦即西方國家開始工業(yè)革命,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激增,人類對地球產(chǎn)生了清晰、全球性的影響[36]。人類活動——特別是工業(yè)革命以來的人類經(jīng)濟活動,對氣候和環(huán)境造成了全球尺度的影響,這些影響涉及沉積、大氣、生物、海洋、冰凍圈等多個圈層,在地層中留下了可見、可測的標志,能夠為人類世(統(tǒng))下限(底界)的確立提供地層學上的證據(jù)[40-41]。今天的地球不再純粹受自然因素控制,人類文明的影響成為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52]。

    西方國家科學家重視工業(yè)革命的影響,主張將“人類世”的下界定于近代,以將工業(yè)革命的開端(18 世紀下半葉)作為全新世與人類世的界線,因為根據(jù)冰芯記錄,自那時起大氣中多種溫室氣體濃度激增,人類活動對地球產(chǎn)生了清晰可辨的、全球性的影響[40,42]。Steffen 甚至將人類世分為3 個期:工業(yè)化時期(1800—1945 年)、大加速時期(1945—2015 年)和地球系統(tǒng)主導時期(2015 年—)[42]。與19 世紀相比,因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大氣中CO2含量增加,在湖泊沉積物中留下明顯的地層標志,可以作為人類世的金釘子;克魯芩[36]甚至把人類世的下限更加精確地限定在1784 年,即瓦特發(fā)明蒸氣機開始。

    人類世的提出者建議把歐洲工業(yè)革命的開始作為人類世的下限,但其他學者也有不同的意見: 其一,有學者建議把下限前推到數(shù)千年前,認為在前工業(yè)時代,人類的農(nóng)業(yè)活動所造成的大氣改變就已經(jīng)很可觀了[53]。其二,有學者建議人類世下限等同于全新世下限,即用“人類世”這個名稱來代替“全新世”[41,48]。將工業(yè)革命的開始作為人類世的下限時,忽視了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情況,比如亞洲、非洲、拉美地區(qū)等受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并不顯著[48]。

    我國學者劉東生認為應當定為原全新世下限[48],認為人類作為地質(zhì)營力對地球產(chǎn)生全面影響不僅僅是近200 多年的事,而是從全新世開始就已發(fā)生,建議直接用人類世取代全新世,即人類世的下限應等同于全新世的下限。而孫建中教授[50]則認為可用“人類世”替換之前的“第四紀”,第四紀是人類的時代,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主要時期,因此第四紀是人類的時代,廢除“第四紀”一詞而以“人類世”代之較妥。

    4.3 人類世地質(zhì)營力與主要標志

    提出人類世及人類世地質(zhì)學概念的最主要依據(jù)就是把人類活動當作一種地質(zhì)營力,并且運用這種觀點解釋近300年來以及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的地質(zhì)過程及地球演變[47]。人類活動屬于外力地質(zhì)作用的范疇,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活動愈加廣泛和深入地影響地球系統(tǒng),因此可以把其作為一種獨立的地質(zhì)營力來考慮[37,48,51]。

    提出“人類世”這一新的地質(zhì)時代,是為了提醒人們重視這樣一個事實:人類活動正在成為影響和改變地球面貌和環(huán)境的重要力量[47]。人類作為一種地質(zhì)營力,自工業(yè)革命以來的作用日益加強,人類營力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已經(jīng)超過了自然界的地質(zhì)營力;即使人類附加給地球的不良影響得到修復,這種人類影響的地質(zhì)作用也要延續(xù)到上萬年以后才能消失,人與自然才能夠取得更完美的和諧[54]。這個時期從農(nóng)業(yè)活動出現(xiàn)開始,特別是工業(yè)革命以后,人類活動成為重要的影響地球系統(tǒng)的力量。

    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地表形態(tài)、地表系統(tǒng)、地球演化的影響也日趨顯著。人類活動營力最明顯的例子是“新城市運動”,它帶來了很多地質(zhì)響應:地表徑流阻斷、大氣污染、水體污染,與人類活動有關(guān)的地質(zhì)災害頻發(fā),地表環(huán)境變得脆弱[47]。核武器、化石燃料、新材料、地層改變、肥料、全球變暖和生物滅絕等成為“人類世”開始的七大主要標志[55]。

    盡管圍繞人類世及其地質(zhì)營力的辯論仍在進行,但是“人類世”代表了人力和自然力相互交織的地球歷史嶄新階段,人類的命運與地球歷史息息相關(guān)。從地質(zhì)學的角度來講,這是地質(zh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

    5 結(jié)語

    地球已經(jīng)存在了45億年,地球歷史上25個偉大的里程碑是塑造地球的轉(zhuǎn)折點。關(guān)于地球和生物演化的過程有眾多的假說,都促進了人類對地球的進一步認識。不同學術(shù)觀點基于各自的依據(jù),針對自然現(xiàn)象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部分觀點由于受自身觀察視角和主觀理解的制約,或許有失偏頗,但針對這些學術(shù)觀點,站在當今的地球科學高度,需要辯證統(tǒng)一、全面認識,用辯證唯物主義地球科學觀看待地學領(lǐng)域的學術(shù)假說和爭議。

    “人類世”表示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加劇,人類成為一種重要的地質(zhì)營力。當前,人類活動成為重要的改變地球地質(zhì)系統(tǒng)的力量,它迅速改變地球面貌,使環(huán)境問題成為突出問題??沙掷m(xù)發(fā)展、科學發(fā)展、綠色發(fā)展等先進理念的提出,解決了人與自然的矛盾統(tǒng)一關(guān)系,具有里程碑意義。在地球歷史的新階段,要求人類社會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只要人類能夠正確認識、全力解決發(fā)展與環(huán)境之間的問題,實現(xiàn)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當今的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被提升至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創(chuàng)新、協(xié)調(diào)、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的提出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不僅對我國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引領(lǐng)了正確的方向。隨著清潔能源的普及、人類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科技的持續(xù)進步和社會文明的不斷發(fā)展,人類世對地球系統(tǒng)的影響正向積極的方向轉(zhuǎn)變,人類的發(fā)展必將迎來光明的未來。

    [1]TASHIRO T,ISHIDA A,HORI M,et al.Early trace of life from 3.95 Ga sedimentary rocks in Labrador,Canada[J].Nature,2017,549(7673):516-518.

    [2]CHEN L,XIAO S H,PANG K,et al.,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germ-soma separation in Ediacaran animal embryo-like fossils[J].Nature,2014,516(7530):238-41.

    [3]張興亮,舒德干.寒武紀大爆發(fā)的因果關(guān)系[J].地球科學,2014,44(6):1155-1170.

    ZHANG Xingliang,SHU Degan.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Cambrian explosion[J].Earth Sciences,2014,44(6):1155-1170.

    [4]汪新文.地球科學概論[M].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2013.

    [5]彭善池.全球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金釘子”)和中國的“金釘子”研究[J].地學前緣,2014,21(2):8-26.

    PENG Shanchi.Global standard startotype-section and point (GSSP,“Golden Spike”) and the GSSP research in China[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4,21(2):8-26.

    [6]杜遠生,童金南.古生物地史學概論[M].武漢:中國地質(zhì)大學出版社,2009.

    [7]孫榮圭.地質(zhì)科學史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8]徐道一,張勤文,楊正宗,等.論地質(zhì)災變的哲學意義[J].科學技術(shù)哲學研究,1986(3):79-83.

    XU Daoyi,ZHANG Qinwen,YANG Zhengzong,et al.Discussion on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geological catastrophe[J].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6(3):79-83.

    [9]於崇文.地球科學中的一些科學思想與哲學觀點[J].地球科學,1992(增1):9-17.

    YU Chongwen.Some scientific ideas and philosophical viewpoints in earth sciences[J].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1992(S1):9-17.

    [10]余良耘.地學理論與假說[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18(5):4-7.

    YU Liangyun.Geological theories and hypotheses[J].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2002,18(5):4-7.

    [11]CUVIER G.Recherches sur les ossemens fossils.Discours sur les revolutions de la surface du globe[M].Paris:Deterville.1834.

    [12]殷鴻福.關(guān)于新災變論的爭論現(xiàn)狀[J].地質(zhì)科技情報,1986,5(1):44-49.

    YIN Hongfu.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bate on the new disaster[J].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1986,5(1):44-49.

    [13]LYELL C S,RUDWICK M J S.Principles of geology[M].New York:Freeman,1975.

    [14]殷鴻福,徐道一,吳瑞棠.地質(zhì)演化突變觀[M].武漢:中國地質(zhì)大學出版社,1987.

    [15]吳汝康.達爾文時代以來生物學界最大的論戰(zhàn):系統(tǒng)漸變論與間斷均衡論[J].人類學學報,1988(3):270-277.

    WU Rukang.The greatest debate in biology since Darwin’s time:System gradient theory and discontinuous equilibrium theory[J].Acta Anthropologica,1988(3):270-277.

    [16]張文佑.略談地殼的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問題[J].地質(zhì)科學,1959,2(6):166-167.

    ZHANG Wenyou.Discussions o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tion of the earth’s crust[J].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1959,2(6):166-167.

    [17]楊靜一.論大地構(gòu)造學中的固定論的形成和發(fā)展[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8,20(6):51-59.

    YANG Jingyi.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mmobilization in geotectology[J].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1998,20(6):51-59.

    [18]李三忠,張國偉,劉保華,等.新世紀構(gòu)造地質(zhì)學的縱深發(fā)展:深海、深部、深空、深時四領(lǐng)域成就及關(guān)鍵技術(shù)[J].地學前緣,2010,17(3):27-43.

    LI Sanzhong,ZHANG Guowei,LIU Baohua,et al.The future of structural geology in the new century:Advances in fields of deep sea,deep interior,deep space and deep time and related key techniques[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0,17(3):27-43.

    [19]浦慶余.我國大地構(gòu)造學派的形成和發(fā)展初探[C]//中國地質(zhì)學會地質(zhì)學史專業(yè)委員會.中國地質(zhì)學會地質(zhì)學史專業(yè)委員會第23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北京:中國地質(zhì)學會地質(zhì)學史專業(yè)委員會,2011:7-18.

    [20]張慶麟,諸大建,王建斌.“水火之爭”與赫頓對地質(zhì)學的貢獻[J].自然雜志,1984(8):62-66.

    ZHANG Qinglin,ZHU Dajian,WANG Jianbin.“Water and fire” and Hutton’s contribution to geology[J].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1984(8):62-66.

    [21]張文佑.“對立統(tǒng)一”在地質(zhì)科學理論發(fā)展中的體現(xiàn)[J].哲學研究,1982(6):24-26.

    ZHANG Wenyou.The embodiment of “unity of opposi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 theory[J].Philosophical Researches,1982(6):24-26.

    [22]BRENCHLEY P J,CARDEN G A,HINTS L,et al.High-resolution stable isotope stratigraphy of Upper Ordovician sequences: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bioevent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mass extinction and glaciation[J].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Bulletin,2003,115(1):89-104.

    [23]BASSETT D,MACLEOD K G,MILLER J E,et al.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biogenic phosphat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Early Ordovician seawater[J].Palaios,2007,22(1):98-103.

    [24]戎嘉余,詹仁斌.華南晚奧陶世腕足動物的大滅絕[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出版社,2004:71-96.

    [25]侯鴻飛,王士濤.中國泥盆紀古地理[J].古生物學報,1985,24(2):186-197.

    HOU Hongfei,WANG Shitao.Devonian palaeogeography of China[J].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1985,24(2):186-197.

    [26]白順良.泥盆紀弗拉階-法門階事件的化學-生物地層學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34(增1):363-369.

    BAI Shunliang.Chemo-biostratigraphic study on the Devonian Fransnian:Famennian event[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sis,1998,34(S1):363-369.

    [27]龔一鳴,李保華.晚泥盆世赤潮與生物集群絕滅[J].科學通報,2002,47(7):554-560.

    GONG Yiming,LI Baohua.Late Devonian and biological cluster extinct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47(7):554-560.

    [28]CAO C Q,LOVE G D,HAYS L E,et al.Bio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euxinic oceans and ecological disturbance presaging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event[J].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009,281(3):188-201.

    [29]BOND D P G,WIGNALL P B.Pyrite framboid study of marin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ections:A complex anoxic ev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ntemporaneous mass extinction[J].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Bulletin,2010,122(7/8):1265-1279.

    [30]BLACKBURN T J,Et-TOUHAMI M.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links the End-Triassic extinction with the 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J].Science,2013,340(6135):941-945.

    [31]謝樹成,殷鴻福,曹長群,等.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地球表層系統(tǒng)的多幕式變化:分子地球生物學記錄[J].古生物學報,2009,48(3):487-496.

    XIE Shucheng,YIN Hongfu,CAO Changqun,et al.Episodic changes of the earth surface system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Molecular geobiological records[J].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2009,48(3):487-496.

    [32]程龍.滇黔地區(qū)中晚三疊世之交海生爬行動物演替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5.

    [33]張筱青,張國權(quán),席書娜,等.三疊系-侏羅系界線古火災事件研究:方法、進展及展望[J].古生物學報,2016,55(3):331-345.

    ZHANG Xiaoqing,ZHANG Guoquan,XI Shuna,et al.Wildfire event at the 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Approaches,progress,and perspective[J].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2016,55(3):331-345.

    [34]ZINSMEISTER W J.Discovery of fish mortality horizon at the K-T boundary on Seymour Island:Reevaluation of events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J].Journal of Paleontology,1998,72(3):556-571.

    [35]ARCHIBALD J D,SAHNI A.Cretaceous extinctions:Multiple causes[J].Science,2010,328(5981):973-973.

    [36]CRUTZEN P J,STOERMER E F.The “Anthropocene”[J].IGBP News letter,2000,41:17-18.

    [37]CRUTZEN P T.Geology of mankind[J].Nature,2002,415(6867):23.

    [38]CRUTZEN P J.The “Anthropocene”[C]//Ehlers E & Krafft Teds.Earth System Science in the Anthropocene.Berlin,Heidelberg,New York:Springer-Verlag,2006:13-18.

    [39]CRUTZEN P J,STEFFEN W.How long has we been in the Anthropocene Era?[J].Climatic Change,2003,61(3):251-257.

    [40]ZALASIEWICZ J,WILLIAMS M,SMITH A,et al.Are we now living in the Athropocene?[J].GSA Today,2008,18(18):4-8.

    [41]蔣青,冷琴,王力.“人類世”論評—環(huán)境領(lǐng)域的“舶來品”,地球科學的新紀元?[J].地層學雜志,2009,33(1):11-17.

    JIANG Qing,LENG Qin,WANG Li.Anthropocene,the newly proposed geological epoch rooted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J].Journal of Stratigraphy,2009,33(1):11-17.

    [42]STEFFEN W,SANDERSON A,TYS O P D,et al.Global change and the Earth system:a planet under pressure[C]//The IGBP Global Change Series.Berlin,Heidelberg,New York:Springer-Verlag,2004:1-336.

    [43]EHLERS E,KRAFFT T.Managing Global Change:Earth System Science in the Anthropocene[M].Berlin,Heidelberg,New York:Springer-Verlag,2006:5-12.

    [44]MACKENZIE F T,LERMAN A.Carbon in the Geobiosphere:Earth’s outer shell[M].Topics in Geobiology,2006:25.

    [45]GORMAN M E.Cognition,environment and the collapse of civilizations[M]// Model-Based Reasoning in Science,Technology,and Medicine.Berlin,Heidelberg:Springer,2007:217-227.

    [46]VERBURG P.The need to correct for the suess effect in the application of δ13C in sediment of autotrophic Lake Tanganyika,as a productivity proxy in the Anthropocene[J].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2007,37(4):591-602.

    [47]趙劍波,揭毅.人類世地質(zhì)學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2(4):649-653.

    ZHAO Jianbo,JIE Yi.On several basic theoretical questions of geology of Anthropocene[J].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08,42(4):649-653.

    [48]劉東生.開展“ 人類世” 環(huán)境研究,做新時代地學的開拓者:紀念黃汲清先生的地學創(chuàng)新精神[J].第四紀研究,2004,24(4):369-378.

    LIU Dongsheng.Demand of Anthropocene study in the new stage of geoscience:In honor of late geologist Huang Jiqing for his innovative spirit[J].Quaternary Science,2004,24(4):369-378.

    [49]殷躍平.全球地質(zhì)學復興! 我們正進入“ 人類紀”:第32屆國際地質(zhì)大會環(huán)境地質(zhì)述評[J].地質(zhì)通報,2005,24(2):99-103.

    YIN Yueping.Rejuvenation of global geology:We are entering the “mankind period”-—Comments on environmental geology presented at the 32ndIGC[J].Geologigal Bulletin of China,2005,24(2):99-103.

    [50]楊宗喜.人類世呼之欲出,中國地質(zhì)學家應當有所作為[J].中國地質(zhì),2017,44(2):411-412.

    YANG Zongxi.Anthropocene dawn,Chinese geologists should be active[J].Geology in China,2017,44(2):411-412.

    [51]陳之榮.人類圈· 智慧圈· 人類世[J].第四紀研究,2006,26(5):872-878.

    Chen Zhirong.Anthroposphere·noosphere·anthropocene[J].Quaternary Science,2006,26(5):872-878.

    [52]余謀昌.地學哲學——地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53]RUDDIMAN W F.The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era began thousands of years ago[J].Climatic Change,2003,61(3):261-293.

    [54]劉東生.第四紀科學發(fā)展展望[J].第四紀研究,2003,23(2):165-176.

    LIU Dongsheng.The prospects of quaternary science in China[J].Quaternary Science,2003,23(2):165-176.

    [55]劉學.“人類世”地質(zhì)時代已經(jīng)形成-核武器、化石燃料、新材料、地層改變、肥料、全球變暖和生物滅絕等成為“人類世”開始的七大主要標志[N].中國礦業(yè)報,2016-03-16(8).

    ANewPhaseofEarthHistory:Anthropocene

    LIU Baojun, YANG Renchao, WEI Jiuchuan, WANG Zhaopeng, HAN Zuozhen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90, China)

    The earth has experienced 25 great milestones which serve as important turning points in the shaping of the earth in its 4.5 billion years of evolu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eology and historical geology, many hypothesis and viewpoints were put forward on geological phenomena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which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 science and enriched human’s understandings of nature. As contemporary earth scientists, we need to have a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the earth’s history, perceiving human’s exploration of the nature with a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natural science. As an important force affecting the earth system, human activities are rapidly changing the earth’s appearance, creat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affect the survival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arth.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controversies on the term of “anthropocene”, it is undisputable that the earth has ushered in a new pha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concepts of “innovation, harmony, green, opening and sharing” are put forward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hase of earth history, it is the duty of contemporary earth scientists to ma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 consensus of mankind by taking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

    earth history;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thropocen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green development

    2017-03-2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72135,41672120);山東省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2017CXGC1608);山東科技大學科研團隊計劃(2015TDJH101)

    劉寶珺(1931—),男,天津人,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沉積動力學、巖相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

    劉寶珺,楊仁超,魏久傳,等. 地球歷史新階段:人類世[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7(1):1-9.

    LIU Baojun, YANG Renchao, WEI Jiuchuan, et al. A new phase of earth history:Anthropocene[J].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18,37(1):1-9.

    P534

    A

    1672-3767(2018)01-0001-09

    10.16452/j.cnki. sdkjzk.2018.01.001

    傅 游)

    猜你喜歡
    生物人類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第12話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国产精品无大码|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日韩中字成人|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制服诱惑二区|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99久久人妻综合|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色哟哟·www|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超色免费av|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2区三区| 如何舔出高潮|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久88av| 熟女电影av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亚洲伊人色综图|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大码|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少妇 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9色porny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h片|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韩国av在线不卡|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另类精品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老熟女久久久|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动漫av网址|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大陆偷拍与自拍| 交换朋友夫妻互换小说|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国产在线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91sexporn| 熟女少妇亚洲综合色aaa.| 欧美另类一区| 观看美女的网站| 一级毛片我不卡| 午夜激情av网站|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久久狼人影院|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久久av网站| 大香蕉久久网|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国产成人91sexporn| 97在线视频观看|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晚上一个人看的免费电影|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videos熟女内射|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午夜影院在线不卡|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欧美日韩av久久| 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国产稀缺|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夫妻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亚洲成人手机|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三级国产精品片| 成年av动漫网址|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国产精品秋霞免费鲁丝片|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1024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日本wwww免费看|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夜夜躁夜夜| 午夜激情av网站|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亚洲天堂av无毛|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捣出白浆h1v1|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av观看不卡| 亚洲内射少妇av|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三区欧美一区|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999精品在线视频| 老熟女久久久|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欧美bdsm另类|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 人人澡人人妻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99久久人妻综合|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18在线观看网站| 激情五月婷婷亚洲|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www.精华液|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哪个播放器可以免费观看大片| 午夜激情久久久久久久| av卡一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99久久人妻综合|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视频区图区小说|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www.自偷自拍.com| av有码第一页|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中国国产av一级| 一级黄片播放器|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xxⅹ黑人|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中文字幕制服av|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亚洲人成电影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av在线app专区|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 精品酒店卫生间|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色惰|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蜜桃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av国产电影网| 久久热在线av| 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国产稀缺|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五月开心婷婷网|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午夜激情av网站| 欧美在线黄色|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欧美+日韩+精品| 又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videossex国产|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xxx大片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在线看a的网站|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如何舔出高潮| 大陆偷拍与自拍|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侵犯人妻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性少妇av在线|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尾随美女入室|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成年动漫av网址| 国产 一区精品| 丝袜美足系列|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av有码第一页|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www.精华液|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交换朋友夫妻互换小说| av在线播放精品|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 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第35|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影院毛片|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老司机影院成人|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2019免费版| 男女高潮啪啪啪动态图|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老司机影院毛片|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在久久综合|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中文欧美无线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久久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天堂8中文在线网|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av福利片在线|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亚洲人成电影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多毛熟女@视频| videos熟女内射|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手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一级毛片我不卡|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欧美97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91sexporn| 中文字幕制服av|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老司机影院毛片| 国产综合精华液|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亚洲av福利一区|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诱惑二区|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第35| 亚洲国产av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国产 精品1|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啦啦啦在线免费观看视频4| 99re6热这里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高清av免费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天堂8中文在线网|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费观|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两性夫妻黄色片|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赤兔流量卡办理|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自线自在国产av|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久久影院123|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果冻|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少妇人妻 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资源| 少妇人妻 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日韩中字成人|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av免费观看日本|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18在线观看网站| 99热全是精品|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亚洲成人一二三区av|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欧美|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如何舔出高潮|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黄色 视频免费看|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男女边摸边吃奶| 国产乱来视频区|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av电影中文网址|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国产片特级美女逼逼视频|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91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xxxxx性猛交|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午夜福利,免费看|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少妇 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人人澡人人妻人| 亚洲成色77777|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成人手机av|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有码 亚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