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升
摘 要:凸顯語文味才是語文教學的原生態(tài),才是語文教學的本真。語文味可以在課程理念的掌控上、真情實感的流露上、文學情味的渲染上、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上進行凸顯,堅持滲透,把握技法,從而讓語文課堂變得開放而有活力,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語文味;凸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0-045-1
集體備課時,組內(nèi)同仁常常抱怨:現(xiàn)在學生在課堂上猶如“泥塑”,啟而不發(fā),造成老師上課激情全無,只能自導自演。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在指責學生同時,教者是否也要自我反思:我們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是否符合新課標,是否擁有語文味。為此,筆者下面談談如何符合新課標,凸顯語文味的一些思考。
一、語文味要凸顯在課程理念的掌控上
《語文課程標準》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其實,這就給我們明確了語文味的概念范疇。正如著名特級教師程少堂先生理解的那樣:語文味就是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主張返璞歸真,主張師生共生共存,主張滲透教師個人的生命體驗,以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由此可見,語文味可視作課堂教學的靈魂。
怎樣凸顯語文味?比如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訓練時,要注重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踐行,若達到了,就擁有了語文味。譬如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既然讀了,教師就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朗讀時間,輔之以多種朗讀形式,并要讀出情感,讀出對字詞句段的理解,讀出語言的韻味,讀出人生的哲思,讀出文本的內(nèi)涵,這樣的朗讀教學,才是凸顯了語文味。
二、語文味要凸顯在真情實感的流露上
我們常說,語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學科,因為我們誦讀文本時,有時為之痛哭流涕,有時為之捧腹大笑,有時為之愁腸百結(jié),有時為之拍案而起……這一切均源于“文章不是無情物”。要滲透這種語文味,教師就要學會“煽情”,找準一個情感的支撐點,讓學生徜徉于文本情景中,讓語文課堂擁有情義與理趣的“味道”。
我在教學《秋天的懷念》時,就是在“親情”這個詞上做足了文章,讓語文味滿載著濃濃的感恩情和血緣情。首先,我讓學生獨立找出并品讀“我”病痛發(fā)狂時如何對待“母親”的句子,然后,又讓學生找出“母親”帶著絕癥又如何對待“我”的句子,并且要求閉目想象當時的情景與畫面。學生發(fā)言完畢,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眼睛幾乎都是紅紅的、濕濕的。臨下課前,我問學生: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學生脫口說出“無論孩子多么的任性與發(fā)泄,母親總會包容與體諒”、“是母親的堅強與愛讓作者感悟到生命的珍貴”“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而又無私的……”這就是彌漫語文味的課堂,文本情感融入個人情感,個人情感走進文本情感,這樣語文味也就生成了人情味。
三、語文味要凸顯在文學情味的渲染上
語文味離不開文學情味,因為文學情味才是語文味的原滋原味?!拔恼卤咎斐伞?,因此它需要詩意的情懷,需要詩意的情感體驗,更需要教師詩意教學語言的引導。
當然,如果要在課堂上體現(xiàn)文學情懷,那就需要教師的“家底”了,眾所周知,語言的藝術(shù)本身就來自厚重的積淀。我在教學賈平凹《一顆小桃樹》時,第一課時的導入語是這樣的,“推開記憶的大門,如煙往事,就會變得似幻似真……有些人,有些事,原以為早已忘記,然而驀然回首,卻不經(jīng)意發(fā)現(xiàn),它們并沒真的遠去,而是一直深埋于我們的心底,守護著我們的記憶。譬如今天,我們要讀到的故事——《一顆小桃樹》。”用富有哲理,兼有抒情詩意的語言來導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這樣,充滿文學情味的課堂也就生成了。
四、語文味要凸顯在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上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顯然,高效課堂,就要凸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上,好比一道大餐,如何贏得食客的青睞,不光是食材本身,還要想方設法激發(fā)食客的食欲。當然,凡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實我們深入文本時,每篇文章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趣味點”,正如羅丹所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比鐚τ谝黄恼聛碚f,可以從文體角度,也可以從表達方式角度,可以從寫作技法角度,也可以從語言風格角度……當然,課文不同,“語文味”也不同,正如散文不但要觀其“形”,還要知其“神”;小說不但要理清故事情節(jié),還要學會分析人物性格;戲劇不但要找準尖銳的矛盾沖突,還要品析人物語言所折射出的人物內(nèi)心世界等等。簡而言之,語文味就是要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趣味。
我在教學楊絳《老王》時,預設三個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課前,我作一個假設,假如你是一位出身書香門第,著述等身的大學者,你愿意和一位年老殘疾,貧病交加的三輪車夫相處嗎?課中,我設計的問題是,從文章中找出“我”和老王相處中,回憶了哪些往事,你對這些事有何自己的想法?課末,我設計的問題是,為什么作者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比齻€不同時間段,三個不同問題,由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到探究兩人相處往事的興趣,最后到探秘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興趣。趣味問題的引入,正是這節(jié)語文課的味道。
當然,讓語文課擁有濃烈“語文味”的策略還有很多,筆者從切身的教學實踐中得出從以上四個方面凸顯語文味,特別能架構(gòu)課堂與教材,易操作,有成效,一節(jié)課上下來,感覺特別流暢,也特別質(zhì)樸??傊貧w語文本真,讓語文課堂變得恬靜并充滿活力,就應從擁有語文味開始。
[參考文獻]
[1]莫立剛.語文味在課堂教學中的生成.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