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去長白山,我就被它的美迷住了。這次去是冬天,我想看看和夏天時(shí)有什么不同。
上山的路上,處處可見挺拔的白樺樹。白樺樹的顏色非常特別,大部分是白色的,只有小部分是黑色的。夏天的白樺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葉子油亮油亮的,明亮得直晃人的眼睛。而冬天的白樺樹,掉光了葉子,在清冷中更突顯出它的白樹皮。遠(yuǎn)遠(yuǎn)望去,筆直潔白,像一排排士兵在站崗。我用手撫摩它的樹干,那感覺像綢緞般順滑。輕輕撕下一片樹皮,就像撕下它的衣服。它的“衣服”薄得像羽毛一樣。(采用了“五員大將”的方法,先寫視覺后寫觸覺,細(xì)描出白樺樹的特點(diǎn)。)
聽媽媽說,古代人還在上面寫字呢!真神奇!
走了一千多級(jí)臺(tái)階,我們終于到了天池頂。由于大雪紛飛,看不清路,站在天池頂上,我的心一直怦怦地跳,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掉下去。(第二段和第四段,采用了空間方位順序,從路上到天池頂,移步換景,寫出了景點(diǎn)的變化。)
不過,冬天的天池真美呀!白色的雪覆蓋在天池上,終年不融化,我終于知道為什么叫“長白山”了。就是因?yàn)樯缴蠘O寒,雪不化,故而常年是白色。天池雖然結(jié)了冰,不過比夏天的一池碧水更有韻味。夏天的天池四周綠意盎然,淺綠、茶綠和深綠,綠得各不相同。湖水本是深沉的藍(lán),有一些綠草的影子映在湖面上,讓湖水也變綠了。我們是下午去的,太陽剛好從西邊落下,把它的余暉都撒在白雪和冰上,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都變成黃色的了,冰也在光的映照下閃閃發(fā)光。
湖底原來是座活火山,以前還爆發(fā)過。聽爸爸說,這湖水是農(nóng)夫山泉的水源地。不過,有寶也有妖。據(jù)說長白山的湖里還住著一個(gè)水怪呢。只是這水怪是否真實(shí)存在就不好說啦,反正我是沒看到。(水怪的傳說,吸引讀者,增加了閱讀興趣。)
夏天的長白山生機(jī)勃勃,冬天的長白山清冷冰潔。無論你何時(shí)去長白山,它總有不同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