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shù)據(jù)資料統(tǒng)計顯示,中國現(xiàn)在的農村留守兒童人數(shù)大約為5800萬人,留守兒童面臨各種生活、學習困境,以及龐大的數(shù)量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以鄒城市張莊鎮(zhèn)大律村為例,通過田野調查法、網(wǎng)絡調查問卷分析法、訪談法等方法,通過走訪與留守兒童進行交談,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并且在留守兒童的家長的協(xié)助下完成了調查問卷,筆者綜合了雙方提供的數(shù)據(jù)資料,首先分析目前本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的現(xiàn)狀,以及本村留守兒童處境中表現(xiàn)出的家庭教育的問題,最后對本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的成因進行探索,在社區(qū)社會工作視角下提出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可實施性策略和方法,尋求多方資源幫助來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為留守兒童打造健康安全的生存環(huán)境,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社區(qū)、社會工作
一、大律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現(xiàn)狀
(1)監(jiān)護類型,根據(jù)走訪大律村實地調查以及統(tǒng)計問卷,得出的結論為本村中留守兒童的主要監(jiān)護類型劃分為:祖孫監(jiān)護式、親朋監(jiān)護式、單親監(jiān)護式、自我監(jiān)護式。
在回答“您所托付孩子的監(jiān)護模式是”問題中,有34%的留守兒童家長都選擇了祖孫監(jiān)護式,18.9%的家長選擇了親朋好友的監(jiān)護模式,而有39.6%的留守兒童屬于單親監(jiān)護式。值得慶幸的是,在單親監(jiān)護式中留守兒童由于跟隨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因此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明顯低于其他監(jiān)護類型。
(2)家長與留守兒童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由于父母外出務工,長期不在家和留守兒童之間聯(lián)系溝通比較少,孩子都會表示對父母的想念,有些孩子由于處于青春期,所以存有逆反心理,很容易就會產生不正常的抵觸心理。通過調查問卷中“您回家的間隔是多久”的問題上,只有18.9%的父母會每月回家一次,有24.5%的父母回家的間隔為半年,而占大部分的39.6%父母回家間隔為一年,甚至是有16.9%的父母回家間隔長達一年,在外出的一年中,不會和子女見面,只能通過電話與子女聯(lián)系,因此導致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存在障礙,父母不能很好了解子女的情況。
(3)監(jiān)護人與留守兒童缺乏有效溝通。在被問及“您孩子和監(jiān)護人的相處情況”時,有31%的孩子和監(jiān)護人相處比較融洽,而有52.8%一半以上的孩子和監(jiān)護人之間存在觀念差距較大的問題,7%的監(jiān)護人和孩子之間關系一般并且不怎么交流。
二、大律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成因分析
(1)戶籍制度的限制,家庭經(jīng)濟問題帶來的家庭教育困境。相比較中農村經(jīng)濟結構單一,大部分農民以種地為生,收入少來源單一,而城市就業(yè)機會多,收入高,吸引農民更加趨向于去城市務工。但是因城市戶籍制度、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導致農民工的孩子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農民外出務工時不能帶子女,子女父母分離給家庭教育帶來了困境,這就是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根源所在。
(2)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家庭教育認識度不夠。① 家長文化水平低,對家庭教育功能認識度不高。本村家長平均文化水平較低,往往會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某些家長雖然意識到其重要性,但是在施行家庭教育過程中由于自身知識匱乏,無法掌握教育的理念與方式,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② 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方式存在偏差。農村存在落后思想,比如是棍棒出孝子,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等,某些家長在管教孩子上會采用打罵的方式。③家長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導致親子關系較差。溝通在家庭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家長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見面機會少,甚至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等原因,導致很多親子關系很差,家庭教育則無法有效進行。
(3)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注度不夠,存在認識偏差。社會上存在歧視留守兒童的不良風氣,尤其是社會上某些人對農村留守兒童認識不夠,容易對留守兒童造成不良影響或是傷害。因此導致了農村留守兒童所處的環(huán)境更加的惡劣,為其實現(xiàn)較好的家庭教育產生了阻礙。
三、社區(qū)社會工作視角下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1)組建并完善社區(qū)機構,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需求并提供服務。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農民外出務工與子女分離而導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我們提倡通過政府出資建立完善的社區(qū)家庭,對于家庭中“家長”可以由受過專門教育的社會工作者或是通過培訓的志愿者來擔當。
(2)采用個案和小組工作模式進行干預幫助,增強家庭教育功能。通過對留守兒童存檔的方式來區(qū)分出一些具有典型的突出家庭教育問題的留守兒童,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在春節(jié)期間大部分家長回家的關鍵時期,通過個案或是小組的方式進行疏導孩子的不良心理,并且通過各種有效的活動以及游戲來彌補親子關系。
(3)增強與留守兒童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其對留守兒童的認識。無論是家長還是監(jiān)護人或是學校,都應該認識到子女離開父母之后,子女所缺乏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東西,更多的是離開父母之后的孤獨無依的心理問題,應該全面的認識留守兒童。
參考文獻:
[1]劉祖強,譚淼.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現(xiàn)狀與前瞻[J].教導刊,20066(6):62—65.
[2]江榮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xiàn)狀及對策[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6(2):71—72
[3]GulbenkianFoundationg.CommunityWorkandSocialChange[M].london:Longman,1968:4—5
[4]RubinH.J,RubinI.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M].Columbus: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1986:6
[5]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6.
[6]王章華,戴利朝.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社會工作介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7):125—129.
作者簡介:朱君(1992.05-今),女,漢族,山東聊城,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社會學。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jīng)大學中國西部經(jīng)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