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哭嫁歌是湘西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民俗文化之一,2011年經由國務院批準已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除了土家族的哭嫁歌外,湘西苗族的哭嫁歌也非常聞名。本文以龍山土家族與鳳凰苗族哭嫁歌為研究對象,以哭嫁歌的演唱風格為切入點,對龍山土家族與鳳凰苗族哭嫁歌在演唱風格上的異同進行調查研究。希望通過分析比較,找出兩者在演唱風格中的相同之處,使人們對這兩個民族的哭嫁歌得到更好的認識,也希望能夠對逐漸隱沒的湘西哭嫁歌的傳承和發(fā)展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龍山土家族;鳳凰苗族;哭嫁歌;演唱風格;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1-0058-03
[收稿日期]2017-08-25
[基金項目]吉首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JGY201705)。
[作者簡介]何 麗(1993— ),女,湖南常德人,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碩士研究生。(吉首 416000) 哭嫁歌是土家族和苗族人民數(shù)千年來在生產生活中不斷形成發(fā)展而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十分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味。龍山和鳳凰的哭嫁歌是分別在土家族和苗族中兩個最具有特色的代表,因此對它們的研究能夠使人們更加深刻地了解湘西的文化,感受這兩個民族在哭嫁歌上的藝術文化氣息,更真切地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一、龍山土家族與鳳凰苗族的文化生存背景
湘西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居多之地,尤以土家族和苗族居多,占湘西少數(shù)民族的7721% ,而在這兩個民族中又以龍山和鳳凰的哭嫁歌最為特別突出。龍山,坐落在湘西的北面,北高南低,西緩東陡,境內高山聳立,群峰綿延,河流縱橫其間。這有力地制約著當?shù)鼐用袢丝诘牧鲃幼呦?,因此使得龍山的土家族文化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來。龍山土家族哭嫁歌遠在封建時期就有了,它最初的形式只是哭,后來才逐漸演變成哭嫁歌。哭嫁歌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有所變化,剛開始哭嫁歌很盛行,因為在土家人心中,姑娘出嫁時“哭嫁歌”哭唱得動不動聽是衡量姑娘孝不孝順的標準;解放初期哭嫁的人比較少,且不能公開,因為上面說這是一種封建迷信,所以結婚時多以打鼓打鑼為主;生產隊時人們吃不飽,沒有精力去哭;分田到戶后,經濟條件得到了改善,又開始哭起來;時至今日,隨著舊時代的退去,新時代的前進,會哭嫁歌的人已越來越少。
鳳凰縣位于吉首市西南部,是一個有著濃厚文化底蘊和民族風情之地。歷史悠久的鳳凰地處偏遠,也鮮少與外界交流,基本上是處于一個半封閉狀態(tài),文化受外界侵蝕較少,因此,鳳凰的哭嫁歌文化也算是保留得比較正宗和完整的。和土家族一樣,苗族人會也用“哭”來評價出嫁的新娘,新娘哭得好、聲音大則證明是孝順女,人人稱贊,哭得不好則要遭人恥笑,在夫家也會沒有地位。由此可見哭嫁歌對出嫁女子的重要性。
二、龍山土家族哭嫁歌的演唱風格
(一)演唱形式
龍山土家族哭嫁歌的演唱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最主要的有:一人哭、兩人對哭、多人一起哭。演唱者及對象為出嫁新娘和陪哭的女性親人,如母親、姊妹、姑嫂等,且演唱者一般為女性。
(二)曲式結構
土家族哭嫁歌旋律是由一連串樂音組合而成的音響載體,它的每個音符都是組成旋律的一個細胞,聆聽時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從以上歌譜中我們可以看出:1旋律簡單,僅由“l(fā)a do er mi” 四個音組成,多為同音進行和二度級進,句尾有時伴有三度小跳。第一小節(jié)由一個語氣助詞“哎”以四分音符的形式在小字一組的“mi”上開頭,然后下滑,節(jié)拍為2/4拍;第二小節(jié)的節(jié)奏為一個后附點節(jié)奏,是一個大二度的下滑,給語氣助詞“哎”很好的發(fā)揮抒情空間;第三小節(jié)繼續(xù)前一小節(jié)的節(jié)奏,運用三度小跳和下滑音,把語氣詞從哭腔中和盤托出,烘托出悲傷的氣氛;其后,旋律也大致多為二度級進,同音或三度小跳。旋律中滑音運用較多,有上滑音、下滑音兩種,且在每句語氣詞處都伴有哭泣之聲,這也是哭嫁歌獨特之處。2節(jié)奏簡單,沒有復雜的節(jié)奏型,一般為四分音符接二八然后接后附點節(jié)奏。3調式調性:這是一首四聲民族羽調式,結束在“l(fā)a”音上??藜薷柙谘莩^程中沒有伴奏,有很強的民俗性。
(三)歌詞方言化
龍山有一段發(fā)親時對唱的選段,其歌詞內容如下:娘:“哎~我的崽哎~啊哈哈哈/天亮了哦/雞叫了啊~/崽耶~/你今朝穿了離娘的衣啊/吃了離娘的飯耶/啊哈哈哈~/你跟哥嫂甩交盤/你發(fā)福齊天去(ke)呦/你步步高升克啊/你看到人家的好田去哦/你搭到人家好路去(ke)啊/你到了他鄉(xiāng)未來的家時/你要千耐煩萬耐煩哎~/啊哈哈哈/你要跟大的好小的順~/啊哈哈哈~/你到了他鄉(xiāng)未來的家時/你家發(fā)人也發(fā)呀/家順人也順/你要三五一起看娘來/洗衣剪裳來耶。”女:“我的娘哎/我的爹啊~/啊哈哈哈/那天亮了哦/雞叫了啊/娘啊爹啊/啊我今早不想起哦/我不想克啊/我的娘耶耕田嘞還要做嘞/耕田還要行(hen)咯/我不想啊/不想穿離娘的衣/不想吃離娘的飯啊~/啊哈哈哈/我的娘哎/我的爹啊/我不想嘞人家的好田克啊/不想人家的好路行啊~/啊哈哈哈/發(fā)福齊天去不到/步步高升實現(xiàn)不了/我到了他鄉(xiāng)未來的家時/我順不了人家的老順不了人家的小啊/沒像(qiang)個人的父母身前往/每像個人身前行/啊我的娘哎/我的爹啊/但愿我到他鄉(xiāng)未來家/家發(fā)人也發(fā)/家旺人也旺/我三五一起老娘娘爹爹來/給你們洗衣剪裳來耶?!逼渲?,他們的“去”讀“ke”(四聲)不讀“qu”;“行”讀“hen”(二聲)不讀“hang”或“xing”;“像”讀“qiang”(三聲)不讀“xiang”。從中我們便可看出,某些字在他們的演唱中還是使用的當?shù)胤窖裕]有完全漢化。歌詞以長短句為主。從歌詞中我們可以看出“襯詞”的運用是土家族哭嫁歌方言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這段哭嫁歌中使用最多的語氣襯詞是“哎”“啊”“啊哈哈哈”等。它在與拖腔或自由延長音的結合下形成了哭嫁歌所獨特的特征,把離別悲傷難舍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鳳凰苗族哭嫁歌的演唱風格
(一)演唱形式
鳳凰苗族哭嫁歌的演唱形式與龍山土家族的大致相同。也分為一人單哭,兩人對哭,輪唱眾哭等。且每位哭者由于內心的感觸有所不同,所唱出來的哭嫁歌風格也千差萬別。
(二)曲式結構
鳳凰苗族哭嫁歌曲調和日常說話語氣相接近,調不高,音域基本在一個八度以內。從以上譜例中可看出:1旋律:基本由“do mi sol”三音組成,旋律多為同音進行和三度小跳。第一小節(jié)由三連音“sol”開頭,然后向下三度,后回到“sol”,再連續(xù)向下三度進行。節(jié)拍為4/4拍;第二小節(jié)也為三度進行和同音進行;第三小節(jié)與前一小節(jié)很相似,只在第一個音上由上一小結的“mi”變成了“sol”,然后在第三拍上增加了兩個同音八分音符,其節(jié)拍變成了5/4拍;第四小節(jié)回到4/4拍;最后一小節(jié)只有感嘆詞“啊哈”,由三個基本音構成,并結束在主音“do”上,最后兩拍用于休止。2節(jié)奏:鳳凰哭嫁歌的節(jié)奏不像龍山的那樣簡單,出現(xiàn)了三連音、四個十六節(jié)奏型和休止。連線用得居多。節(jié)奏自由,主要以演唱者的情緒為主。3歌詞口語化,寫照出了苗族姑娘內心的真實情感。在句尾時常也伴有嗚咽與抽泣聲和語氣襯詞來表達情感。4調式調性:鳳凰苗族哭嫁歌以傳統(tǒng)的民族五聲調式為主,音程跳動的幅度平平,多以三度和二度級進為主,常以“sol mi do”和“mi re lo”的分解和弦交替出現(xiàn),并結束在主音之上,增強了其穩(wěn)定性。
(三)演唱音調哭腔化
鳳凰苗族哭嫁歌和龍山哭嫁歌均包含了哭、歌、語三種元素,且都是運用了哭腔來演唱。所謂的哭腔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是整體的悲傷哭泣風格,歌唱者情到悲處,歌與哭與語便混為一體。其二是哭嘆襯詞的頻繁使用,如“啊哈”“啊哈哈哈”等。
四、龍山土家族與鳳凰苗族哭嫁歌演唱風格的比較
(一)特殊性:1由于是兩個不同的民族,所以他們在演唱哭嫁歌時均帶有各自方言,其語言發(fā)音、歌詞大意有所差異。2旋律的組成音不同。從上面的兩個譜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龍山土家族一般采用“do mi la”三音列,鳳凰苗族一般采用”do mi sol”三音列。3在節(jié)奏方面,龍山土家族的節(jié)奏型一般比鳳凰苗族的節(jié)奏型要簡單。
4在演唱情感表達方面,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樣,“一千個歌者也有一千種風格”。
(二)共通性:1兩者的音樂中都帶有哭、歌、語三種元素。形成了“哭中有歌”“歌中伴哭”的音樂特征。2兩者均是自由節(jié)拍。由于每位哭唱者所帶的情感不盡相同,所以在唱哭嫁歌時所嗚咽抽泣停頓的時間也會不同,導致其節(jié)拍均自由化。3兩者在演唱時都要帶有哭腔。整體上都是悲傷的風格,在襯詞的處理上都伴有嗚咽抽泣之聲。4在歌詞結構上,哭嫁歌開頭都是呼喊出所哭對象,跟著發(fā)展為一個至多個句讀,并最后以哭嘆襯詞或襯句結束。5在創(chuàng)作手術法上,兩者均是即興創(chuàng)作,自由發(fā)揮,內容充滿生活氣息,語言直白易懂。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這兩族原有的生態(tài)模式,受到了各種各樣漢族文化的沖擊,傳統(tǒng)音樂傳承發(fā)展的空間逐步縮小,所以我們必須保護和發(fā)展湘西土家族、苗族少數(shù)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也是對國家文化繁榮多樣發(fā)展的保護與促進。
[參 考 文 獻]
[1] 《土家族百年實錄》編委會.土家族百年實錄[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1.
[2] 王危靜.淺析土家族哭嫁歌的藝術特點[J].科技信息,2008(29).
[3]劉 潔.湘西鳳凰苗族哭嫁歌音樂藝術特征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4).
[4] 余詠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樂特征與社會涵義[M].北京:中央民族人學出版社,2002.
[5] 彭榮德.土家女兒做新娘[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9.
[6] 余詠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樂特征與社會涵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2.
[7] 沈 茜.苗族哭嫁歌及婚姻禮俗初探[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11(04).
(責任編輯: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