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網(wǎng)站發(fā)布消息,我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世界記憶名錄》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旗艦項目,創(chuàng)建于1997年,目的是對世界范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進行搶救,并加強保護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對文獻遺產(chǎn)及其重要性的認識。該項目每兩年評審一次,我國上一次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于2015年入選。截止2015年,中國已有十份文獻遺產(chǎn)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是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文獻紀錄,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禱的文字。由于有了從甲骨文一脈相承發(fā)展到今天的漢字,才使中華文明發(fā)展至今沒有中斷,這為研究中國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與社會形態(tài)提供了獨特而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甲骨文既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標志著世界對甲骨文的重要文化價值及其歷史意義的高度認可,對國際社會了解和認識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紐約大都會舉辦米開朗琪羅特展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下簡稱Met)近期舉辦了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米開朗琪羅展,收錄了他創(chuàng)作的133幅素描作品,重現(xiàn)了這位文藝復興巨匠成為不朽神話的傳奇之路。
Met特展對觀眾提出了要求,需要每個人全身心投入,而不是拿起手機隨便拍幾張照片。要知道,繪畫創(chuàng)作不僅僅停留在圖像本身,也涉及到材料和質感的體驗,要感受筆觸在紙上的壓力、快速掃過的細小線條并留意層層疊疊的陰影。畫家的筆在畫作的表面留下深淺不一的印記。這些效果幾乎無法用肉眼捕捉,也無法指望攝影設備可以記錄下來,但卻真真切切地見證了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軌跡。
浙江博物館明清女性畫家展
明清以來,女性畫家雖因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在繪畫語言的建樹上沒能超越男性畫家,但她們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愫,拓展了一般男性畫家很少涉及的情感天地。浙江博物館自11月25日起推出“流芳未歇·明清時期女性畫家作品展”,包括30余位明清時期閨閣畫家書畫作品60余件(組),從中或可觸碰古代女性流入筆端的細膩情懷。
明代以前,無論從畫史記載還是作品流傳來看,女性畫家鳳毛麟角。清代,女性繪畫在明代興盛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女性畫家結社閨閣,積極開展雅集筆會,甚至課徒授藝、賣畫自給,實現(xiàn)經(jīng)濟上的獨立。這使清代女性畫家人數(shù)和作品數(shù)量都超過歷代總和,在繪畫技法的多方運用上,更是遠勝于各代女性畫家。
上海博物館“拆門借展”
“即使拆門,也要借展......”上海博物館建館21年來首次拆開南門,迎接“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于 2017年11月30日至2018年3月4日在上海博物館舉辦,這件壁畫是其中的一件展品。此外,還有北朝和宋金元時期山西出土的12組(89件)墓葬壁畫珍品,均從未向公眾展出過。本次展覽堪稱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古代壁畫特展,展出的壁畫包含7大“極”:極罕見文物、極高超的畫藝、極多樣的題材、極壯觀的場面、極生動的細節(jié)、極生活化的氣息、極多元的文化。
除了拆門迎進壁畫,上博副館長李仲謀表示,此次展覽的布展時間堪稱最長的一次,因為“要復原組裝整個墓室”。讓觀眾走進展廳仿佛走入墓室。
嘉靖魚藻紋蓋罐2.14億港元續(xù)寫明瓷輝煌
2017年佳士得香港秋拍“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專場的傳世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在上拍前數(shù)月便吸引業(yè)界內外無數(shù)人的注意力。11月27日晚, 2017香港秋拍最后的懸念終于揭曉,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最終以2.1385億港元成交。
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原為“暫得樓”胡慧春舊藏,市場地位歷來十分顯赫,曾先后于1992和2000年兩度上拍,分別取得286萬美元(當時折合2230萬港元)和4404.48萬港元的佳績,而2000年由樂從堂主人曹興誠拍下時,還刷新了當時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時隔17年后再度問世,佳士得為其造勢可謂花費心機,作為重要標的,無論財力還是物力都在所不辭。此前魚藻紋蓋罐和達·芬奇《救世主》并置的圖片一度刷爆朋友,因此這件作品堪稱本季佳士得秋拍最大看點。
文物回流降稅簡政或為大勢所趨
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配合財政部日前在京召開文物藝術品進口相關稅收專題調研會。商務部、文化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文物局等政府相關部門一同出席。會議聽取了行業(yè)協(xié)會、業(yè)界代表及有關專家對文物藝術品回流的情況反映,以及對當前稅制的觀點、意見和建議。
全國政協(xié)委員萬捷指出,當下,民間博物館、美術館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已達到1110家,應與國有博物館同等對待,當予以稅收減免政策。他特別講到,國家既然對文物做出了出境的限制和標準,那么反過來我們應該鼓勵流散海外的同等文物回流才對。北京文物公司董事長李晨說,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 GDP增長近80倍,但我們付出了很多代價,其中最大的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丟失。唐宋的GDP占世界領先地位,但唐宋文化更為人熟知。八九十年代,文物只有出去,沒有回來。2000年以后隨著中國文物市場發(fā)展,大量的文物開始回流。2010至2011年入境文物高達4萬件,2012年海關嚴格管控以后,迅速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