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離喧囂的新疆阿爾泰深山里,有大片一望無際的綠色密林,蜿蜒潺潺的河流,開滿鮮花的草地,白樺樹和雪嶺云杉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間和谷地,高山寧靜,湖水清澈,組成天地間一道別樣的風景。那就是神秘的喀納斯,一個夢幻般的、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
阿爾泰山深處的“仙境”
飛越峰巒重疊的黃土高原和銀裝素裹的祁連雪嶺,飛機終于降落在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我們游覽了高懸博格達峰山腰的天山天池、拍攝過電影《西游記》的火焰山以及涼風習習、清流潺潺、漫山遍野都是串串葡萄的吐魯番葡萄溝,然后轉旅游航班飛行830公里到喀納斯。
這是一個遙遠的地方,在新疆最北部,和俄羅斯接壤??{斯位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布爾津縣北部,距縣城150公里。出小城不久,就是崎嶇不平的山路。駛入阿爾泰山脈深處后,我們欣賞著布爾津河谷的旖旎風光。橫亙于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脈,因盛產黃金而素有“金山”之美名。
大約2個小時后,終于趕到了神秘的喀納斯湖畔??{斯是蒙古語,意思是“美麗富饒、神秘莫測的峽谷中的湖”。這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這里以喀納斯湖為中心建立了喀納斯自然景觀保護區(qū),總面積達5588平方公里,保護區(qū)自上而下分別為冰川恒雪帶、山地凍雪帶、高山草甸帶、山地草原帶等。因這里處處風景如畫,有“神的花園”的美譽。
靜臥在群山之中的喀納斯湖,湖面海拔2072米,不同于新疆其他地區(qū)的內陸湖,它地處布爾津河上游,是由山上積雪和冰川融化匯成的活水外流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湖水永不疲倦地順著布爾津河流入額爾齊斯河,它也是中國唯一北冰洋水系——額爾齊斯河最大支流發(fā)源地。
早上八點,太陽尚未升上山頂,但見整個喀納斯湖籠罩在晨霧之中,牛羊已散落在湖畔草地的各個角落。穿過阿爾泰山麓墨綠的云杉林,走近喀納斯湖靜謐的河灣,踏著軟綿綿的青草地,涼爽的風掠過面頰。遠處云蒸霞蔚,霧氣繚繞,這樣的景致下,宛若身在仙境。群山植被因那潮濕的湖面水汽,依然郁郁蔥蔥。蔚藍的天空中,鑲嵌著一朵朵潔白無瑕的云朵。它們沒有線條,就像只用顏料渲染一般,相互混合著。
十點整,太陽終于在山頂露出了笑臉,原本黃綠斑斑的山谷瞬間被映成一片醉人的金黃,但見藍天、白云、雪峰、碧水、翠綠的草地、墨青的松杉、金黃的白樺、火紅的木屋,使人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之中。
過慣了都市生活的人來這里算是開眼界了,用滿眼都是景來形容這里的山水一點也不為過。這里的草灘、森林、河流在中國大地上絕無僅有。小時候看過的俄羅斯著名畫家列賓的油畫《黑森林》,讓我印象很深,今天的喀納斯同樣可以找到那樣的感覺。
喀納斯湖形成于距今20萬年前后,形如彎月。來到這個堪稱世外桃源的地方,如同住進天然氧吧,令人神清氣爽??{斯天高云淡風輕,群山延綿環(huán)抱,草原葳蕤生機,樺林碧郁蔥蘢,湖水晶瑩剔透,綠波蕩漾漣漪,一塵不染如洗,雪山草甸倒映在水中,映襯出銀色的雪山,構成一幅絕倫絕美的油畫。
它奇、特、美、艷的自然風光,令人驚嘆??{斯湖是我國極其難得的具有歐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區(qū)域,有很多個唯一:我國唯一的四國接壤的自然保護區(qū);我國唯一的西伯利亞區(qū)系動植物分布區(qū)(最有趣的是,在這里是陰面樹木茂盛,陽面反而一片光禿);我國海拔最低的山岳冰川所在地。更主要的是,這里還是世界上少有的人間仙境,絢麗多彩的夢幻天堂!
“上帝的眼睛”
整個喀納斯自然景觀保護區(qū),就是圍繞喀納斯湖沿岸形成。觀湖亭(亦稱觀魚亭),在西岸的駱駝峰頂上,這里是俯視喀納斯湖最好的地方。登上山頂,野趣盎然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從此望去,喀納斯湖就像是一塊羊脂玉,圓潤柔滑,你絕不會懷疑湖水的純凈,但又不能稱之為清澈,因為即使在水淺的地方,也看不清湖底。平時在陽光照耀下,湖水呈微帶藍綠的乳白色,這是由于上游冰川強烈融化,帶來大量乳白色粉狀冰物所致。
雨后晴天,我們看到的湖水是藍綠色的。沒有一絲波瀾的喀納斯湖平靜如鏡,四周環(huán)繞雪山,天上飄過的白云常投影在湖上。雪峰在遠山中若隱若現。湖面上不時還橫倒著一棵白樺樹。湖不遠處的另一邊是連綿的青山。湖色雖綠,但卻光滑如鏡。藍天、白云、青山、綠樹以湖為界,湖上是實景,湖下是虛景,相映成趣。不用刻意取景,隨手按下快門,哪個角度都是一幅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魅力畫卷。張開雙臂,腳下便是那一汪碧綠,天和地,我和世界似乎已融成了一體。我閉上眼睛盡情享受這樣妙曼的時刻。
據導游介紹,喀納斯湖南北長24公里,平均寬約1.9公里,湖水最深188.5米,面積45.73平方公里。最神奇的是,它以“變色湖”著稱,有“上帝的眼睛”的美譽。湖水顏色會隨著陰晴晨昏的變化而變幻,晴天是深藍綠色,陰天則是暗灰綠色。湖水時而湛藍,時而灰白,時而火紅,時而深綠。碧波萬頃,變幻多姿,令人眼花繚亂。
上帝的眼睛會是什么顏色?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一位資深攝影師如此描述:“就是這湖水的顏色。那是一種乳白色的藍,淡淡的白和淡淡的藍混合在一起的,在調色盤里被孩童慢慢調出來的顏色,或者偶爾你會在天邊看到的一種顏色,你能很強烈地感受到那種純凈和清澈,特別是在山影和樹影的襯托中,在那種靜謐的蟲鳴聲中,你突然會發(fā)現上帝用這種眼睛看著你,穿透你的靈魂,使你的靈魂安靜下來,仿佛是嬰兒的靈魂一般,而你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是誰,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就這樣呆呆地望著上帝的眼睛?!?/p>
喀納斯湖變色的原因至今仍有多種說法。有專家認為,這是云霧、陽光、兩岸山體植被和湖面水汽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有人認為,這是冰川融水將沿途的山石粉末帶入湖中,并因季節(jié)不同、流量和濃度不等而產生變化的結果。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還是個謎。
喀納斯湖真正的魅力,還來自它的三個灣——臥龍灣、月亮灣和神仙灣。
木制的棧道是沿著湖邊蜿蜒建造的。周圍都是筆直的白樺樹,樹枝交錯疊壓,形成一片蔭翳。陽光斑駁地穿進樹枝間,而身邊就是碧如翡翠的喀納斯湖,觸手可及。沿著木棧道一路下行至谷底,順著岸邊繼續(xù)向臥龍灣方向前行,移步換景,一路風光無限。除了賞景,路上還可以近距離觀賞喀納斯不同的樹種。
臥龍灣恰似一條蛟龍盤臥戲水,由此得名。進入景區(qū)后,映入眼簾的便是從湖里流淌出來的水形成的一條清澈的大河,它在山谷間時隱時現,好似一個標致姑娘,在故意捉弄人。河水在陽光映襯下變幻著顏色,時而淡藍、時而碧綠,由于它躲藏在深深的峽谷中,兩岸叢林茂密,車上的人想走近它、親近它,欲罷不能。
走進這里,草甸如茵,山花爛漫。第一個灣便是臥龍灣,人們稱它為喀納斯第一美景一點也不為過??{斯河在這里形成了一個開闊的水灣,水灣里有一個小島,小島的形狀好似一條有頭有尾的巨龍臥在水中,將河水分為兩個水域。在那明快線條的勾勒中,云、山、水、樹被有機地交融在一起,一切是那么和諧,沒有瑕疵。水中的“臥龍”隨著天氣不斷變化,顯露出五光十色的身影。
龍的腹部有一個水灣,是河水的緩沖區(qū),湖光山色倒映其中,應該說,這是臥龍灣最精致的地方。景區(qū)的路是由原來的牧道改造而來的,正好符合審美的角度和視覺效果。人們駐足在半山腰位置,放眼望去,近處是白樺樹林和開闊的草甸;中間是一灣碧水,河對岸的山巒約三分之二遮掩在郁郁蔥蔥的云杉中;頂端部分時而躲進云海里,時而鉆出云霧,使人沉浸在無限遐想的意境之中,不忍離去。
小路回旋環(huán)繞,與那一幅接一幅讓你需屏住呼吸的美景擦肩而過。清澈溪水也由深藍、淺藍、湖藍、淡綠、暗綠、雪白的色彩交替著。
沿著臥龍灣到月亮灣的棧道行走,那時的光影灑過來,碧水藍天美得無法用言語形容。白樺林在喀納斯有點兒唯美,又有點兒浪漫,被稱作情人樹。抬頭仰望,滿眼都是蔚藍色。幾片浮云在眼前悠然地飄動,像小船輕輕地劃過。我突然覺得,不是我在仰望天空,是天空包容著我,用它那寬廣的胸襟包容著我。此時,我仿佛脫離了自我,完全沉醉在它溫柔的懷抱中了。
月亮灣像一道彎彎的月牙,故此得名。更神奇的是水中有兩個“大腳印”——那是天然形成的腳印狀綠洲。相傳這是成吉思汗當年留下的腳印,也有說是天上神仙留下的仙人印??粗@天然形成的“腳印”,令人佩服大自然的魔力。美麗的“S”彎讓硬朗的山景平添了幾分嫵媚,河中間那雙“大腳印”又給人幾多聯想,陽光斜斜地照在河的左岸,穿透多彩的枝葉,河面反射著點點星光,光影交織,色彩繽紛,景致極佳!
第三個灣是靜謐恬美的神仙灣。因為這里總產生水霧,從河水中升騰的白霧,不斷往上升騰,像一條絲帶環(huán)繞在山谷間。灣前同樣有一片開闊的草甸,一直延伸到河邊。一天清晨,草地上露水很大,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香氣,踩著滿地的黃花,如同走入仙境。我支好架子準備拍片,忽然從河灣里躥出了一匹黑馬和一匹白馬,我順著它們的蹤跡尋去,越接近河邊,霧氣越大,也越難走,苔地和沼澤阻斷了前面的路,讓我無法前行。
兩匹馬在霧氣里時隱時現,當我深一腳淺一腳地快接近時,它們卻神奇地從我眼前消失得無影無蹤。透過層層云霧,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再看看周圍,有一個氈房沒有鎖門,旁邊一處柵欄里也沒有牲畜。剎那間,看不清自己,看不到一切,朦朦朧朧,如夢如幻。如果不是空曠山野里傳來的幾聲鳥叫提醒我——這是現實世界,自己還以為穿越時空,闖進了另一個世界。這就是神仙灣的神秘之處吧。
借宿小木屋
草地、木屋、藍湖、原始森林,我們?yōu)樽约簱碛幸粋€夢幻的喀納斯而陶醉。在湖畔的房子,無論是居民或旅館均為木質結構,質樸靜謐。每到黃昏,牛羊歸圈,裊裊炊煙,猶如世外桃源。在中國最美麗的景區(qū)——禾木,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到老鄉(xiāng)家借宿,僅僅為享用一份返璞歸真的浪漫情懷。
圖瓦族村落的牧民衣著樸素,臉都曬得紅紅的。他們至今仍保留著日出而勞、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方式。 晚上,在小巧的木屋里,我們和牧民們同餐同飲,共歌共舞,享受的盡是淳樸的民風民俗。棉茸茸的地毯上,大家與藍袍寬袖的圖瓦長者高興地圍坐一圈,誠心誠意地互敬鮮馬奶釀成的馬奶子酒,禮貌客氣地招呼著品嘗泡了炒米、奶皮子的奶茶,蘸著作料吃著不膩不膻、鮮嫩味美的手抓肉和外皮亮黃、脆嫩柔綿的烤全羊,奶酒奶茶令人醉心醉神,噴香的羊肉鮮味深長,圖瓦人的熱心熱腸滿當當地充盈著木屋、氈房。
闊面健壯的圖瓦老人會向來客講說其古老的歷史、山里巖刻巖畫的神秘以及強壯男子善騎善射的傳奇。 說到興奮處,老者還會捧起馬頭琴,親自彈奏悠揚的蒙古族樂曲,招呼年輕的孫女孫兒與客人歡跳民族舞……濃情濃意就這樣綿綿長長地飄繞在喀納斯湖畔的林間草地。
那個美麗而溫馨的夜晚,幾乎人人都為這淳樸的民風所陶醉,真正領悟到喀納斯被稱為“人類最后一片凈土”的含義。真如國內一位著名的美女作家所說:“天堂很遠,喀納斯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