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查閱分析了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了影響知識共享的知識因素、個體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
一、知識因素
知識具有多重特性,而這些特性內在地影響知識共享的有效性。這些特性主要包括經濟性和隱含性。
(一)知識的經濟性
知識被認為是一種資源、商品和權利,這說明知識具有經濟性,因此,要想充分共享作為資本的知識,需要有恰當且足夠的刺激條件(李富強,葛新權,吳永林,2003) 。知識的經濟價值是指給擁有者帶來的經濟利益和附加價值。Garyson(1998)認為,過于強調知識的經濟價值,會使知識分享者出于對知識經濟價值的保護,不愿主動與其他成員進行知識共享。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會帶來一定量的經濟利益,除非出于個人的信任或者交換的意愿,否則個體會潛意識的隱藏自身具備的知識。
(二)知識的隱含性
對顯性知識進行編碼比較方便,易于學習和交流,而隱性知識則難以格式化,難以用語言和文字表達,所以對隱性知識進行共享往往很困難。姜文(2007)認為知識的隱含性與分散性會給組織內知識共享過程造成很多障礙。一方面,隱性知識本身的隱含性為壟斷提供了客觀條件,其經濟性又會促使隱性知識的擁有者進行知識壟斷;另一方面,隱性知識難以用語言精確表達,即使隱性知識擁有者愿意把自己的知識與別人共享,也是很困難的;隱性知識難以編碼和表達,所以也難以收集與儲存。
二、個體因素
知識共享的主體離不開知識和人,知識共享個體包括知識提供方和知識接受方。
(一)共享意識
共享意識是指知識提供方的知識轉移意識,以及知識接受方的吸收、保留意識(趙碩,2007;王東,劉國亮,2012;霍亭亭,吳翠花,2012)。對于知識提供方來說,從知識的私有觀看,人們傾向于做有利于自己的事,不愿意犧牲個人利益而讓別人獲利;此外,姜文(2007)從知識的權力觀進行分析,發(fā)現知識擁有者具有某種程度的專家權力,而人們都不愿喪失這種由權利帶來的優(yōu)越感。對于知識接受方來說,如果吸收和學習知識的難度大,就會抵觸知識提供者共享的知識;或者擔心被認為無知或者出于對已有知識的偏愛,其也會表現出一種 “排他情緒”。
(二)共享能力
共享能力主要包括知識源的展現力、編碼能力,以及知識受體的理解力、消化吸收力等(張可軍,廖建橋,文鵬,2009)。任何一種能力的匱乏都會導致知識共享的失敗。如果知識共享雙方的能力存在一定差異,也會使共享過程變得困難。
1.知識學習能力。知識接受者的學習能力會影響知識共享的效果(馬慶國,徐青,廖振鵬等,2006;)。對于共享知識而言,需要知識接受者在獲得知識之后,能夠與自身的己有知識相結合,也需要通過認真學習和領會才能真正把握(宋建元,陳勁,2005)。
2.知識溝通能力。在知識共享中,參加成員需要就知識創(chuàng)造活動涉及的某些知識進行頻繁的溝通,知識溝通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在知識共享中,知識擁有者的知識溝通能力決定其是否能夠以知識接受者可以理解的語言或方式表達,制約著知識擁有者的知識在組織中的共享程度(Peter J. Danaher and Roland T. Rust,1994)。特別是,由于隱性知識具有不易表達、不易學習的特性,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將其盡量簡單化、可表達化,這就需要知識擁有者有比較好的知識表達能力。
三、環(huán)境因素
(一)社會因素
黃海花等(2013)驗證了環(huán)境變量、共享渠道、知識資源需求和知識資源池4個維度對知識共享的作用。V. Albino等(1999)驗證了知識共享主體、知識共享客體、知識共享渠道還有知識共享環(huán)境因素是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S. Mclaughlin等(2008)從知識特性、組織結構、內部人員和整體環(huán)境4個方面來研究影響知識共享的因素。蔣媛卉(2015)從知識共享主體、知識共享客體、知識共享渠道和知識共享的情境出發(fā),研究影響科研人員知識共享的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激勵科研人員知識共享的建議。
(二)文化因素
組織文化是指組織中共享的價值觀和信仰,它能指導員工對組織運作的理解,并向員工提供其在組織中的行為規(guī)范。劉婷等(2008)認為組織文化對知識的重視程度和對知識活動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員工參與知識活動的意愿,并間接影響知識活動。組織文化中不確定性規(guī)避、集體主義、權力距離等維度,都會對知識共享產生影響。劉婷、劉益(2008)將Holstede的國家文化維度運用到組織中,認為組織文化表現為集體主義以及權力距離較小的企業(yè)容易構建與合作伙伴進行知識共享的平臺;而個人主義以及權力距離大等價值觀導向會對企業(yè)間知識共享產生消極影響。C. Wolle和T. Loraas將集體主義分為橫向和縱向兩個緯度,并指出這兩個緯度的集體主義都有利于個人知識的共享(WOLlFE C,LORAAS T.,2008)。有些學者也根據原有的理論,指出集體主義感與員工的隱性知識共享行為的正相關關系。田野等(2011)的研究表明,在IT外包中,接、發(fā)包方的組織文化相似度越高,雙方的知識共享水平越高,互相信任程度也越高。(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