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美
【摘要】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正處于投入時間多卻收效甚微的瓶頸期,而多角度的文本解讀可以優(yōu)化教學設計,不僅讓學生在解讀文本的情感體驗中提高閱讀微技能,還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閱讀課上的主體地位,從而打造更具生命力的閱讀課。
【關鍵詞】文本解讀 閱讀教學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初中閱讀教學往往按部就班,教師總是停留在“尋讀,略讀,語言點的講解”層面,這種枯燥乏味的課堂不僅使學生毫無閱讀興趣,久而久之,還不利于學生閱讀微技能的整體水平的提高,使得學生對語篇閱讀“望而生畏”。從教師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前景來看,長期忽略文本解讀的閱讀教學設計會使得自己的語篇分析能力水平降低,更無法做到“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而正確的文本解讀,能打破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瓶頸,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文本解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本解讀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它具有開放性、多元性、生成性、個性等特征,文本解讀的過程就是教師首先與文本對話,走近讀者,然后進行對文本充分挖掘背景下的教學設計,從而帶領學生解讀文本,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趣味閱讀課。
本文將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語》 九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中“Tan Duns music”為例,探討教師如何從以下幾個維度深度解讀文本,以實現(xiàn)有效閱讀教學。
1.解讀文體,明確體裁,把握文章結構。這是一篇關于作曲家譚盾的人物傳記類文章。明確了文章體裁,有利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從而從宏觀上去把握整篇文章。教師在尋讀問題的設計上,需避免“滿堂問”,要根據(jù)文章體裁設計切入點小、視野大的“連環(huán)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避免走低效閱讀的彎路。針對本文的人物傳記特點,要求學生快速尋讀:What is Tan Dun?What is he famous for?What did he show interest in when he was young?What is his achievement?
2.解讀學生的認知,巧妙設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采用恰當?shù)姆绞阶畲笙薅鹊丶せ钆c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學生在心理上會很樂意去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由于學生對聆聽譚盾的高水平的樂曲很感興趣,在快速閱讀階段,學生很樂意以最快的速度尋找文中作品。通過提問:How can he become a world-famous composer?Will he achieve todays success if he doesnt go abroad?Why?提綱挈領式的表格中的線索,不僅讓學生的思考指向更明確,還能通過第二個更有思考深度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熱烈討論,有話想說。
3.以文章標題為切入口解讀。文章的標題就像一扇門,給讀者以最直觀的方向與啟示。它往往簡明扼要,學生可以根據(jù)標題內容對閱讀材料進行推測。
以本課閱讀材料為例,通過提問:“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music without boundaries?”這個由淺入深的頗具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相關的句子論證作者的觀點和自己心中的疑問。這個“主問題”的設計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激活學生頭腦中關于譚盾的相關信息的儲存和理解,從文中譚盾從而讓學生多角度地思考,“音樂無邊”的關鍵信息的體現(xiàn)——“譚盾應用中西樂器結合的編曲”,“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普通物體與樂器結合的演奏方式相結合”,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和讀懂作者的潛在的寫作意圖是很有效的。
4.解讀語意,提取問題。“在閱讀問題的設置上應該遵循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的過程。設置問題一般遵循 3B 原則,即:questions between lines, questions behind lines, questions beyond lines(Douglass, Malcolm P.)。”(陳永芳:2016)在讀后階段,通過回答問題:“Since Tan Dun is best known for winning an Oscar for his music in the film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why does the writer choose to use the award music for the Beijing Olympics in the first paragraph?”將引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如此謀篇布局形成連貫的意圖,從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挖掘文本信息的這些聯(lián)系。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閱讀教學不能是枯燥、低效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圍繞詞匯和語法的教學,而應該在深入地解讀學生閱讀認知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多維度地文本解讀,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一步步地與作者進行對話,建構快樂的閱讀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專業(yè)素養(yǎng),深入解讀文本,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走近作者、探索世界,與作者、老師、同伴間實現(xiàn)近距離的心靈溝通,最終打造民主、和諧、具有生命力的閱讀課堂,并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娟娥.初中英語閱讀教材文本解讀例談[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12):27-29.
[2]陳永芳.文本解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英語教師,2016(6):137-141.
[3]廖少云.例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教學實踐[J].教學實踐,63-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