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張余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對語文教學提出很多要求,尤其是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因為在小學中年級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占有很大比例。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其他教學科目學習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學生只有真正理解理解閱讀教學,老師所講解的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的深刻意義,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分析、理解與掌握,并且很好地應用語文閱讀教學。因此,在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樣學生才能更輕松的學習語文知識。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認識。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先進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效率,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
一、通過略讀明確學習目標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就是重點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通過略讀明白本文所要講述的內(nèi)容與知識點,并且做到心中有數(shù),讓學生知道自己學習的方向,并且讓學生快速主動地進入自主探索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這篇文章時,老師在上課之前讓學生整體略讀,通過讓學生整體略讀,領略內(nèi)容大意,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為學生細讀文章做準備。而且學生通過略讀,找出文章每一段的主題句,獲取文章的大意。一篇文章通常是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的,讓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jié)的關系,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關系來分析、推斷段落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的正確信息。通過略讀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分析總結的能力。
二、通過細讀加強對詞、句的理解
教師在對中年級學生進行閱讀教學訓練時,可以首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標題,猜測這篇課文主要想表達的內(nèi)容,讓同學們各抒己見,因為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內(nèi)在的緊密聯(lián)系,每段的內(nèi)容與主題都有著很重要的聯(lián)系[1]。通過細讀可以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與理解,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更多詞句,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在學習《觀潮》章節(jié)課程中,在學完課程之后,老師讓學生分段細讀,注意文章的細節(jié),注意語言結構,處理每一段的語言點,使學生抓住文章主要的關鍵信息,找到文章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夠使學生對文章每個詞匯的理解更加透徹與深刻。
三、通過推讀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任何學科中,教師都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對學生的興趣,要想讓學生提高對語文的興趣,首先教師要明確思想。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切入點,然后對教學中的重點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再對教學內(nèi)容中的詞、句加以補充和講解,這樣會使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例如:在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興奮地問學生,大家知道大峽谷是什么樣的,提出問題,激起學生間的遐想,因為小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的,然后通過多媒體教學,找出一些有關大峽谷的圖片與音像,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2],使學生感受到大峽谷的壯麗景觀與奇異之美,更加吸引學生,如課文中“大峽谷之外,荒山禿嶺,雪山高原,翻過山口進入大峽谷地區(qū),頓然是另一番景象?!苯Y合多媒體放映的圖片,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奇妙景觀的渴望與想象的能力,讓學生更想親近大自然,更積極地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促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教師的教學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相關信息,通過通讀文章,推測文章中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每個段落之間的銜接關系。這樣通過推讀不僅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還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推斷的能力。
四、教師為學生指定具體的閱讀內(nèi)容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心智不夠成熟,對事物沒有較強的辨識能力,因此,在對小學中年級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指定具體的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閱讀。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涉及的范圍也非常廣泛,比如,有寫景篇、寫人篇、抒情篇、敘事篇等,比如,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中第五單元的課文《珍貴的教科書》,這是一篇敘事的文章,當學生學完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課外閱讀課本上選取幾篇敘事類的文章,讓學生認真閱讀,讀完以后分別說一說這幾篇文章在敘事上都有什么不同,對比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在寫法上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等[3],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教會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要學會運用一些比喻句、擬人句等,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反之,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沒有確切的目標,往往會事倍功半。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幫助學生確定閱讀的范圍和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指定不同的內(nèi)容,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效率。
結束語: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關注和重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和推行,對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趣味場景,注重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應用,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能力和教學質量。我們只有在教學教法上去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吳桂梅.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6)124-125.
[2]李育軍.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方法交流,2015(09):116-117.
[3]周琳芳.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榆林學院學報,2015(09):147-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