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彪
摘 要:作為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追求的就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只有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才能構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以及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備課,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為學生構建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促進小學生語文課程的學習效果以及語文素養(yǎng)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3-02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40
伴隨我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更加注重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對于小學語文課程來說,語文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但是,雖然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會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可是收效甚微。課堂教學有效性偏低的小學語文課堂,使得語文課堂教學的功能無法順利實現(xiàn),不僅對語文教學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還會對祖國未來人才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重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關系著小學生語文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要想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要想提升,教師的教學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影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實施。教師必須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并高效地進行備課。面對新的備課理念,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對自己的角色有充分的認識,不要再把自己視為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的獨裁者,要由課堂的主角轉變?yōu)榕浣?,成為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指路人。
語文教師要多做自我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當中的優(yōu)勢與弱勢,精心設計與自己個性特點有效結合的教案。課后也要加強教學反思,總結出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地進行改進,還要多做自我評價,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與教學水平,掌握較為先進的教學技術,并敢于設想與實踐。
例如,教學《小馬過河》一課時,筆者便運用課件制作的特點,運用松鼠、小馬以及牛伯伯的圖片來開展教學活動,以課件生動、形象的方式為學生講解課文,有效地激發(fā)了小學生的興趣,并為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全面了解學生,促進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更加注重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而開展教學活動也應從以知識為本向以生為本轉變,從而轉變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機械學習模式。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前,必須對所教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掌握他們的學習特點、成長背景以及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愛好、生活背景、知識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才能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目的,促進每位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提升。
三、構建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活動,從本質上看其實就是交流與對話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對話活動的主體,而這種對話只有在平等、輕松的狀態(tài)下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作為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自尊和個性給予充分的尊重,使小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識,還要將學生視為與自己平等的人,真誠地去面對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掌握學習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稱贊》這一課時,筆者便為學生構建了一個愉快平等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扮演小刺猬與小獾來進行對話,在選擇角色時,可根據(jù)學生的喜好,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角色來搭配成組,進行有感情的對話,再交換角色來有感情地朗讀,讓小學生自己去感受文章中兩個小主人公深厚的感情,讓學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使學生感受到自己與教師的平等地位,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有效地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四、有效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也是學習者堅持不懈努力學習的巨大動力。教學中,教師要想每位學生都能夠喜歡學并樂于去學,就必須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轉變傳統(tǒng)枯燥乏味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
語文教師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充滿樂趣的語文課堂,對此,筆者運用游戲導入的方式,使學生可以積極地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所以將游戲融入到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當中,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例如,在看圖寫話的教學中,因為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將圖畫看得非常全面,所以筆者研究了一個小游戲叫做“我來講故事”,在備課時從網(wǎng)絡下載了一些看圖寫話的圖片,但是都是分解的,讓學生開動思維,研究圖片的先后順序,并讓學生根據(jù)圖片來講小故事。學生不僅能夠看到圖片的表面,在有了學習興趣之后,還能將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提升了教學的效果,學生看圖寫話的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文字知識變得形象生動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計算機設備與網(wǎng)絡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在教育體系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呆板的文字變得生動形象,更易于學生理解。
例如,《春》這一文的教學當中,筆者運用計算機在網(wǎng)絡上搜索了關于春的視頻,展現(xiàn)了一幅小草發(fā)芽變綠、萬物生長、百花齊放、燕子歸來的生機盎然的春的景象,讓學生對春天有了直觀的理解,學生也感受到春天的生動景象,在學習課文時則會充滿了感情色彩,對文章中文字描述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要想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教師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全面了解學生,使教學更具針對性,還要構建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有效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文字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才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4):24-28.
[2] 金微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 才智,2014(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