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關于基層審計機關開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思考和建議
◎劉莉
自2014年全國各級審計機關陸續(xù)開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審計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筆者作為基層審計人員參加了近兩年的政策跟蹤審計,結合自己參與審計的工作實際來探討基層審計機關如何開展對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
目前,基層審計機關開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以參加上級審計機關統(tǒng)一組織的項目為主,采取自上而下的審計方式,由省級審計機關統(tǒng)一制定政策跟蹤審計實施方案以及各季度的審計要點及安排,下級審計機關配備相應的審計人員實施審計并上報審計結果。通過近兩年政策跟蹤審計的實踐發(fā)現,基層審計機關在審前準備、方案實施、審計取證、審計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在審計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難題。
審計的法律依據和規(guī)范有待健全。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在規(guī)范和制度建設方面相對滯后。審計機關跟蹤審計介入的時機、審計依據與方法、組織方式和實施步驟等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規(guī)范與依據,特別是基層審計機關在實施跟蹤審計時,由于缺少法律依據以及可操作性的審計規(guī)范,往往比較被動,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策跟蹤審計實踐的進一步拓展。
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有待提高。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內容之多、范圍之廣是前所未有的,在2015年度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項目中,審計方案涉及和需要參考的中央文件有64件、省政府文件34件,審計內容涵蓋了推進簡政放權、促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減輕和公平企業(yè)稅負等23個方面的內容,這就對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事實上,基層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大多數都是財會專業(yè)背景,對其他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比較薄弱,對涉及政策跟蹤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文件的理解與把握更是一知半解,在審計過程中往往只是按照上級機關的實施方案或者報告模板的內容被動地進行審計,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策跟蹤審計報告的質量。
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機制有待加強。一方面,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覆蓋面廣,一般涉及到發(fā)改、財政、工商、稅務、住建、環(huán)保、人社、衛(wèi)生等多個部門,各部門間必須加強溝通協調、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好跟蹤審計工作。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對政策跟蹤審計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配合的積極性不高,基層審計機關要牽頭協調好各部門特別是本級政府并不容易。另一方面,一些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的工作指導性不強,協調性不夠,基層審計機關又受到人力資源、審計手段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就是單純的“填表式審計”,有的甚至就是“應付式審計”,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策跟蹤審計的執(zhí)行力和時效性。
完善審計法律規(guī)范體系。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對于審計機關來說是一項全新的課題,對其法定職權、審計依據、審計對象和范圍、審計方法和程序等的確定尚處于探索階段。因此亟需建立一套規(guī)范的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準則、方法、質量控制流程和風險防范體系。建議上級審計機關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與完善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操作規(guī)范和指南,盡快出臺相關審計準則與細則,為基層審計機關開展政策跟蹤審計提供更加具體的業(yè)務規(guī)范,確保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大程度地提升審計工作質量,防范審計風險。
強化審計專業(yè)隊伍建設。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和較高的職業(yè)判斷能力,更需要具備較強的政治敏感度和宏觀政策分析水平。為此,作為一名審計人員,一方面我們自身必須要加強學習,特別要深入學習與領會黨中央有關穩(wěn)增長、促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及其相關文件精神,全面提升自己的政策理論水平。另一方面,建議上級審計機關要進一步加強對基層審計人員的業(yè)務指導和培訓,集中組織參審人員進行政策跟蹤審計專題培訓,熟悉每項政策的出臺背景、政策目標、主要措施、關鍵環(huán)節(jié)等,提高政策跟蹤審計的效能,強化審計專業(yè)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審計機關的整體業(yè)務水平。
構建部門協調運行機制。一個良好的協調運行機制是保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基層審計機關應加強與本級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以求得思想上的統(tǒng)一,使得各參審單位牢固樹立政策跟蹤審計“一盤棋”的思想,按照相關要求主動與審計部門進行工作對接,明確分管領導、具體聯絡人以及各自的職責分工,全力支持與配合審計工作,確保跟蹤審計結果真實可靠。另一方面,審計機關內部應加強上下聯動,基層審計機關要將跟蹤審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上報與反饋給上級審計機關,上級審計機關應加強對政策跟蹤審計工作的業(yè)務指導,在審計組織方式和方法的選擇上要兼顧基層審計機關的實際可操作性。基層審計機關只有與上級審計機關、本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構建一個縱橫交錯的協調運行機制,上下聯動、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確保政策跟蹤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創(chuàng)新審計工作方式方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內容多、范圍廣與基層審計機關人員少、任務重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創(chuàng)新審計工作方式和方法成為確保政策跟蹤審計順利實施的關鍵。創(chuàng)新審計工作方式就是要整合資源,積極探索“政策跟蹤審計+”的工作模式,突出審計重點,實現審計資源配置的最優(yōu)化。比如,將政策跟蹤審計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相結合,重點關注財政資金的撥付、使用和效益情況;將政策跟蹤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重點關注領導干部貫徹執(zhí)行重大方針、政策以及決策部署情況;將政策跟蹤審計與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相結合,重點關注重大項目的規(guī)劃、立項、建設和效果情況。創(chuàng)新審計工作方法就是要樹立績效審計理念,圍繞政策措施落實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審計工作。審計中不僅要查閱相關的會計資料,更多的是要查閱業(yè)務工作資料,有些還要延伸到政策所涉及的項目、企業(yè)現場了解、查看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發(fā)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計算機大數據審計、比較分析等多種審計方法來發(fā)現疑點,有的放矢地開展審計,提高審計的工作效率。
(作者單位: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經濟責任審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