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菊華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溫暖,是希望,你是那人間四月天”這是林徽因筆下燦爛明媚的四月。四月,花季來的很快,滿眼的鮮艷,滿眼的花紅柳綠。此時的南昌,草長鶯飛,鶯歌燕舞。溫潤的陽光,和煦的春風,裹挾著街道兩旁各色鮮花的味道,吹皺著一湖碧水,暈開朵朵水花。一切,都那么的充滿詩情畫意,那么的令人心曠神怡。在這樣美麗的季節(jié),我們幸運的與“和美課堂”跌進了一場奇遇……這場奇遇也必然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奇遇閱讀
“如果有天使,就是你低頭讀書的模樣?!薄K心。在學習竇桂梅老師的課時我看到了一個個閃耀在課堂上的天使。竇老師的開篇,是從“奇遇”開始的。孩子們關于“奇遇”的各種理解,構成了這本書的敲門磚,從奇遇出發(fā),竇老師在事先配好的背景音樂中開始講述故事,第一場景結束后進入討論,竇老師拋出的問題是:如果你被水手發(fā)現(xiàn),你會怎么辦?
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在水桶底下找到開關,順利溜走”、“努力保護自己不被發(fā)現(xiàn)”……竇老師話鋒一轉,再回到“奇遇”這個詞,孩子們圍繞“奇遇”給出更加清晰的定義:冒險、意想不到的旅行、有懸疑。通過這場討論,竇老師啟發(fā)孩子們圍繞“情節(jié)、人物、細節(jié)、線索”閱讀這本書。主線被梳理清楚之后,繼續(xù)往下讀。是漸進的節(jié)奏:詳解第一本、討論前三本、快速搶答后七本。孩子們在主線思維的引導下,很輕松掌握了這本書的結構。
學生對畫面的敏銳觀察力讓人嘆為觀止,兩個畫面主要元素迅速被找出:無處不在的書和筆。結合孩子們對畫面的觀察,竇老師用經(jīng)典童話《匹諾曹》的傳統(tǒng)故事畫面和《威利的奇遇》中的畫面進行比較,討論,引導孩子們觀察《威利的奇遇》在圖文結合時的尊重和創(chuàng)新。并帶出《愛麗絲漫游奇境》中的經(jīng)典臺詞:“我是青春,我是快樂,我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闭n堂的氛圍越來越熱烈,竇老師拋出“妙不可言”這個詞,讓孩子們用一句話對《威利的奇遇》做個概述。竇老師的整堂繪本閱讀賞析課,是自然的,不著痕跡的,讓人回味無窮的,讓人為之震撼的不僅僅是竇老師行云流水般親切真實的課堂,更甚而感之的是她對孩子們一句句扣人心扉的話語,她說:“好的語言就像太陽,會永遠照耀我們,而閱讀便會給你們帶來一場場妙不可言的奇遇。”
竇老師無疑利用這節(jié)課給我們掀起了一場巨大的閱讀風暴,而這場閱讀風暴就像是開在教育界高處的一朵嬌嫩而有力的花朵,散發(fā)著迷人芬芳。同樣的,熊忠雄老師的群文閱讀《把掌聲分給她一半》《跨越拜年的美麗》《夢圓飛天》,以及朱麗玲老師的《遠行靠什么》也都在闡釋著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在培養(yǎng)孩子們讀的過程中,同時滲透給孩子們技巧,方法,以獲得閱讀中更多的信息并感受語言的神奇、文字的魅力。我想孩子們在他們的課堂上,學會的不僅僅是那幾篇課文或者幾個故事,更多的應該是對閱讀的興趣,對閱讀的熱愛,對閱讀的需求。
是啊,這何嘗不是一次妙不可言的奇遇……
二、奇遇寫作
寫作是思維開出的花朵,但對于從事教學第一線的老師而言,這也是一株刺人的花朵,老師們經(jīng)??嘤谌绾谓毯昧曌?,孩子們痛于如何才能寫好習作,難道這株花我們都只能遠觀嗎?此次何老師的寫作課讓我深深的感到?jīng)]有教不好的寫作,只是你要善于挖掘孩子們的寫作天賦。他帶給我們的是繪本寫作課,這不是一節(jié)簡簡單單的寫作課!在這堂課中,何老師給予學生極大的空間,讓他們自由想象,盡力觀察。一本兒童繪本《我的幸運一天》在他的課上活靈活現(xiàn),說實話我看過的繪本不少,聽完何老師的課卻讓我真正發(fā)現(xiàn)繪本藝術真正的意義!何老師每出示一幅圖片,就會讓孩子們仔細觀察,找到細節(jié),然后再用自己的體會讀出對話,演出對話,極大提高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都非常踴躍!在何老師的課堂上,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積極想象,無限活力。本課的寫作指導在“可是”一詞中展開。先是讓學生通過小豬用了三次可是救了自己的命,體會“可是”的作用,理解“可是”表示意思轉折。然后出示場景讓學生用“可是”來續(xù)寫句子,孩子們寫的各不相同,都非常有意思!簡單的例句聯(lián)系之后,何老師加深難度,出示繪本中的一幅圖,讓孩子們用“可是”續(xù)寫故事,符合繪本發(fā)展的要求。從淺到深,由簡到難,從句子到故事,一步一個腳印引領著學生動腦動筆,從開心快樂中完成一場寫作,這種輕松的寫作態(tài)度,正是孩子所需要的!他們需要的是輕松,而不是對寫作的恐懼,是愉快的寫故事,而不是面對作文本時的糾結與不安。
管建剛老師說過,兒童寫作的基本功是寫故事,我們不要逼迫他們必須從外貌啊,動作啊等方面寫,這樣會桎梏孩子們的想象力,要從他們喜歡的方面出發(fā)。例如描寫動物,只要是寫動物,何必限制他們的自由,給他們想象的空間也許他們會還你一個你平時沒有看到的可愛的小動物!兒童寫作,需要自由!
三、奇遇“文化三課”
很是幸運,這次聆聽了王崧舟老師的《楓橋夜泊》,這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表達“愁緒”的詩,課伊始,王老師依次精心拓展了一組與鐘聲有關的詩句。當代陳小奇《濤聲依舊》中的“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著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保ㄇ澹┩跏康潯兑褂觐}寒山寺》的“十年舊釣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保鳎└邌ⅰ恫礂鳂颉返摹皫锥冉?jīng)過憶張繼,月落烏啼又鐘聲?!保ㄔ╊欑摹恫撮愰T》“西風只在寒山寺,長風鐘聲攪客眠?!焙停ㄋ危╆懹巍端迼鳂颉返摹捌吣瓴坏綏鳂蛩?,客枕依然半夜鐘。”課尾在教師的引讀下,學生再次回讀這些詩句,使這寒山寺的鐘聲穿越時間的回廊,久久回蕩在學生的心頭。中間教學古詩時,通過“對”與“伴”的換字辨析,想象鐘聲對張繼說話等環(huán)節(jié),感受這鐘聲對于張繼的特殊意義與有情有義。在理解古詩內(nèi)容,體會古詩情感環(huán)節(jié),王老師以問題:“那個晚上,張繼睡著了嗎?你怎么知道?”直接引導學生圈出詩眼“愁眠”。王老師說:學習這首詩,主要是想讓孩子們知道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在,世人都有煩惱,都有愁緒。小小一首詩的教學中,穿插了從古到今多首關于“鐘聲”的古詩,豐富了課堂的文化內(nèi)涵。還拓展了古人借“明月”抒思鄉(xiāng)、思人之情的一組詩句,點出張繼把這份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愁、懷人之情寄托給“鐘聲”的創(chuàng)舉。后人所寫的有關“鐘聲”的詩都跟張繼息息相關,跟《楓橋夜泊》緊緊相連。一首小詩,一位詩人,一段經(jīng)歷,徐徐而來,蕩氣回腸。這堂課,學生感受到了“經(jīng)典的魅力,文化的力量?!蓖趵蠋熞恢背珜г娨庹Z文的學習,“在促進學生生命和諧發(fā)展的同時,努力實現(xiàn)自我生命的和諧發(fā)展,讓師生在教育的大地上詩意棲居”這也正是王老師的魅力之所在。
從閱讀到寫作,從寫作到對文化的傳遞與承載,兩天的課,讓我感觸很深,借用竇老師說的話: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yè)。當孩子走進校園,開始他生命的體驗時,教育給予他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是提升還是壓抑,是創(chuàng)造還是束縛,取決于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行為,更取決于教師全新的適應未來的教育理念。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當教師?我們的語文教育應如何關注學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實踐是語文教學要沖破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樊籬。學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課堂又要超越課堂;尊重教師,又要超越教師,為學生的生命奠基,為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奠基,讓語文學習煥發(fā)生命活力;讓語文學習充滿成長氣息;讓語文學習綻放智慧花朵。
所以,加油吧!努力讓自己成為合格的語文老師,努力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等到日后有朝一日也能像竇老師一樣驕傲自豪地說:“我是教語文的,我是教人學語文的,我是用語文教人的!”能在四月與名師們奇遇,心懷感恩,感恩一切,感恩四月,感恩這燕的呢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