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重要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對于孫中山的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有較強的指導作用,也為后來中國共產(chǎn)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具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孫中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教學設計思路
三民主義作為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在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jù)高二學生的學情以及課程標準和本單元內容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孫中山新、舊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基本內容以及評價。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問題探究,使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及分析材料,獲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對新舊三民主義的解讀中培養(yǎng)學生關注民族、關注世界的歷史使命感和培養(yǎng)與時俱進的精神。使學生感受到孫中山先生與時俱進的高貴品質和“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1.重點:新舊三民主義的內容、影響。2.難點:新舊三民主義的評價及比較。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孫中山、毛澤東和鄧小平三位偉人的照片。
教師導入:同學們,大屏幕上的這三個人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們是孫中山、毛澤東和鄧小平,這三位偉人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掀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先行者,他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使中國人民醒過來;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站起來;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人民富起來。
第一部分:三民主義的提出
教師:大屏幕展示基本問題,學生結合自己的學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查(三民主義:1.背景2.提出3.內容4.評價)
探究一:三民主義與同盟會綱領之間的關系
教師:大屏幕展示
閱讀材料一:
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shù)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shù)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孫中山:《三民主義和中國前途》。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得出三大革命與三民主義的對應關系:
民族革命——民族主義;政治革命——民權主義;社會革命——民生主義。
材料二: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有了政權,就有了一切。沒有政權,就喪失一切。
學生:在對材料解讀的基礎上得出三民主義三者之間的關系:民族主義——前提;民權主義——核心;民生主義——補充和發(fā)展。
探究二:三民主義的評價
學生:根據(jù)材料小組合作得出結論。
教師大屏幕展示:材料一:“我們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人……我們推倒?jié)M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
材料二:其現(xiàn)在之地價,仍屬原主。所有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于國家,為國民所共享。
材料三:1.列強:沒了清政府還有代理人。2.地主:想要“平均地權,漲價歸公”,想得美,等著瞧!3.農(nóng)民:資產(chǎn)階級的共和國,關我們啥事?我們還是得不到土地?。?/p>
學生: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主義是反對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但沒有提出反帝;還可以看出民生主義并沒有徹底解決農(nóng)民的土地問題,所以不是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
教師總結:三民主義的兩大局限性:沒有明確反帝;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
第二部分:三民主義的實踐
教師展示圖片:辛亥革命、末代皇帝溥儀、二次革命等一些列革命實踐活動圖片。
教師總結:孫中山三民主義指導下的革命實踐都以失敗而告終,但孫中山先生放棄了嗎?
大屏幕展示材料:中華民國就像我的孩子,他現(xiàn)在有淹死的危險……我向英國和美國求救,他們只顧著站在岸上嘲笑我。這時候,漂來了蘇俄這根稻草。因為要淹死了,我決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組中國國民黨,使本黨能有更多的工人參加進來。為了謀求社會的根本改變,還要努力喚起民眾覺醒?!?922年孫中山談話錄。
從材料看:20世紀20年代前后,孫中山的思想認識有何變化?
學生:孫中山并沒有放棄,而是以歐美為師→以俄為師。
第三部分:三民主義的發(fā)展——新三民主義
教師:大屏幕基本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查(新三民主義:1.背景2.標志3.內容4.評價)
教師:多媒體展示:
材料一:舊民族主義:所有中國前此與各國締結之條約,皆繼續(xù)有效?!吨袊藭锩铰浴?/p>
新民族主義:非排除擾亂中國之外國勢力,中國之統(tǒng)一和平乃決不可能?!?924年孫中山演說
材料二:舊民權主義: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政府?!?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新民權主義:給一切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個人及團體以自由權利?!?924年《國民黨一大宣言》
材料三:舊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新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耕者有其田。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結論,“新”在提出明確的反帝要求;“新”在強調普遍平等的民權;“新”在更能體現(xiàn)反封建和扶助農(nóng)工。
教師:大屏幕展示材料,找出中共民主革命綱領和新三民主義之間的共同點。
材料一:民族主義,有兩方面之意義: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其目標皆反帝國主義而已?!吨袊鴩顸h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材料二:中國共產(chǎn)黨(一)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立國內和平;(二)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中共民主革命綱領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第四部分:三民主義的光芒
教師: 多媒體展示孫中山先生的照片以及文字描述先生一生中的兩次重大轉變,引發(fā)學生思考。
【教師小結】聆聽偉人語錄,謹遵偉人教誨;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