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鑫丁俊杰*楊曉賀姚亮亮劉偉趙海紅王平申宏波
(1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佳木斯分院/農(nóng)業(yè)部佳木斯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試驗站,黑龍江佳木斯154007;2黑龍江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7;第一作者:guxin1111@163.com;通訊作者:me999@126.com)
氣象因子對寒地水稻鞘腐病發(fā)生的影響
顧鑫1丁俊杰1*楊曉賀1姚亮亮1劉偉1趙海紅1王平1申宏波2
(1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佳木斯分院/農(nóng)業(yè)部佳木斯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試驗站,黑龍江佳木斯154007;2黑龍江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7;第一作者:guxin1111@163.com;通訊作者:me999@126.com)
為明確主要氣象因子對黑龍江省水稻主產(chǎn)區(qū)水稻鞘腐病發(fā)生的影響,從2007年開始連續(xù)10年進行定點調查,收集水稻鞘腐病發(fā)生時期的氣象因子及病情指數(shù),采用通徑分析及逐步回歸的方法,對影響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數(shù)的氣象因子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8月份的平均溫度是對水稻鞘腐病影響最大的氣象因子,其次為8月份的平均降雨量和9月份的平均日照時數(shù)。試驗結果為適期施藥防治水稻鞘腐病奠定了基礎。
水稻鞘腐病;氣象因子;通徑分析;寒地水稻
黑龍江省是我國寒地粳稻的重要產(chǎn)區(qū),隨著近些年黑龍江省水稻新品種不斷涌現(xiàn)及水稻栽培面積的逐漸擴大[1],水稻鞘腐病的發(fā)生日益嚴重。黑龍江的水稻鞘腐病主要是由禾谷鐮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var.caricis(Oud.et Sp.)Wr.]引起的一種氣傳真菌病害[2],其發(fā)病情況受溫度、濕度、施肥量、密度、灌水方式和品種等多方面影響[3]。因多年來水稻鞘腐病不是黑龍江水稻生產(chǎn)上的主要病害,并且發(fā)生具有間歇性的特點,所以國內專家對其研究較少,并且大多只進行了藥劑防治的篩選試驗[4-5]。辛惠普等[2]研究了該病菌的生物學特性及發(fā)病規(guī)律,并提出了較為有效的防治方法。氣傳病害受降雨量、平均氣溫、平均日照時數(shù)等氣象因子的影響很大,所以筆者采用通徑分析的方法對這段關鍵時期的氣象因子與病情指數(shù)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以期建立方便可靠的預測預報模型,為水稻鞘腐病的防治奠定基礎。
在2007-2016年間,連續(xù)10年在黑龍江省二道河農(nóng)場試驗地內進行定點試驗。試驗田面積為1.0 hm2,大棚育苗,3~4葉移栽,插秧規(guī)格27 cm×10 cm,每叢4~5苗。稻種使用0.1%多菌靈浸種消毒,實行拱架式薄膜育秧。全程不施殺菌劑,田間肥水管理按常規(guī)高產(chǎn)措施進行[6]。氣象資料選擇 6-9 月的平均氣溫(X1、X2、X3、X4)、平均降雨量(X5、X6、X7、X8)和平均日照時數(shù)(X9、X10、X11、X12)[7]。并于 9 月 30 日調查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數(shù)(Y)。
0級 無??;
1級 病斑面積占整個劍葉葉鞘面積的1/4以下;
2級 病斑面積占整個劍葉葉鞘面積的1/4~1/2;
3級 病斑面積占整個劍葉葉鞘面積的1/2~3/4;
4級 病斑面積占整個劍葉葉鞘面積的3/4以上或稻穗未能從劍葉葉鞘內抽出,被包在劍葉葉鞘內或稻穗從劍葉葉鞘抽出后全部為空秕粒。
采用DPS7.05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對黑龍江省東部地區(qū)(三江平原)水稻鞘腐病的病情指數(shù)與氣象因子資料進行整理,由表1可以看出,2007年病害最為嚴重,病情指數(shù)達25.36%,其次為2011年、2009年。2013年病情指數(shù)最低為17.52%。由圖1可以看出,9月末的病情指數(shù)與8月份的平均溫度、8月份的平均降雨量的變化趨勢相同。
通徑分析結果(表2)表明,在入選的8個氣象因子中,8月份的平均溫度(X3)的直接通徑系數(shù)最大,為0.9163,說明它是對水稻鞘腐病影響最大的氣象因子;其次為8月份的平均降雨量(X7),為0.7127,說明8月份的平均降雨量也是影響鞘腐病發(fā)生的關鍵氣象因子之一;再次為9月份的平均日照時數(shù)(X12),為-0.5816,說明9月份的日照時數(shù)越少越容易導致鞘腐病的發(fā)生。通過DPS軟件進行通徑分析,這8個氣象因子的直接通徑系數(shù)為0.99992,說明這8個氣象因子占所有影響水稻鞘腐病氣象因子的99.992%。
表1 2007-2016年黑龍江省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數(shù)與主要氣象因子
表2 氣象因子與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數(shù)的通徑分析
決定系數(shù)=0.99992;剩余通徑系數(shù)=0.00911。
圖1 8月份平均溫度、降雨量與9月末病情指數(shù)之間的關系
通徑分析為回歸分析的擴展。回歸分析不考慮各個因子之間的相互關系,而通徑分析考慮了各因子對鞘腐病發(fā)生影響輕重,也考慮了各因子間的相互影響,這樣就可找到預測水稻鞘腐病發(fā)生的幾條可能途徑[9]。通徑分析的結果明確了8月份的平均溫度與平均降雨量是對水稻鞘腐病影響最大的氣象因子。這與生產(chǎn)上的實際發(fā)生情況相吻合,8月份為寒地水稻的抽穗期,適宜的溫度及濕度加上低日照時數(shù)極利于水稻鞘腐病菌的侵染擴展。因此,當遇到8月份溫度高、降雨量多及9月份日照時數(shù)少的年份就應該對水稻鞘腐病提早防治,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試驗僅明確了寒地水稻鞘腐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與氣象因子之間的關系,并且本試驗只考慮了氣象因子這一因素,但是水稻鞘腐病的發(fā)生還與輪作制度、耕作措施、防治策略等因素也有著密切相關,這需在日后進一步研究。
[1] 趙光明.寒地水稻高產(chǎn)與養(yǎng)分高效利用的綜合管理技術研究與示范[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2] 辛惠普,馬匯泉,姚守禮,等.寒地水稻鞘腐病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技術[J].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學報,2001,13(2):1-6.
[3] 李洪林,宋偉,吳亞晶.穴株數(shù)對寒地水稻鞘腐病發(fā)病的影響[J].黑龍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4(1):59-61.
[4] 王曉燕,劉亞軍,張曉博,等.寒地水稻鞘腐病田間藥效試驗研究[J].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2011(6):7-8.
[5] 于愛國,李洪林,張苗森,等.幾種殺菌劑對水稻鞘腐病及其產(chǎn)量的影響[J].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2016(5):2-3.
[6] 趙自君.黑龍江省水稻主產(chǎn)區(qū)稻瘟病流行情況氣候區(qū)劃及預測預報模型的研究[D].大慶:黑龍江省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08.
[7] 謝佰承,郭海明,歐高財,等.氣象因素與早稻稻瘟病發(fā)生的條件分析[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07(6):142-143.
[8] 穆娟微,李鵬,李德萍,等.寒地水稻主要病害調查研究[J].北方水稻,2009,39(3):19-21.
[9] 袁軍海.稻瘟病預測預報研究進展[J].張家口農(nóng)專學報,1997,13(3):57-60.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Rice Sheath Rot in Cold Region
GU Xin1,DING Junjie1,YANG Xiaohe1,ZHAO Haihong1,YAO Liangliang1,LIU Wei1,WANG Ping1,SHEN Hongbo2
(1Jiamusi Experiment Station,Harmful Biology of Crop Scientific Monitoring Station,Ministry of Agriculture/Jiamusi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amusi,Heilongjiang 154007,China;2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Jiamusi,Heilongjiang 154007,China;1st author:guxin1111@163.com;*Corresponding author:me999@126.com)
In order to define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rice sheath ro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occurrence of rice sheath rot from 2007 to 2016 by the point-survey way,and collected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disease index during rice sheath rot occurrence period.By means of path analysis,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disease index of rice sheath rot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August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meteorological factor to rice sheath rot,followed by the average rainfall in August and the average sunshine hours in September.The test results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proper control of rice sheath rot disease.
rice sheath rot;meteorological factors;path analysis;rice in cold region
S431.11
A
1006-8082(2017)06-0064-03
2017-07-11
黑龍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利用SSR技術構建大豆種質抗灰斑病分子身份證”(JC20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