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梅
【摘要】面對學業(yè)水平測試的新挑戰(zhàn),作為中職的語文教師須由原來的教書匠轉成為“全能型的教師”,由“經驗型教師轉變?yōu)椤睂W者型教師,實現(xiàn)這種轉變的重要途徑就是教師要積極投身于教育科學研究。語文說課作為教研的一種新形式,值得探究。那么,在實踐中我們應如何說好語文課呢?
【關鍵詞】語文說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4-0294-02
面對學業(yè)水平測試的新挑戰(zhàn),作為中職的語文教師須由原來的教書匠轉成為“全能型的教師”,由“經驗型教師轉變?yōu)椤睂W者型教師,實現(xiàn)這種轉變的重要途徑就是教師要積極投身于教育科學研究。語文說課作為教研的一種新形式,值得探究。那么,在實踐中我們應如何說好語文課呢?
一、“語文說課”是什么
我認為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朱淑仁老師的表述較為全面,即“語文說課應是在職教師以及職前的準教師以新的課程理念和學生的特點為依據(jù)備好說課稿,然后面對全體聽眾系統(tǒng)地談自己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jù)或對所聽課的教學設計及依據(jù)進行評述”以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
二、“語文說課”為什么
(一)語文說課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說課活動,可以引導教師思考為什么要這樣教學,進一步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理清教學的思路,這就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語文說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教學思路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說課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yǎng),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三)語文說課有利于教學經驗的推廣
說課不像上課、聽課等教研活動會受時間和場地等的限制,且人多人少都可以,時間也可長可短,非常靈活,有利于開展教研活動,推廣教學經驗。
三、“語文說課”說什么
語文說課說什么呢?筆者認為,在說課活動中“教什么”“怎么教”固然要說,同時要說出“為什么”這樣教。因為說課就是要闡釋自己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設計思路的合理性,以供品評和借鑒的,否則說課就成流于形式的公開課。
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致橡樹》時,對教案作了如下設計
(一)讓學生的自讀與教師的范讀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感情誦讀讓學生在讀中領悟作品的含義。
(二)一連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適時加以指導。
1.你最喜歡哪一句或者哪幾句?請指出來并加予闡述。
2.作者怎樣描寫橡樹與木棉的關系的?請讀出來。
3.作者怎樣深化了主題?請有感情的朗讀。
這段說課我們能看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但什么這樣教,我們不得而知,而這背后的東西恰恰正是我們開展教研活動的目的,合理的要借鑒吸收,不合理的要共同討論加以糾正。本課教學的目的是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為此就要加強語感訓練。語感訓練在實施過程中通常包括語感實踐和語感分析。語感實踐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聽、多背、多說、多寫,這就交代了執(zhí)教者在文中反復讓學生多讀的原因。語感分析需結合具體語境品味文中語言的妙處。所以執(zhí)教者給出的幾個問題,都需要學生動腦筋對語言進行仔細琢磨,這就很好地把語感訓練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了。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讀詩,實際上又把語感訓練和審美陶冶結合起來了。這就是對“為什么”進行詳細地闡釋和論證。
四、語文說課“怎么說”
“說課”是一門“藝術”,要成功地說好語文課,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說得“恰當”。對教材地位和作用的了解,直接反映說課者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并會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制訂。對教材理解越深刻,說課內容將越充實、全面,反之就簡單、膚淺。(二)教學目標說出“適切性”。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對教學活動具有很好的導向和監(jiān)控作用。在語文說課中,我們一定要說清: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教學目標與課文教材編寫者的意圖的關聯(lián)性,教學目標與“課標”的關聯(lián)性,教學目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的關聯(lián)性??傊f教學目標一定要突出“適切性”。(三)教學內容說出“重難點”。由于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材都是文選型的,以至許多教師就誤認為課文就是教學內容。一節(jié)課下來字、詞、句、篇、修等,樣樣包攬,說者口干舌燥,聽者云里霧里。這節(jié)課教學內容到底是什么,重點是哪些內容,難點又如何突破?在說課時,說課者必須講清教學內容,明了重難點使聽者聽后感到心悅誠服。這點務必重視,因為說課時重點難點說得是否清楚,確定得是否準確,能看出一個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高低。(四)教法學法說出“有效性”。只有教法得當,教師才能有條不紊地施教;只有學法合理學生才會興趣盎然地受教。要做到教學得當,學法合理,教師在備課、說課時一定要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
比如《尋找時傳祥》一文,有位老師是這樣處理的。這是一篇人物通訊,文中所寫的人和事與當今社會又有幾十年的距離,為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情況下,說課者在教法上從以下三個方面切入:
1.由人物品評切入引導學生劃出不同時期人們對時傳祥的不同態(tài)度和評價,并進行對比,由此學生學會評價歸納法。
2.由通訊知識切入在學法上,指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時傳祥的不同經歷,學習運用新聞語言寫作,讓學生明白圖表對比法的好處。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人物傳記的寫法,為時傳祥作傳。此法學生既掌握了寫作簡歷的要旨,也大致了解了時傳祥。
3.由生活實際切人此說課教法之所以成功,最關鍵的一個因素是結合了學生的實際,針對文中事和人與現(xiàn)實社會的距離,指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法,思考時傳祥對我們的生活又有怎樣的意義。教師一定要為學生作鋪墊,符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
五、需明確以下幾種關系
(一)說課與備課的關系
說課與備課的教學內容都是主要任務相同,都是課前的準備工作,都要學習課程標準,吃透教材,了解學生,選擇教法,設計教學過程。
不同之處在于:
1.概念內涵不同說課屬于教研活動,研究問題要比備課更深入;備課的主要任務是設計教學任務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驟,屬于教學活動。
2.對象不同說課是面對其他教師,說明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備課;而備課是要把結果展示給學生,即面對學生去上課。
3.目的不同說課是幫助教師認識備課規(guī)律,提高備課能力;而備課則面向學生,它能促使教師寫好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
(二)說課與上課的關系
說課是對課堂教學方案的探究說明,上課是對教學方案的課堂實施,兩者都圍繞著同一個教學課題,從中都可以展示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都能反映教師語言、教態(tài)、板書等教學基本功。一般來說,從教師說課的表現(xiàn)可以預見教師上課的神情。說好課可為上好課服務。
說課與上課又有區(qū)別:
1.要求不同上課主要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說課則不僅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而且還要說出“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
2.對象不同上課是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間的雙邊教學活動;說課是課堂外教師同行間的教研活動。上課的對象是學生,說課的對象是具有一定教學研究水平的領導和同行。
3.評價標準不同上課的評價標準雖也看重教師對課堂教學方案的實施能力,但更看重課堂教學的效果,看重學生實際接受新知、發(fā)展智能的情況;說課重在評價教師掌握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應用教學理論以及展示教學基本功等方面。
一般認為,說課水平與上課水平具有正相關系,但也有例外,即某些教師說課表現(xiàn)不差,但實際課堂教學卻不理想。一個重要原因是上課比說課多了一個不易駕馭的學生因素。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灌輸?shù)穆牨?,而是隨時參與并作用于教學活動全過程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上課時自覺、能動地發(fā)揮調動學生積極性,機智處理教與學中的矛盾,有效控制教學進程等方面的才能,而說課則往往涉及不到這些方面。說課是介于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于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于上課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準備。
(三)說課”與“無生上課”的聯(lián)系
“說課”和“無生上課”是近些年來“優(yōu)質課”大賽中比較受推崇的兩種教學模式。二者都是面對著評委、領導或同行,二者都必須在要求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一般是15-20分鐘。因為都是沒有學生參與,所以只能對課堂效果進行一定的預測。
“說課”和“無生上課”的不同點:
1.“說課”主要是闡述教學思路,重在介紹教法、學法等;而“無生上課”則是對“有生上課”在時間上的高度壓縮,時間雖短,但是應該具備“有生上課”所擁有的一切情節(jié)。
2.“說課”不能體現(xiàn)課堂互動,而“無生上課”則必須體現(xiàn)“互動”這一環(huán)節(jié),常常是自問自答,問后即答(一般控制在3-5秒)。
3.“說課”的重點是“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側重于教學的理論依據(jù);“無生上課”的重點是如何改進教學,側重于課堂教學中教的方法和過程。
總之,只有明了語文說課概念、意義、內容,程序,弄清了“說課”與備課、上課及“無生上課”之間聯(lián)系與區(qū)別,才能合理的寫好“說課”稿,才能達到預期的說課效果,進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