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剛
芙蕖出淥波
——傅榮生詩歌的審美特色
張宗剛
江蘇詩人傅榮生,性情沉靜淡泊,謙和自持。他的詩作多為短章,卻自有一種鳶飛魚躍的大氣象。文本想象力出色,善于描摹,句式精簡,言近旨遠,發(fā)散著靜謐空靈的東方美學風神和鮮明的民族精神,復擷取西方現(xiàn)代詩學技法,轉益多師而自鑄新辭。在他那里,詞語、辭格、意象、意境的靈活運用,是錯綜交織多而不亂的。讀他的詩,如聞綠水濺濺,如聽青山杜鵑,滿目生春,饒具風神。正是他優(yōu)越的天賦、出色的悟性,再加苦吟的精神、耐心的打磨,才生成了“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淥波”(曹植 《洛神賦》)式的文本美感。說到底,任何看似一揮而就的文字,必是長期積淀勤學苦練的結果。
傅榮生曾是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還是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成子湖詩歌部落召集人、《林中鳳凰》文學期刊副主編,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他的詩中總流溢著一縷純凈清雅的書卷氣。明如剪刀,靜如秋水,爽如哀梨;那些簡潔凝練修短合宜的文本是小家碧玉,也是大家閨秀,無論淡妝素顏,均楚楚動人,符合公眾對好詩的一切期待和定位。
凡好的詩人,無不具有出色的意象捕捉能力,以及化繁為簡、刪繁就簡的表達能力。像西班牙詩人洛爾迦的 《海水謠》:“在遠方,大海笑盈盈。浪是牙齒,天是嘴唇?!币庀篚r明,驚采絕艷,如閃電般迅速擊中人心,讀來頓生清涼。傅榮生善于取象設喻,修辭能力出眾,在常規(guī)寫作范圍內可以說達到了某種極致。他善用祈使句,祈使句的頻繁亮相,充分表達了主體內心的渴求和欲望,彰顯主體柔韌、執(zhí)著與浪漫、強悍的情懷。如《遠山》,高曠清遠,意態(tài)舒展:
端坐如高僧
袈裟在夕光下微語
隱秘的掌紋
有高山流水
青黛之色
像嘆息
讓心有不甘的事物
遁入一片蒼茫
好的詩人,首先必須是一個敏感的人,所謂“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陸機《文賦》),傅榮生擅以細膩幽微之心,感應天地萬物。這是《春雨》“被冬天/揉皺的宣紙/藏著隱秘的河流/萌動的水聲/把寂靜拱破”;這是《一條河流向我奔涌》“河,來自遠方……律動的聲響/溢出麥香的味覺/讓兩岸的猿啼/染綠風景”,詩人啟動感覺的開關,種種奇思妙想紛至沓來,讓人悠然心會,而妙處難說。傅榮生樂水樂山,亦仁亦智,悠悠然感受山川之美、自然之美、田園之美、世界之美、人性人情之美。
傅榮生通過擇取簡單的意象和事物,發(fā)掘自然景象內部的隱喻和含義,形成強烈的畫面質感。他的詩遠離了矯揉造作和繁縟浮艷,呈現(xiàn)為一種凝練精簡的書寫?!而B的聆聽》“一管長簫/讓山巒起伏//簫聲越遠/鳥們的心事越重”,《耕讀》“青杏小。遠處有我/魂牽夢繞的綠水人家/等待一枚透明的指頭/把迷津點破”,語感均出乎天然,意象澄澈透明。他的詩是充分接通天籟的。在他筆下,有隱秘的花開,有神秘的音響。讀他的詩,能夠鮮明地感受到一顆寧靜的心靜如止水、波瀾不驚,仿佛靜到一根針落地都能聽到。
詩人寫自然,寫山水,得心應手;寫他所熟悉的田園,更是注重國畫式的留白,彰顯含蓄的力量。如《小滿》“風,攏著麥的腰肢/在一個叫做小滿的因緣里/尋找前世的戀情”,《麥黃圖》“薄暮里的炊煙/是布谷鳥從金黃的顏料中/拎出來的句子”,《秋天的風鈴》“流水的波光里/那株野菊,像走錯了季節(jié)/淡淡的花束/鯁在秋天的喉嚨里”,七彩紛呈,神性宛然,隱約見出唐朝王維、孟浩然之風范。這類文本,投放著傅榮生的熱情和眷戀,敬畏和慈悲,投放著他的生命和情感。
傅榮生恪循“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奧卡姆剃刀定律原則,高度認同文學大家海明威簡潔明快的“電報體”,凡遣詞造句,務求精悍簡練,決不拖泥帶水。他的詩總體上質量均衡,神完氣足,有句有篇。許多堪稱“金句子”的詩行,如珠玉密布,一笑傾城,完全可以單獨成誦。像“茶杯里的水/是一條河流的源頭”(《低處流淌——題細語茶樓》),寥寥十余字,意境頓生。
“老戲臺的銅鑼/懸于劇情的巖壁/山中梨花/懷抱著春天的藥罐/救治應聲墜崖的狐”(《銅鑼》),奇情幽思交織,生成童話般的趣味,戲劇般的動感。的確,讀傅榮生的詩,有時感覺如同置身《愛麗絲夢游仙境》式的超現(xiàn)實世界。如《挽留》“在隱秘的后花園/一枚被青梅竹馬的青字/鐘情過的竹葉/正為節(jié)氣里的方言/問診把脈”,《椅子》“扶手已經泛白……時光轟然塌方/砸毀了埋頭趕路的毛驢/和幾袋干糧”,此類奇想異思不時閃現(xiàn),如星星之火照耀文本,也點亮了讀者的眼睛。
傅榮生的筆觸,有時也會向歷史深處探測。如取材于魏晉士子阮籍、嵇康、向秀、劉伶、山濤、王戎、阮咸的《竹林七賢》。在這組詩里,詩人以今度古,感同身受,站在現(xiàn)代性視點上,深入體悟筆下每一位魏晉賢士的心性情懷,據此展開合理想象,在對古人性格和內心的準確把握中,呈現(xiàn)其痛苦郁悶絕望的時代棄兒本色。如《阮籍·泅渡》:
你與酒的距離
有一首詩那么遙遠
中間長著一片修竹
長袍如翅
拂動滴翠的清響
軀體躲進杯盞
靈魂在酒中泅渡
牛也醉了
拖著你誤入窮途
只有你的詩醒著
千古無眠
在古今時空的有機碰撞中,生發(fā)出沉郁情懷。寫及與豬同飲的阮咸“讓琴瑟/匍匐到豬的高度/同飲一盆濁酒//豬站著/你跪著/琴躺著”(《阮咸·化佛》),通過怪誕場景和圖像的還原,彰顯對歷史的準確定位、深情體悟和睿智書寫。
從單向度寫作到復調式寫作,人屆中年的傅榮生,正處于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井噴期。一個現(xiàn)代人能夠生活在詩性寫作的狀態(tài)里,獲得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所謂“詩意地棲居”的方式,相信今后會有更大作為。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學詩學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愛荷華大學訪問學者)
鏈接
傅榮生,江蘇泗陽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成子湖詩歌部落召集人,文學期刊《林中鳳凰》副主編,江蘇省泗陽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作品散見于 《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揚子江詩刊》《詩潮》《文學報》《雨花》《參花(上)》等數(shù)十種報刊,以及《中國先鋒詩歌導報》《網絡詩選》《現(xiàn)代詩選粹》等網絡詩刊;作品入選《2016中國年度好詩三百首》《2016中國網絡詩歌精選》等多種權威選本;獲第二十五屆全國魯藜詩歌獎,第二、三屆江蘇大眾文學詩歌獎;著有詩集《木屋守望的渡口》(長江文藝出版社)。